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北京>旅游景点>

北京著名建筑物一览

来源:金玉米 编辑:小河流水 时间:2013-07-27

天安门前广场和千步廊

  广场的平面呈“丁”字形。“丁”字横跨中间,北面就是那楼台峋峙规模宏大的天安门。楼是一横列九开间的大殿,上面是两层檐的黄琉璃瓦顶,檐下灯楹藻绘。天安门楼台本身壮硕高大,朴实无华,中间五洞门,木有金钉朱门,近年来常年洞开,通入宫城内端门的前庭。

  广场“丁”字横跨的左右两端有两座砖筑的东西长安门。每座有三个券门,所以通常人们叫它“东西三座门”。这两门同“丁”字直划中华门鼎足而三,是广场的三个入口,也是天安门的两个掖卫与前哨,形成“丁”字各端头上的重点。

  全场周围围绕着黄瓦的红墙,铺着白石的板道。此外横亘场的北端的御河上还有五道白石桥和它们上面雕刻的栏杆,桥前有一双白石狮子,一对高达八米的盘龙石华表。这些很简单的点缀物,便构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地方。全场的配色限制在红色的壁面,黄色的琉璃瓦,带米白色的石刻和沿墙一些树木。这样以纯红、纯黄纯白的简单的基本颜色来衬托北京蔚蓝的天空,恰恰给人以无可比拟的庄严印象。

  中华门以内沿着东西墙,本来有两排长廊,约略同午门前的廊子相似,但长得多。这两排廊子的正式名称叫做“千步廊”,是皇宫前很美丽整肃的一种附属建筑。这两列千步廊在庚子年毁于八国联军之手,后来重修的,工程恶劣,已于民国初年拆掉,所以只余现在的两道墙。

 

 

北海公园

  在布局谨严,街道引直,建筑物主要都左右对称的北京城中,会有北海这样一处水阔天空,风景如画的环境,处在诚实的心脏地带,实在另人意想不到,让人惊喜。初次走过横亘在北海和南海之间的金鳌玉虹桥的时候,望见隔水的景物,真像一幅画面,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耸立在水心的琼华岛,山巅白塔,林间楼台受晨光或夕阳的渲染,景象非凡特殊,湖岸石桥上的游人或水面小船,处处也都像在画中。

  北海布局的艺术手法是继承宫院创造幻想仙境的传统,所以它以琼华岛仙山楼阁的姿态为主:上面是台殿亭馆;中间有岩洞石室;北面有游廊环抱,栏外有白石栏循,长达三百米;中间有漪澜堂,上起轩楼为远帆楼,和北岸的五龙亭隔水相望,互见缥缈,是本着想象的仙山景物而安排的。湖心本植莲花,其间有画舫来去。北岸佛寺之外,还有小西天,又受有佛教画的影响。其他如桥亭堤岸,多少是模拟山水画意。

 

团城--古代台的实例

  团城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1179年)。后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建,成为现在的建筑形式。城中著名文物有“玉瓮亭”,亭中安放着“渎山大玉海”。承光殿供奉着献给慈禧太后来自缅甸的大玉佛。城中还有乾隆玉笔亲封的“白炮将军”和“遮荫侯”二棵树在九百年以上的松树。

  北海琼华岛是今日北京城的基础,在元建都以前那里是金的离宫;而元代将它作为宫城的中心,称做万寿山。北海和中海为太液池。

  团城以西,今日的金鳌玉虹桥是一座美丽的石桥,正对团城,两头各立一牌楼,桥身宽度不大,横跨北海和中海之间,玲珑如画,还保有当时这地方的气氛。

北京琼华岛白塔

  海的白塔是北海公园乃至北京市的最挺秀的景点之一,为人人所能望见的。但凡来北海游玩的人无不争相在塔前留影。如今琼华岛风景区定时开放,登上白塔上可俯瞰整个北海美景,不胜壮观。塔上的面积着实不小,值得好好游览一番。白塔寺里经常有虔诚的游客烧香礼佛,所以塔顶经常香云缭绕。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正中线的东边,占地差不多四千亩,围绕着有两重红色围墙。墙内茂密参天的老柏树,远望是一片苍郁的绿荫。由这树林中高高耸出深蓝色伞型的玻璃瓦顶,它是三重檐子的圆形大殿的上部,尖端上闪耀着涂金宝顶。这便是世界闻名的祁年殿。

  天坛的全部建筑分成简单的两组,安置在平舒开朗的环境中,外围用深深的树林围绕着。南面一组主要是祭天的大坛,称做“圆丘”,和一座不大的宝殿称“皇穹宇”。北面一组就是祁年殿和它的后殿--皇乾殿,东西配殿和前面的祁年门。这两组相距约六百米,由一条白石大道相连。两组之外,重要的附属建筑只有向东的“齐宫”一处。外面两周的围墙,在平面上南边一半是方的北面一半是圆形的。这就是根据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而建筑的。

