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河北>旅游景点>

带您迅速“游览”避暑山庄“外八庙”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01-11

 在避暑山庄外围,康熙和乾隆时期建有12座藏传佛教寺庙,按照建成的先后顺序为: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现已不存)、殊像寺、罗汉堂(现已不存)、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与广缘寺同年建)。因其中的八座直属清政府理藩院管理,又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古北口以外,故称“口外八庙”,俗称“外八庙”,一般人们听到“外八庙”以为只有八座寺庙,其实是十二座。

这十二座寺庙如果单凭一般记忆,很难记住,且要记住建成的先后顺序更不容易。把十二座寺庙名字中的关键字词,按照建成的时间顺序编成一首小诗,记忆就容易得多。

山 庄 外 八 庙

实 际 十 二 座

仁 善 得 宁 佑

安 远 获 普 乐

普 陀 宗 乘 庙

广 安 佛 殊 像

罗 汉 结 广 缘

须 弥 福 寿 多

 

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各部蒙古王公120人前来山庄祝寿,敬献白银20万两,“奏请” 康熙帝“恩准”修建了这两座喇嘛寺。二寺位于避暑山庄东、武烈河东岸,溥仁寺在南,溥善寺在北,俗称前寺、后寺。溥通普,寺名意为皇帝仁爱广泽天下。

溥仁寺建筑形制为汉族庙宇的“伽蓝七堂”式,寺内供弥勒佛、三世佛、释迦佛及韦陀菩萨、四大天王等。溥仁寺现为康熙年间仅存的寺庙。

溥善寺建筑规模仅为溥仁寺的三分之一,形制大体与溥仁寺相同。今该寺庙已无存。   

普宁寺(大佛寺)。建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位于避暑山庄北偏东、武烈河西畔。乾隆帝为纪念平定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的胜利,下旨修建了这座喇嘛寺。寺名寓含期望全国各民族“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之意。寺的前半部是典型汉式伽蓝七堂式建筑,后半部为藏式结构,仿西藏桑鸢寺而建,“前汉后藏”,融为一寺。整个寺院前部地势平坦,后部依山就势,地形地貌很有特色。寺内大乘之阁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金漆木雕立像,高22.28米,重约110吨,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雕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普宁寺现为我国首批5A级佛教圣地,是北方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

普佑寺。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毗邻普宁寺东侧。乾隆二十五年,皇帝五十寿辰,皇太后七十岁庆寿,又逢清军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彻底结束了西北边疆地区90余年分割混乱局面,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和平。乾隆皇帝下令建该寺,并亲题寺名为“普佑寺”,取“广荫大千”之意。

乾隆时期,普佑寺最主要的功能是外八庙喇嘛的"经学院"。学习内容分为显宗、密宗、医学、历算四大部分。这里不但培养外八庙的喇嘛,蒙古各部的喇嘛也选送到这里学经。

普佑寺平面布局打破了传统的" 伽蓝七堂"的 汉式手法,殿内供奉的佛像,也与其它寺庙不同,有汉式的,也有藏式的,是外八庙中别具一格的庙宇。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位于山庄外东北部,武烈河东岸山岗上,面向西南,中轴线直对避暑山庄。因主殿普度殿为方形,俗称“方亭子”。是乾隆给由新疆伊犁迁往热河居住的达什达瓦部修建的宗教活动场所。

安远庙的建筑与规模,远比不上其它寺庙高大雄伟,但它完全打破了汉式寺庙坐北朝南的“伽蓝七堂”的传统建筑布局。在风格上明显保留新疆伊犁原固尔扎庙的民族风格,其中巧妙地融进了汉、藏民族的建筑精华,从而使整个庙宇从布局、外观和建筑上,都别具一格,引人瞩目。

普乐寺(圆亭子)。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普乐寺的建造没有历史事件背景。乾隆皇帝看到普宁寺、安远庙南方,棒槌山下西坡有一块高大空地,于是下旨建造了该寺。寺院坐东朝西,中轴线东对棒槌山,西对避暑山庄内的永佑寺舍利塔,在整体布局上与其他寺庙一起对避暑山庄构成了“众星捧月”之势。寺院前部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式,后部为藏式阇城(坛场)。主体建筑呈圆形。寺内主供上乐王佛,俗称“欢喜佛”。“普乐”是“天下太平,普天同乐”之意。

普乐寺不设喇嘛,而由八旗兵守护,主要功能是供来避暑山庄朝觐皇帝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瞻礼和居住。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帝60寿辰,三十六年,皇太后80寿辰。乾隆皇帝为满足蒙藏等少数民族首领前来祝寿时礼佛而下旨修建了这座皇家庙宇。

普陀宗乘之庙坐落于山庄的北部、狮子沟北面山坡上,巍峨宏伟,气势磅礴,为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喇嘛庙。

普陀宗乘之庙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普陀,指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梵文“布达拉”的简译,“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的汉译。

寺内重要建筑有大红台、群楼、万法归一殿、乾隆御笔《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等。大红台通高43米,极其雄伟壮观。大红台内五至七层为三层阁楼,每层44间,四面合围,亦称群楼;大红台中央的“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全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鎏金用头等金叶14000余两,金光闪闪,富丽堂皇。

普陀宗乘之庙是汉藏建筑艺术交融的典范。

广安寺。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位于殊像寺西面,因其主体建筑为"戒台",又称"戒台寺"。是乾隆同蒙古王公贵族举行法会之处。乾隆皇帝敕建广安寺缘由有两个。一是瞻礼。二是为皇太后80大寿取"广大广安"之意。广安寺现已不存。

殊像寺。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位于普陀宗乘之庙西面。因皇太后尊崇五台山殊像寺中文殊菩萨,为满足母后心愿,乾隆便命内务府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该寺,亦名为殊像寺。殊像寺内供奉主神为文殊菩萨,当时民间认为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所以该寺又有“乾隆家庙”之称。

殊像寺为典型汉式寺院,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罗汉堂。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位于避暑山庄西北、广安寺西,仿浙江海宁安国寺营造,为汉式寺庙。在十二座寺庙中位于最西边。现该庙已无存。

罗汉堂原有木制金漆罗汉塑像508尊,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后因火损毁312尊,剩余塑像调往北京“法源寺”18尊,展于普佑寺178尊。

广缘寺。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于普佑寺东。为庆祝乾隆70寿辰,普宁寺堪布喇嘛擦鲁克集资敕准建设,乾隆题“广缘寺”。广缘寺是以伽蓝七堂为主的寺庙建筑,为十二座寺庙最小的一座,也是唯一灰瓦建筑。

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于普陀宗乘之庙以东、狮子沟北面山坡上。建筑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

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扎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藏语为“扎什伦布”,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

寺院内重要建筑有大红台、妙高庄严殿、万寿塔等。在妙高庄严殿四脊上有八条铜鎏金飞龙,每条重量都超过一吨。

这12座皇家寺庙群,整齐地排列在避暑山庄的北面和东面,呈众星捧月般环绕着避暑山庄,每一座都是古代建筑珍贵的艺术品,更是宗教文化的宝库,也当之无愧地与避暑山庄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一篇:福州的特殊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