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与窗牖
古时候,人们把门窗称为户牖。门即是户,窗即是牖。
户是开在梁下的,而牖是开在墙上的。
从字的形态上来说,“户”不仅能过人,还有个大大的“口”,可以采光和通风。
而“牖”则被许许多多的小木条隔开。
门窗的结构
○
古建筑的“门户”,是由“门扇”组成的。
门扇又叫“隔扇”。分为格心、裙板和绦(音涛)环板三部分。

绦环板可以有一个、两个、三个。也因为数量的不同分为二抹头至六抹头。

隔扇极少单扇使用,而是几扇并列安装在柱子之间。
常见有四扇,多为双数。

故宫太和殿隔扇

故宫交泰殿隔扇
窗的种类
若是开在墙上,就是槛窗。
槛窗只有格心而无群板。

非常通俗的说,格扇属于门,槛窗属于窗。
在江南地区,称呼与北方不一样。隔扇称为长窗,槛窗称为短窗。可见在古代门与窗的本质是相同的。

婺源延村金桂熊住宅
在最常见的窗中,除了平开的槛窗,还有不能开启的横披窗和用杆子支起来的支摘窗。

如果横梁过高,就产生了横披窗。横披窗安装在隔扇和槛窗的上部。不易开启,仅作为采光作用。

北京故宫万字纹支摘窗
支摘窗是非常有情趣的古代窗的类型。它通常有上下两个部分。上层外层窗格糊纸,里层糊纱,可以用杆子支起来。下层外层糊纸,里层装玻璃(清代宫廷常见)。
三扇竖向排列的支摘窗称为“合合窗”。

故宫中的和合窗
完全开在墙上,并非梁下的窗称为墙窗,也叫牖窗。有花窗、漏窗、盲窗三类。

花窗在庙宇中和民居中很常见。
漏窗多用于园林之中,达到视线相通的作用。

园林“冰裂纹”漏窗

盲窗在住宅的墙上、影壁上使用。
门窗的装饰
○
最早见到的门窗的形态见于汉代的明器。到了唐代,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建筑中出现了板门和直棱窗。

清代建筑中的直棱窗
清代建筑中,直棱窗和唐代的不太一样,木条更加纤细、精致,也有了角度的变化。
宋代,装饰逐渐变得华丽,隔扇开始使用。

故宫中不同扇心图案的隔扇
明清建筑中,门窗逐渐成了建筑装饰的重点。明清的大量实例中有各种类型的门扇装饰。




皇家建筑里的
门窗
中国的皇家建筑等级鲜明,鲜明的等级区别在门窗上也充分体现着。皇上办公的“前庭”比后妃居住的“后寝”等级高,因而门窗的等级也随之变高。
为各类大典举办修建的太和殿是等级最高的皇家建筑。

北京故宫

故宫太和殿门扇 无上尊荣

太和殿隔扇的叶子

乾清宫的裙板和绦环板,金灿灿,全雕刻着龙。象征着皇家建筑的最高等级。

故宫属于“后寝”部分的宁寿宫门窗

故宫体和殿风门。未施朱漆,却是万字符号,象征着万寿无疆。

故宫里其他殿阁的裙板,相对“低调”很多。
民居中的门窗
没有金碧辉煌,却一点儿也不让皇家的是精致的民居门窗。
民居的雕刻非常精美,在正房上通常有着家族寓意的雕刻。
古代的皇家的等级制度也会延续到民居之中。第三进父辈祖辈的老房级别最高,雕刻最为精美,图案寓意也最好;第二进儿孙的房屋通常有简单的植物雕刻;而到了第一进仆人的窗户,就没有雕刻了。

山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隔扇
由于古代等级制度鲜明,古时有钱人无法从建筑的规模和形式上标新立异,就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建筑装饰之中。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门窗。

乔家大院隔扇

山西大院住宅正房券顶墙窗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当百司”楼墙窗

山西民居窗内空间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当百司”楼厢房窗亮(上图)格子门墙板(下图
)

厢房窗亮
江西婺源延村金桂熊住宅
寺院里的门窗
○
古代的寺院主要有两类。为皇家使用的和为民间使用的。
为皇家使用的寺院以五台山的各寺为典例,门窗隔扇和宫殿类同。

上海龙华寺大雄宝殿墙窗
而为民间使用的寺院通常装饰风格各具特色,常以佛教寓意、动植物为装饰题材。

成都文殊院

成都文殊院

成都青羊宫
与成都各寺院门窗重视图案的回环重复不同,广东、云南的寺院,门窗图案以动物植物为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佛山祖庙庆真楼

佛山祖庙庆真楼


云南筇竹寺

云南筇竹寺禽鸟花草隔扇

云南筇竹寺禽鸟花草隔扇

云南筇竹寺的梅花隔扇

云南筇竹寺莲花隔扇
门窗的装饰是靠木材、金石、珐琅、绢绸等不同材料的组合,加上颜料涂刷、玉石、铜片镶嵌,景泰蓝工艺、漆画工艺等共同形成的效果。
中国古建筑的门窗,门和窗是没有界限的,门也能采光。
门和墙也是没有界限的,可以一整个开间的打开,形成非常开敞的入户空间。
中国古建筑的门窗,很先进、高科技,很美,还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