香山公园旅游指南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距城20公里,占地160公顷,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
香山公园文物古迹丰富珍贵,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这里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 这里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这里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这里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这里有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这里有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及孙中山衣冠冢.
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园内各类树木26万余株,仅古树名木就达5800多株, 约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8%, 近年被有关部门测定为北京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特别是香山红叶最是闻名.每逢霜秋,遍山黄栌,如火如荼,瑰丽无比.词时游人倍增,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香山公园旅游服务设施齐全.上山可乘大型吊椅式游览索道(全长1400米,落差431米),,松林餐厅、香山别墅是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住在这里,散步即可到达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卧佛寺.向东数公里便是驰名中外的颐和园.往南还有八大处公园等旅游景区.
香山历史变迁
香山公园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六年始在此山建大永安寺,亦叫甘露寺,即现在香山寺之前身.元、 明、清都在此营建离宫别院,为皇家游幸驻跸之所.清乾隆十年在此兴建亭台楼阁,殿宇廊轩,共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静宜园二十八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臬、香岩室、霞标蹬、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芙蓉坪、*-阳河、栖月崖、重翠崦、香雾窟、玉华岫、森玉笏、隔云钟.后筑围墙并赐名"静宜园",名列京西"三山五园".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焚掠.中华民国年间,香山曾被香山慈幼院占用.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往香山办公.商讨了建国大计.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北京十大公园之一.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双清别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碧云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名称的来源
香山海拔557米,最高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
古时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开放,清香四溢.明代王衡记载:"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明诗有"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宫一半白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万壑千崖种杏花"之句.《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
主要景观介绍
东宫门:香山公园之正门,坐西朝东,两侧有铜狮.乾隆所题"静宜园"赤金大字匾额悬在门檐上.现在此门是改造后的大门,原静宜园大门是城关式建筑,门口有牌坊三座.
香山寺:香山寺遗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原为金代行宫.据记载原有五层大殿,前有石坊、山门、钟鼓楼、城垣、红墙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二次浩劫之后,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不怕火燹的石头制品了.石屏本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正面中间是《金刚经》,左为《心经》,右为《观音经》,背面是燃灯、观音、普贤像.山门内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内容是乾隆书的《娑罗树歌》.山门外有几处著名古迹:听法松:寺门两侧,有二株遒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状如听法,故名.金鸡叫:在听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之声,犹如金鸡啼鸣.知乐濠:山门前石桥下有方池,上有汉白玉雕栏,池南侧有龙头,泉水流出,名知乐濠.来青轩:该轩建在依崖叠石之上,登轩四望,青翠万状,故名来青.明万历二十八年(1596),万历皇帝祭陵归来,见此轩之匾额后,嫌小,遂书径尺"来青轩"三个大字.寺内还有护驾松、丹井等古迹.
双清别墅:香山寺东南半山坡上,有一处别致
清静的庭院,即双清.院内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乐濠,一股流向静翠湖,此即"双清"二字之缘由.院内池旁有八角亭及参天银杏树.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办熊希龄办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别墅,始称双清别墅.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随党中央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来平,住在此处,直到11月份才迁居中南海.在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即吟成于此处的八角亭内.从双清向西北,过香山寺到半山亭.再向上可到白松亭,过绚秋林(红叶区)和雨香馆和阆风亭.
香炉峰:至高点海拔557米,香山公园最高处,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俗称"鬼见愁".香山公园先后在顶峰建起三个有特色的亭子.
"重阳阁"意在九九重阳登之可望京城."踏云亭"因秋雨后,春雨前缕缕云丝穿行亭内外,犹如踏云一般而得名,"紫烟亭"因晨夕之际的薄雾淡淡如紫色云霭,时隐时现,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味道而得名.站在白玉观景台上,远处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各式建筑星罗棋布,使游人对北京城有全新的认识.
西山晴雪碑:从平台北望即可见到石碑一座,上书"西山晴雪",乾隆十六年(1751)立.为燕京八景之一.
