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有多少桥?
1、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横跨在东堤廓如亭和昆明湖中的南湖岛之间,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桥长150米,宽8米,有17个券洞连续而成,建筑面积1237.73平方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青石筑成的桥体,汉白玉栏杆,桥栏的望柱上共雕有神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石狮544只,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极为生动。桥中心券洞南侧有石额“修蝀凌波”,楹联曰“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北侧有石额“灵鼍偃月”,楹联曰“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
2、界湖桥
界湖桥位于西堤北端,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上原有桥亭一座,今无存。清漪园时西堤南端之桥名界湖桥,西堤北端之桥名柳桥,光绪十二年修建颐和园时,互易了两桥的名称。顾名思义,界湖桥以分界湖水得名,桥南北方向坐落。
3、豳风桥
豳风桥位于界湖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桑苎桥,后因避讳咸丰帝奕
4、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豳风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是西堤上惟一的一座单孔高拱石桥,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石砌成,高约8.7米,有60根望柱、62块栏板,单侧有38级台阶。玉带桥的桥体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形象生动,反映了雕刻工匠的艺术水平。东立面正中栏板上镌刻石额“玉带桥”。这座桥是当年乾隆帝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
5、镜桥
镜桥位于玉带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以唐朝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得名,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1950年拆除倾危的桥亭,1953年重建。镜桥为一平两坡式,桥下一方形桥孔,桥亭八角重檐圆顶。
6、练桥
练桥位于镜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方顶,高4.02米。
7、柳桥
柳桥位于西堤最南端,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界湖桥,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并易名柳桥。桥名源自柳色,桥亭为重檐歇山元宝脊。
8、知鱼桥
知鱼桥是谐趣园里重要的点景建筑,桥身平直,贴近水面,栏杆低矮,便于凭栏观鱼,坐赏园景。站在桥上可以俯看红鱼悠游,与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异曲同工。知鱼桥的名字取自《庄子·秋水·濠上》中庄子和惠子在过桥观鱼时互相辩论的典故。桥柱上还刻有乾隆皇帝数首和知鱼桥有关的诗作及唱咏风景的联句。
9、绣漪桥
绣漪桥建造于1750年,位于昆明湖东南与长河的交汇处,是连接东堤与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绣漪桥的造型仿照江南水乡的单孔石桥建造,桥身呈东西走势,高跨在昆明湖流入长河的出水口上,过去北京的老百姓都习惯地把它叫做“罗锅桥”。桥正中的栏杆上镌刻着乾隆皇帝手书的“绣漪桥”匾,桥身两侧刻有一副对联,均为乾隆皇帝撰写。
10、荇桥
荇桥位于石舫北侧,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是一座三孔石桥。桥以水中荇藻命名,东西向跨越在万字河上。桥亭面阔3间,重檐攒尖方顶。花岗岩石桥基,亭柱下脚各有石狮2个。桥两端各有一座4柱3楼冲天牌楼。东牌楼题额:蔚翠、霏香,西牌楼题额:烟屿、云岩。牌楼为1992年11月复建。
11、半壁桥
穿过宿云檐的门洞北行,有一座半圆形的石拱桥,呈南北方向横亘在后溪河上,这座单孔的石桥名为半壁桥。此桥为清漪园时的建筑,桥拱高大,桥下可以通行皇帝的画舫,桥上连接南北御路,是通往万寿山西部的必经之道。半壁桥的旁边,还有一座用水泥构造的相对平缓的桥梁,它也有一个名称,叫林彪桥。
12、知春亭平桥
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建知春亭时为方便慈禧上岛游览,特意在亭的东面添建了一座平桥,使原来的湖心小岛与湖的东岸相连成现在形式。现存平桥东、西向坐落,建筑面积104.84平方米,高2.55米,桥下7孔,花岗石桥墩,桥上一平两坡,两侧22块栏板,24个望柱,涂深红色的油漆,桥西云步踏垛二步。
13、金水桥
金水桥位于排云殿建筑群第一进院落,于1886年慈禧太后修建。金水桥是当年大臣们给慈禧祝寿行礼的分界线,桥以北是一品大臣行礼的地方,以南是二品大臣行礼的地方,而三品以下的文武百官只能跪在排云门外。汉白玉的金水桥横砌于方形荷池之上,既满足了建筑景观的搭配,同时金水桥和铜缸有相同的建筑防火的实际用途,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体。
14、清华轩石桥
清华轩位于排云殿宫垣西面,在罗汉堂前遗有八角莲池上的一孔石桥保留在慈禧太后新建的清华轩院内。清华轩院内南北坐落着一座汉白玉单孔石桥,花岗岩的桥体,拱顶有兽,云头望柱,瓶(平)安如意雕空心栏板,水池周围均有与桥栏相同质地的护栏,从桥上穿过,即到达清华轩正殿。
15、养云轩小石桥
在长廊北侧养云轩门前的葫芦河上有一架小石桥,小石桥长约7米,只起到点景作用。养云轩门前有白石小桥驾于葫芦形的河上,桥为汉白玉单孔拱桥,虎皮石桥体,南北向坐落,建筑面积48.95平方米,桥上东、西各有五块汉白玉栏板,桥头有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