  圜丘是祭天的大坛,平面正圆,全部白石砌成;分三层,高约一丈六尺;最上一层直径九丈,中层十五丈,底层二十一丈。每层有石栏围绕着,三层栏板共合成三百六十块,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层四面都有九步台阶。这座坛全部尺寸和数目都用一、三、五、七、九的“天数”或它们的倍数,是最典型的封建迷信的要求。这座洁白如雪、重叠三层的圆坛,周围围绕着玲珑像花边般的石刻栏杆,形体是这样的美丽。

  圜丘北面柃星门外是皇穹宇。这座单檐的小圆殿的作用是存放神位木牌(祭天时请到圜丘上面受祭,祭完送回)。最特殊的是它外面围绕的围墙,平面做成圆形,只在南面开门。墙面是精美的磨砖对缝,所以靠墙内任何一点,向墙上低声耳语,他人把耳朵靠近其他任何一点,都可以清晰听到。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回音壁”。

  祁年殿是祭谷的地方,是个圆形大殿,三重蓝色琉璃瓦檐,最上一层上安金顶。殿的建筑是内外两周的柱,每周十二根,里面更立四根“龙井柱”。周围十二间都安隔是安隔扇门,没有墙壁,庄严中显玲珑。这殿立在三层圆坛上,坛的样式略似圜丘而稍大。

 

 

故宫

  故宫综合形体上的壮丽、工程上的完美和布局上的庄严秩序,成为世界上一组最优异、最辉煌的建筑纪念物,有着无比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全宫由“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墙下是一条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门楼壮丽称五风楼;正北称神武门;东西两门称东华门、西华门,全组统称“紫禁城”。隔河遥望红墙、黄瓦、宫阙、角楼的任何一角都是宏伟壮丽,气象万千。

  前朝正中的三大殿是宫中前部的重点,阶陛三层,结构崇伟。东侧是文华殿,西侧是武英殿,这两组与太和门东西并列,左右衬托,构成三殿前部的格局。

  内廷的布局仍采用左右对称的格式,并且在部署上象征天上星宿等等。例如内廷中间,乾请、昆宁两宫就是象征天地,中间过殿名交泰,就取“天地交泰”之意。乾请宫前面的东西两门名日精、月华,象征日月。后面御花园中最北一座大殿--钦安殿,内中还供奉着“玄天上帝”的牌位。故宫博物院称这部分作“中路”,它就是乾清王殿中轴线的延续,也是全城中轴的一段。

  中路两旁两条长夹道的东西,各列六个宫。每三个为一路,中间有南北夹道。这十二个宫象征十二星辰。它们后部每面有五个并列的院落,称做东五所、西五所,也象征重星拱辰之义。十二宫是内宫眷属“妃嫔”“皇子”等的住所和中间的“后三殿”就是紫禁城后半部的核心。现在博物院称东西六宫等为“东殿”和“西殿”。储秀和翊坤两宫成为一组,出、长春和太极成为一组。

  三路之外的建筑是比较不规则的。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在中轴两侧,东西两路的南头,十二宫的面的重要前宫殿。西边是养心殿一组,它正在“外朝”和“内廷”之间偏东的位置上,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中轴东边与它约略对称的是斋宫和奉先殿。这两组与乾清宫的关系就相当于文华、武英与太和殿的关系。另一类是核心外围规模较十二宫更大的宫,是皇太后居住的地方。每组都有前殿、后寝、周围廊子、配殿、宫门等。西边有慈宁、寿康、寿安等宫。其中夹着一组佛教庙宇雨花阁,规模极大。总称为“外西路”。东边的“外东路”只有直串南北、范围巨大的宁寿宫一组。它本是玄烨的母亲所居,后来弘利将政权交给儿子,自己退休住在这里,曾修建了许多繁缛巧丽的庭园建筑,所以叫做“乾隆花园”。

  除去众多的宫和殿之外,故宫里还有许多服务单位如上驷院、御膳房和各种库房及值班守夜之处。但威名煊赫的“南书房”和“军机处”等宰相大臣办公的地方,实际上只是乾清门旁边几间廊庑房舍。还不如上驷院里一排马厮!

