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清宫苑景区示意图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6-12-05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共有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4道城池;一条贯穿南北、长达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又将它们串联于一体。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构成了一幅世间独有的壮美画卷。其中包括午门在内,大大小小的门就有17座之多……
北京城的布局,鲜明地体现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一条贯穿南北中轴线为骨干,宫殿、坛庙、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皆依附于此。
北京皇城城墙周长18里,城门实为8座。老北京所谓“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内城、外城、皇城分别开有9门、7门和4门。这里的皇城4门是指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昔日北京城包括四重城池,它以宫城即紫禁城为核心,外面再围以皇城、内城和外城。城门设施复杂,除了具有出入城市的通道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对外防御功能,实际是一组防御设施建筑的总称。
城门一般包括:
城楼,筑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城台上,城台正中辟城楼门,为城门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
瓮城,即建在城楼前的一座小城堡,其墙体与城楼左右城墙相连,平面呈方形、长方形或半圆形,起到防御线外移、保护城楼的作用;
箭楼,筑在瓮城上与城楼相对,朝外的三面每层辟有对外攻击或防御的箭窗,其下城台与瓮城相连;
闸楼,形似“小箭楼”,亦三面辟箭窗,筑在瓮城之上,其下辟门,但不设门扇,而设可以起吊的“千斤闸”。
北京的四重城墙共有20多座城门,由于每重城墙的作用不同,城门的功能、构造也不尽相同。宫城、皇城只有城门楼,有的甚至不筑城台;而内城、外城城门,则所有设施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