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国女性的国服,是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汉人称满
族人为“旗人”,故称其着装为“旗袍”。
传统旗袍的主要结构特征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两侧下摆开衩,一
般都较为紧窄合体,这是由于满族是生活在中国北部的游猎民族,旗袍有扣
绊束腰带,脱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随多尔衮率兵入关,定都北京,国号“顺治”;
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汉
族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
慈禧太后宫装照
这是满清贵族妇女的标准宫衣休闲装束,梳两把头,带“大拉翅”
式的发套,插戴金银凤簪、玉蝴蝶、珠宝及翠花头饰,右插八宝珠珞,
穿绣寿字图案绸缎长袍,左右手各戴三寸长金或玉指套,下着花盆底高
跟鞋。
满清妇女合影(最右为一汉族裹脚女性)
20世纪初,辛亥革命"驱除鞑虏"的口号推翻了废除了满清帝制,孙中山
和国民党创立民国,剪鞭发、易服色,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沉寂。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中西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之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
成为当时的上海时髦人士的社会风尚,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
上吸取了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
已迥然不同于旧制,也从此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
准服装。
宋美龄与罗斯福夫人
两位当时的第一夫人,仪态、气质高下立判
改良旗袍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的体态美和娴雅的气质,因而在20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都市的时髦女性几乎人人一袭旗袍,当时时髦都市女
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
套;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着。
影后.胡蝶影星.周璇作家.张爱玲
30年代上海月份牌中的旗袍女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民族服饰走了一条曲折的路;建国之初,
旗袍被认为具有资产阶级情调的服饰,渐渐被人们抛弃了;当时除了能
在宋庆龄、何香凝等民族党派的女性人士身上看到旗袍的着装;新中国
革命女性对旗袍是嗤之以鼻的;文革期间,穿旗袍甚至成为了一条罪状。
而在当时的港台女性仍然把旗袍当做重要的社交服饰,旗袍做为一
种重要的传统项目被承袭下来。
邓丽君.演唱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女主角张曼玉在片
中一共穿着23套旗袍亮相,高立领、窄身、长及膝下,面料有小碎花,有素
面,还有小杠条纹,纤细合度的剪裁,配以各式手袋和时髦的发式,令张曼
玉匀称的身材显得更为玲珑有致,走起路来摇曳生姿,在悠扬悦耳的旋律衬
托下,每次张曼玉的出现都艳惊四座;她也引起了新一轮的旗袍狂潮。
国际影星巩俐也是穿旗袍的上佳人选,其凹凸有致的傲人身材,高贵霸
气的东方古典气质,很好的诠释了旗袍的另一种美丽。
历届嘎纳电影节.巩俐的旗袍亮相
香港影星刘嘉玲.旗袍造型.
李嘉欣.《画魂》剧照. 宋祖英
张柏芝 .2002年GUCCI品牌. 舒 淇
莫文蔚章子怡
二十实际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
响力也在逐渐增强;许多国际品牌和著名设计师也在他们的产品和作品中
加入了旗袍等东方元素,旗袍也在他们的手下则体现了另一种时尚美。
韩国影星.全智贤. 凯莉.米洛
最后,上一组有创意的旗袍题材的人体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