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朝到清朝,女孩子的小内内的演变历史
在各个朝代,因风俗习惯,地域等的不同,古代女子的内衣的名称也一直在变化,而不单单只是我们所熟知的抹胸和肚兜两个名词。
一 汉朝:抱腹、心衣
“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
此处须有透视眼
从上述可知,“抱腹”是一块布横在肚子上,将胸腹抱合围住,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的内衣。而“心衣”,则是在“抱腹”的基础之上,加以“钩肩”及“裆”而成。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遗。其质地多以平织绢为主,图案题材多半是描写和赞美爱情。
二 唐朝:诃子(读音hēzǐ)
唐朝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
在唐朝时,因为以丰腴健康为美的审美文化,当时的女子为了爱美,得到赏识,常常喜欢露出半胸,以展示自己的肥美,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系一阔带,使得上胸及后背得以袒露,在透明的罗纱之下若隐若现。而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十分地相似。只是,因为没有肩带来起到上提的作用,所以“诃子”常用的面料较为考究,须为略有弹性又厚实的“织成”,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保证胸的上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三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
宋朝时候的抹胸,与我们现在平常所说的并不一样,从正面看过去,就像今天街上随意可见的一件小背心。古时的平常人家一般没有这么好的面料,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而只有有钱的贵族人家才用得起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虫草用作修饰。
四 元朝:合欢襟
蒙古族入主中原,服饰上既承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至元大德年间,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从其便了。元朝内衣称“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
元朝时期的女子内衣,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从后面往前面系,这与现在的前扣式内衣极其相似,可以给双手伸到后面时没有那么灵巧的女性带来许多便利。
五 明朝: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明朝时期的主腰,从图上来看,我们很难分清左边是正面,右边才是背面的事实,乍一看,就跟现代女性穿的背带裤上半部分一样。关于这点,笔者并没有想象出来古代女子到底是怎么穿的,找了图片也是看不明白,你们可以自己去查查。
六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从找到的清朝资料来看,那个朝代的女子所穿的肚兜是现如今流传最多的,款式多样,做工精细。直到今天,在很多地方,仍有人专门买了肚兜来给小娃子夏天的时候穿,既凉爽好洗,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