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化寺介绍
北京广化寺介绍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
|
广化寺占地面积20余亩,约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据《日下旧闻考》援引《柳津日记》载:“广化寺在日中坊鸡头池上。元时有僧居之,日诵佛号,每诵一声,以米一粒记数,凡二十年,积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但具体年代不详。另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广化寺大雄宝殿丹墀下发掘出的明弘治十年(1497)立的《敕赐广化寺记》碑载:元天顺元年(1328),灵济号大舟“到庆宁寺住,至顺三年(1332)在此寺住,发愿禁足二十年不出门,一心念佛……十年后成此大刹。”据此,广化寺的创始年代大约在1342年前后。
广化寺天王殿 |
清道光年间(1821-1850)的《请书碑》中记载: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当时住持广殊法师敦请自如和尚任方丈,从此,广化寺成为“十方寺”。自如方丈圆寂后,印法法师继任方丈。自清道光六年(1826)始,历二十年,募资重修了殿堂僧舍。正如《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后海北岸之广化寺,古刹中之新者。闻光绪韧年残败殊甚,后募化于恭邸,为之重修正院殿宇。”
广化寺在明代为净土宗庙,清道光年改为子孙剃度庙。1908年,张之洞将个人藏书存放寺中,奏请成立京师图书馆。清宣统元年(1909)获准由清学部主持在广化寺筹建京师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前身),清政府派缪荃孙主持建馆事务。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派江翰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次年开馆接待读者。鲁迅作为教育部主管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常来此工作。1917年京师图书馆从广化寺迁至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
广化寺五佛宝殿 |
1947年,当时广化主持玉山和尚倡议,组织广化小学董事会,在广化寺庙内成立了广化小学,校长为修明和尚。修明和尚曾去法国留学,攻读文学专业,后因故出家当了和尚,1949年后还一度出任大学教授,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又回到广化寺当和尚。广化小学开始办的是两个初级班,当时免交学费,并供给书本文具等,后逐渐健全为六年制的小学。1952年教育局接管后,与私立崇实第二小学和竞业小学合并,改为鸦儿胡同小学分校,是第二批接管的市立小学。1957年为了保护古建,学校迁至广化寺后院的弥陀庵院内(鼓楼西大街63号)直至今日。
|
广化寺整体院落保持完好,建筑共分五路。除一般寺庙的中、东、西路以外,又在两旁增建东二路和西二路,使院落更显得宽阔严整。中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寺院南侧有影壁,向北为山门殿,匾额书“敕赐广化寺”五个金粉大字。山门内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着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首座寮与维那寮。中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这些殿堂组成了广化寺的正院。藏经阁位于寺院后部,是一个二层罩楼,阁内藏有珍贵的明清两种刻本《大藏经》七部。各殿均有配殿,西侧两路各有二进院落。西院的主体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退居案,三个院落之间回廊环绕,僧房毗连,形成一座大四合院中有众多小四合院,即“院中有院”的建筑持色。东院由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殿堂组成。整座寺庙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鼓楼 |
1986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了文物组,对广化寺的经书、字画、碑拓、法物、瓷器进行整理、鉴别,使珍藏多年的文物重放异彩。经过挖掘、整理和鉴定,广化寺共收藏国家各级文物1716件,其中图书1087部,字画282件,碑拓298件,其它物品49件,不少是文物珍品,有很高的价值。有明永乐年间翰林院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清雍正皇帝抄写的《金刚经》,还有不少明清名人字画。《大藏经》共4藏,2761函,也十分珍贵。寺内有石碑4通,一些书法石刻嵌于廊壁。1989年重修颐和园佛香阁时,曾从广化寺内移去一尊大佛。1989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五)广化寺举行开光、升座典礼,信众400余人到寺祝贺大佛移至颐和园佛香阁。寺庙内还保存一批藏经、佛画、碑刻、僧人影像及名人字画等珍贵文物。
广化寺院中有两株古“楸柏”,硕大粗壮,虬曲离奇,左右夹卫着大雄宝殿堪称一奇。广化寺大雄宝殿的匾额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殿内供毗卢遮那佛,即密宗大日如来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寺中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大菩萨分别都有主殿,最西的院落主殿为地藏殿,与之东临的是观音殿,而普贤殿与文殊殿分别夹在藏经楼两侧,大体形成了四大菩萨朝佛祖的特定格局。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广化寺都有法事活动。每个周六北京佛教音乐团在广化寺有演奏活动。每年农历的腊八,广化寺都要熬粥免费发放给到寺的市民,这一传统从建寺起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