玉华山庄:从"西山晴雪"往下走,,过玉华四院、三院,即到山区中心地带的玉华山庄.此处是明代玉华寺,后改建为山庄.是观赏红叶的好地方.
昭庙:从玉华山庄往北,经芙蓉馆即到昭庙.这是一座大型藏式喇嘛庙.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接待西藏班禅来京而建.该庙的醒目建筑即琉璃塔,高30米,塔顶有黄色琉璃宝瓶和八条垂檐脊.檐间系有铜铃56个,闻风而响.下面是八角须弥座及白玉石栏.石栏下是八面张开的瓦盖,再下面是八面石砌塔基,每面刻佛像一尊.
见心斋:昭庙往北可见一道围墙,墙内即见心斋.位于公园内北门内西侧,这里是惟一的一处保存较好的古迹.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小院内建筑布局极富江南情趣的园林庭院.传说是皇帝鉴证大臣是否对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见心斋.院内半圆形水池三面环以围廊彩画,正殿见心斋上挂"见心斋"匾额,正对知鱼亭,斋后为正凝堂五间,院内东侧为半圆形水池.池内有红鲫锦鲤畅游.
眼镜湖:见心斋下,有两个小湖像两个眼镜片
,两湖之间的小石桥颇似镜架,故名眼镜湖.
香山饭店:香山饭店原是康熙皇帝避暑行宫故址.这座香山饭店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主持设计的.主要建筑有四合院"溢香厅"、苏州式庭院"烟霞浩渺",14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面上建有"飞云石".整个建筑综合了我国南北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和现代手法结合为一体的作品,给人以舒适宁静之感.
碧云寺:西山风景区中最精美的一座古刹.这座寺院创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称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1514年),太监于经在寺后山上修建了生圹改名为碧云寺.明天启年间,魏忠贤大加扩修碧云寺.清康熙四十年江南巡视张瑗得知碧云寺是逆臣魏忠贤之生圹而铲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加扩建,在寺后建起了一座印度式的金刚宝座塔,在寺右部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修建了碧云寺罗汉堂,形成轴线对称的格局,奠定了碧云寺今日规模.碧云寺依山势而建,它的建筑逐层升起,六进院落自成格局.寺院既保留了明代佛寺的禅宗特点,又吸收和发展了佛教迷宗的建筑风格.山门上有兰地金字匾一面,上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书写"碧云寺",为乾隆手书.寺门两旁石狮峙立,雕琢精细,是明代留下的较好的石狮之一.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碧云寺也遭不幸,大部分塑像毁于一旦.后来对这座古刹进行修整.
交通
到香山公园最好乘坐公交车尤其是红叶节期间.
318路(苹果园?香山)、331路、333路(颐和园?香山)、360路(动物园?香山)、
733路、833路、714路、634路等公共汽车线路都可到达.
自驾车需知:
1、去香山可以上四环路,在四海桥出四环路,走北坞村路、闵庄路、五环,到香泉环岛去香山.由于这些道路大部分路段为近一两年新建,所以平坦、宽阔,视线良好,交通畅通.
2、提防"带车族".这些人多出现在香泉环岛一带,多半站在路边,等待过往车辆停住后,便上前搭讪.带车的价格一般在30元左右,是红叶节期间违法收费最为严重的一项.
3、香山附近地段堵车较为严重,如体力好,不妨将车停在植物园停车场,走5分钟即可到达香山停车场.
4、爬山后疲劳,请勿立即驾车,建议休息一段时间后再驾车离开.
5、如无老弱及行动不便者,建议尽量搭乘公交,选择非公休日前往香山.
门票
淡季票价(每年11月16日至3月31日)5元
旺季票价(每年4月1日至11月15日)10元
碧云寺门票10元,不售半价票
索道平日单程每人50元,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单程每人60元,儿童单程每人20元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
半山亭、玉华山庄和阆风亭都是看红叶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