  不得不提的是御花园,现在看来仍是游玩的好去处,可若是天天在里面散步游玩的话,不出一礼拜也就腻烦了。由此看来,皇帝们也挺悲哀的,只能在这巴掌大的地方享受短暂有限的乐趣了。

 

     

 颐和园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郊,周围十三华里,圆内有山有湖。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颐和园可分后山、前山、东工门、南湖和西堤等四部分。

  后山,是清涟圆所遗留下的艺术面貌,精华在万寿山的北坡下的苏州河。来自“赤城霞起”关口起,山势起伏,石路回转,一路在半山经“景福阁”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画中游”。一路沿山下河岸,处处苍松浓郁或桃树错落,是初春清明前后游园的地方。山下小河(后称后湖)曲折,忽狭忽阔;沿岸模仿江南风景,向南上坡是“后大庙”旧址,今称“须弥灵境”。这些地方,今天虽已破落荒凉,但环境幽静,仍是颐和园最可爱的一部分。东边“谐和园”是仿无锡惠山园的风格,当中莲花池,四周有水殿曲廊,极为别致。西面通到前湖的小苏州河,岸上东有“买卖街”,俨如江南小镇。更西的长堤垂柳河六桥是仿杭州西湖六桥建设的。

  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云殿、长廊河石舫。排云殿在南北中轴线上。这一组由临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云殿,再上到佛香阁;倚山建筑,巍然耸起。佛香阁是八角钻尖顶的高层建筑物,立在高台上,是全山最高的突出点。左右还有“转轮藏”河“五芳阁”等宗教建筑物。附属建筑还有米山上的几处别馆如“景福阁”,“画中游”等。沿路的长廊和中线成丁字形;西边长廊尽头处,湖岸转北到苏州河,榜岸处就是著名的“石舫”,明清宴舫。前山的安排,是“仙山蓬岛”的格式,略如北海琼华岛,建筑物倚山层层上去,成一中轴线,以高耸的佛香阁为结束。湖岸有石栏和游廊。对面湖心有远岛,以桥相通,也如北海团城。只是岛和岸的距离甚大。(这也是我来这次颐和园的遗憾之一,没能走过对岸,只是到了十七孔桥又回来了,下次一定游编全园。还要买票登上佛香阁,再到苏州街上转转!)通道岛上的十七孔长桥,不在中线,而由东岸伸出,成为远景。

  东宫门入口处三大建筑物:一是向东的仁寿殿,是理事的大殿;二是仁寿殿北边的德和园;内中有正殿、两廊和大戏台;三是乐寿堂,在颐和园之西,是那拉氏居住的地方。堂前由南临水有石台台阶,可以由此上下船。

  南湖洲岛和岸堤:岛有五处,最大的是月波楼一组,或称龙王庙,有长桥通岸堤。其他小岛非船不能达。西堤由北向南成一弧线,分数段,上有六座桥,成为北岸的远景。

  昆明湖则如一滴巨大的晶莹的泪珠坠在中间,波光粼粼,非“美丽”所能形容!

 

    

雍和宫

  北京城内东北角的雍和宫,是二百十几年来北京最大的一府喇嘛寺院。喇嘛教是蒙藏两族所崇奉的宗教,但这座寺院因为建筑的宏丽和佛像雕刻的壮观,一向都非常著名,吸引众多一心向佛的人们来参观、烧香、祁福。

  雍和宫的大布局,紧凑而有秩序,全部由南北一条中轴线贯穿着。由最南头的石牌坊起到“琉璃花门”是一条“御道”,现在在“御道”两旁有许多卖各种吉祥的、含有佛教意味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品等。两旁十几排由南并列的僧房就是喇嘛的宿舍。由“琉璃花门”到雍和门一个前院,这个前院由古槐的幽荫,南部左右两角立着钟楼和鼓楼,北部左右有两座八角的重檐亭子,更北的正中就是雍和门。雍和门规模很大,由此北进共有三个大庭院,五座主要大殿阁。第一院正中的主要大殿称做雍和宫,它的前面中线上有碑亭一座和一个雕刻精美的铜美炉,两边配殿围绕到它后面一殿的两旁,规模极为宏壮。

  法轮殿和后面的万福楼也很有意思。法轮殿主体是七间大殿,但它的前后又各出五间“抱厦”,使平面成十字形。殿的瓦顶上面突出五个小阁,一个在正脊中间,两个在前坡的左右,两个在后坡的左右。每个小阁的瓦脊中间又立着一座喇嘛塔。

  万福楼是两层重檐的大阁。阁中间有一尊五丈多高的弥勒佛大像,穿过三层楼井,佛像头部在最上一层的屋顶底下。据说这个像的全部是由一整块檀香木雕成的。万福楼的左右另有两座两层的阁,从这两阁的上层--所谓飞桥--和大阁相联系,这是敦皇唐朝画中常见的格式。

  雍和宫最北部的绥成殿是七间,左右楼也是七间,都是两层的楼阁,也同样建的很有特色。

  爸爸极力向我推荐雍和宫和旁边的国子监街,说非常宏伟壮丽。的确如此。而且和别的景点所不同的是,门票还附赠一张雍和宫简介的光盘,非常珍贵,极具收藏价值(对我来说)。而且在雍和宫所在的街上,两边都是售有佛教礼拜的用品,传来好听的佛乐,雍和宫里更是朵朵香云笼罩上空,有一种特殊的宗教氛围。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更是开着小车前来拜佛许愿,一大早就等候在了门外。每逢节日,雍和宫里更是摩肩接踵,香云笼罩。

上一篇:北京最美的乡村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