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取胜”德胜门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6-12-29

北京城垣之西北有座城门,“德胜门”。德胜门曾经四肢发达身体健康的时候,有城墙,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城墙之下还有一条护城河,绝对一个完整的冷兵器时代的群体军事防御设施。

只是后来的“不孝子孙”们,一会拆除闸楼,一会毁掉城楼,最后连城墙也整没了,德胜门缺胳膊少腿的没有了往日辉煌的雄姿。幸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对箭楼进行了全面修缮,否则今天的德胜门真就成了一个光秃秃的公共汽车中转站了。

蒙古人主政中国“元朝”的时候,北京城的北方应该是歌舞升平的“大后方”,修筑的“元大都”城墙和城门更多的是为了彰显其成吉思汗家族之威严和地位,一种向老百姓得瑟的摆设,所以那时这个城门的名字很平和,曰“健德门”。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同志一挥手,手下大将军兼亲家徐达同志率兵攻入“元大都”,改天换地换地名,把“元大都”改成“北平”,其涵义是不是“北方平定”不得而知。

理所当然,“健德门”也随着改名换姓为“德胜门”。这时的“北方”已经不是歌舞升平的“大后方”,“北平”已经成了对敌斗争的最前沿,于是徐达同志深谋远虑地在元大都城垣南五里新筑城垣,作为抵抗元军卷土重来反攻大陆的的第二道防线。

也许徐达的战士们天天看着敌人修建的军事设施心里别扭之极,三年之后将其报废,加宽加高新筑的北城墙,但西北侧仍然留有一个城门,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德胜门”。

按照中国古代的星相学,北方的星宿属“玄武”,而“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必须从北门出城,出南门打仗肯定要输。“德胜门”位居“北平”之北,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出师之门。

中国还有个成语叫“出师有名”,打仗不打“不正义之仗”。不管有“德”无“德”,反正我们的战士从“德胜门”下走过奔赴前线就有沾了“德”气,“以德取胜”。毛主席当年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的时候,也曾经用过一个名字“李德胜”,估计也是取有“德”必“得胜”之涵义。

我大学毕业来北京报到的时候并没有去单位,首先就来到“德胜门”报到沾点“德”气,宿住于德外大街的一个澡堂。 还好,到今天为止,“德”气尚存。
上一篇:北京中轴线龙的寓意
下一篇:教你坐着地铁玩转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