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北京>旅游景点>

北海公园——乾隆小花园静心斋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6-11

 

      静心斋这座小园是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命令工匠仿照他六下江南时所看到的秀美风光而修建的。建成后,乾隆皇帝十分喜爱,后人也将此园称为“乾隆小花园”。

        走进园门,我们隔水而望的大殿名为“静清斋”,它是园中的主体建筑。这座大殿别具一格,它矗立于池水之间,三面有玻璃窗。提到玻璃很多游客都会以为它是现代产物,那您可就错了,其实早在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制造出了玻璃,清代正式进入中国。只是那时候的价格太贵了,一般官员都是消费不起的,就更别说老百姓了。像我们面前这样一块犹如方桌般大小的玻璃,在当时就需要白银180两,折合成人民币约为35000元左右,真可以说是超级奢侈品了。乾隆皇帝之所以使用这么多昂贵的玻璃来建造这座大殿,是因为他要把这座大殿建成一处绝好的赏景点。进入殿内您会发现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四周的景致,您看,南北横跨的两座小桥,一座雕栏玉砌,一座曲折迂回。八角的小亭像莲花一样枕睡在假山顶部,大片的堆山叠石层次分明、形态各异。尤其是它的罗列的方式十分有特色,仔细观察您会发现,这些石头顶部是平的,如果下过雪 石头的上方就会均匀的被雪花覆盖,加上石头本身错落有致的堆叠,远看就像一朵朵漂浮的白云,这也是此园的独具匠心之处,乾隆皇帝也称它们为“云朵石”。

      这座大殿也曾是乾隆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当年他处理要务之后,信步而出 倚在净白的栏杆上,看着这一池清水,池水映衬着大殿。也许乾隆皇帝认为池水如镜,既可以照物,也可以照见人的心灵,如果每天都能凭栏俯视池水就像照镜子一样,来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位贤明的帝王,所以才将这座大殿起名为“静清斋” 。

        从历史角度看,乾隆皇帝堪称是位文化型、开拓型兼而有之的帝王,他能将古人的治国安邦的思想古为今用,居安思危。您瞧,高悬于头顶这块“不为物先”的横匾就是他的座右铭,他以此告诫自己只有心系百姓,才可以治理天下。乾隆皇帝的文采出众,您看这大殿两侧的抱住对联都是他亲笔所写。说他是“开拓型”的皇帝,也是有据可依的,他尊重民族信仰,自己就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并且能够保护和修缮前朝的文物古迹。例如,他拨巨款整修明代的皇陵——十三陵,并带领大臣们为明代皇帝扫墓,还亲自在明成祖朱棣的功德碑上写下了自己的一篇“哀明陵十三韵”的文章来表示对汉人皇帝的尊敬。也许这里面不排除他使用软手腕治国的因素,但在当时他的做法是加强民族团结、减少民族矛盾最有效的办法了。

       走出乾隆的临时办公室,我们便到了另一个院落,这个小院安静幽雅,特别适合读书之用。于是,乾隆皇帝就将这里辟作他和皇子们的书斋,并起名为“抱素书屋”。“抱素”取自老子“见素抱朴 绝学无忧 少私寡欲”的思想。意思是说人们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找到自然生活规律,减少私欲杂念,才能免于忧患。乾隆皇帝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问题,对皇子的要求很是严格,不仅要饱读诗书而且要求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乾隆皇帝将书斋以“抱素”为名,一方面是治国思想的反映,另一方面他也要以此告诫他的皇子们,只有纯净心灵、抛开杂念,才能把书读懂读透,才能更好地辅弼大清江山。

       在静心斋里,不仅有专门用来烘烤焙干茶叶的焙茶坞,还有用来休息纳凉品茶的沁泉廊。这两处建筑都临水而建,其中沁泉廊位于全园的中心,三面环水,背靠假山廊下还设计了三个梯形滚水坝,加快带动全园的池水循环。身处其中您会感到一阵阵清风吹面而过,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这两处江南景观的设计使的静心斋这所园林不仅形似江南,而且极具神韵,由此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在园林方面造诣颇深。

       静心斋不仅体现了乾隆皇帝治国安邦之道,更融合了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造园艺术的独到见地。难怪会被誉为园林精品。

       一座小小的静心斋就有如此多的故事和内涵,它只是北海这座大园林的沧海一粟。见北海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如果您想在这座千年御苑中继续探寻,就不要停下脚步,相信您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惊喜。


上一篇:北京史家胡同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