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建筑大收集
古建筑是文化最忠实的延续,且看重庆古建筑大全。
【重庆旧城垣】位于重庆古城渝中区。战国前后,重庆为巴国国都所在地,称江州。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灭巴国后,置巴郡,郡治江州。秦将张仪筑江州城,以后又有三国蜀汉李严父子、宋末彭大雅、明洪武初年戴鼎、清康熙二年(1663)四川总督李国英四次重筑。其后又经过多次补修,但形制基本未变。明清以前,有城门十七,九开八闭。所谓"九开",即沿长江的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和沿嘉陵江的临江门、千斯门以及通陆路的通远门等九门是开放的。"八闭",即翠微、太安、人和、凤凰、金汤、定远、洪崖、西水八门,虽设有门而不开放,可能是作战备之用。旧城因历史悠久,受自然侵蚀和战火破坏,现大都崩塌毁损,仅存通远门、东水门等处遗迹可以考辨,但古老名称大多沿用至今。
【白帝城】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东北446公里处奉节县城东长江岸边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扼川东咽喉,当三峡门户,为长江三峡的起点,号称"水陆津要,全蜀东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此,见今明良殿前白龙井时有白雾升腾,视为"白龙献瑞",公元25年自称白帝,在此筑城名为白帝城。三国时刘备为关羽报仇进攻东吴,败退后在此病逝,临终前将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照顾。现存的白帝城系明嘉靖年间(1558)改建的明良殿和武侯观星亭。明良殿内供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观星亭六角十二柱,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传说诸葛亮、李自成曾先后在此夜观星象。在明良殿和武侯祠的两侧碑林里,汇集了从隋至清各代碑刻70余块,其中以龙山公墓志碑、竹叶碑、凤凰碑、清康熙皇帝御书碑最为珍贵。碑林东侧陈列室里陈列着自新石器时期到清代间在白帝城一带出土的文物数百件。正殿两侧的偏殿辟有诗史堂、书画展览室,陈列着古代珍宝、玉器和古今名人字画以及新近落成的《刘备托孤》大型泥塑和《杜甫行吟》大型瓷面。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称。我国历代许多学者、诗人,如郦道元、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旅居于此,留下了大量诗文。杜甫在此住过两年,写诗400多首。白帝山半腰的西阁为杜甫旧居遗址。
【张飞庙】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东北408公里处云阳县长江南岸飞凤山麓,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是蜀汉末年为纪念名将张飞而修建的祠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现存遗迹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洪水后新建。殿宇雄伟,古木参天,是长江中上游重点文物古迹之一,号称"巴蜀一胜景"。庙面江背山,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主要有结义楼、正殿、旁殿、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得月亭等。庙内石碑、木刻享有盛名。庙前石壁上书"江上风清"四字,为清代书画家彭聚星所书。庙内主殿内外塑有张飞坐像和泥塑组像,由桃园结义、怒鞭督邮、义释严颜、长坂退曹和伐吴遇害五部分组成。传说张飞神灵在正殿东侧护佑江中往来船只,因修助风阁以纪念。望云轩寄托张飞对关云长思念之情。杜鹃亭、得月亭,为纪念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而修建。杜鹃亭高25米,因杜甫在此吟杜鹃诗而得名。得月亭草顶石柱,相传是杜甫《江桥》诗中吟咏的江楼旧址。唐永泰年间,杜甫旅居云阳近一年,作诗近50首。庙内现存自汉唐至明清的石碑、摩崖石刻等360余幅,木刻书画217幅,其中以木刻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大字长卷、石刻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所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书写的诗文绘画等最为著名。庙内尚珍藏西周编钟、东周铜剑、汉代车马砖、牢城砖等各种文物1000余件。
【潼南大佛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西北180公里处潼南县定明山下。亦名南禅寺、定明院。现存有大佛阁、观音殿、玉皇殿、鉴亭4座木结构古建筑。因其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依山傍水、雄伟壮观的七檐歇山式佛阁中有一尊巨型摩岩佛像而统称为"大佛寺"。大佛阁内凿岩而就的释迦牟尼佛端坐石壁之间。这尊摩岩大佛高18.43米,古称"八丈金仙"。大佛身、首的开凿年代相距甚远。佛首凿于唐咸通元年(860),成于广明元年(880);而佛身的开凿竟跨越五代乃及北宋,时间长达250余年。直到宋靖康元年(1126)始初成,此后按佛首比例展开佛身,又用了26年的时间,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凿成。整座佛像开凿前后共历时290余年。大佛凿就,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二月装銮饰金。后经清嘉庆七年(1802)、同治九年(1870)、民国3年(1914)、民国10年(1921)4次重装金身。目前以大佛为中心,在东、西长达里许的岩壁上有历代骚人墨客书镌的题记、诗咏、碑碣、造像记83则;镌刻镏金、字体各异的楹联20则;记录洪水漫漶的水文题刻5则;石窟群计104龛窟,700余尊。还有"石磴琴声"、"顶天佛"、"鉴亭"、"翠屏秋月"等名胜古迹,构成了以"八丈金仙"为主体的十八胜景。
【慈云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玄坛庙狮子山麓,濒临长江。寺门左侧卧一石刻青狮,与长江对岸的白象街遥遥相望,素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原为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慈云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藏经楼藏有珍稀本影印宋版《碛砂大藏经》一部计6363册,以及佛教经典、金绣佛挂像、千佛衣、古代指书指画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画等。还有一棵国内罕见的菩提树,系60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枝繁叶茂。树下池内有雕塑莲花一朵,上立释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条龙,口喷清泉,曰"九龙浴太子"。
【罗汉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设于此。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清乾隆十七年(1752),因前殿坍圮,改建龙神祠。后又称罗汉寺、古佛岩。清光绪十一年(1885),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罗汉,方改名罗汉寺。1942年罗汉寺遭日机炸毁,后修复。"文化大革命"中,罗汉塑像全被捣毁,1984年政府拨专款重塑。始建时的园池古迹今已湮没,仅余"明碑亭"所嵌"西湖古迹"碑石,还依稀可辨字痕。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崖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有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释迦佛的16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多为唐、明两代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