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时尚>服饰>

美陆军军服及单兵装备图册(游骑兵及长程侦察巡逻部队)

来源:金玉米 编辑:豪宅 时间:2018-10-12

 美国陆军游骑兵和长程侦察巡逻部队(1942-87)

 

 

A1:威廉姆·达赫比(William Darby)中校,第1游骑兵营,突击队司令部,苏格兰,1942年5月

第1游骑兵营的人员在训练中和在北非的很多积极的行动中穿着一件式的人字呢斜纹布杂役服。M1917A1式钢盔在初期开始使用直到新式的M1钢盔在1942年秋天取代它。图中达赫比背着M1928式背包,这是整个二战期间陆军的标准背包。除了装备了点45口径的M1911A1式自动手抢之外,中校还携带了一支点30口径的M1903A1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甚至在当年秋天这支部队装备了M1式加兰德步枪以后仍是如此。

A2:中士,突击班班长,第1游骑兵营,阿尔及利亚阿尔泽(Arzew),1942年11月

游骑兵们通常穿着毛料衬衫和裤子,即便是在后来人字呢杂役服装备之后也是如此。毛料服装能为在寒冷沙漠夜晚中行动迅速的游骑兵们提供相应的保暖保护,这样的话就免去了装备毯子的必要。第1游骑兵队通常佩戴橄榄绿色底黑色图案的徽章。两臂上的白色袖标和左臂上的美国国旗徽章是作为区别盟军和维希法国之间军队的标志物。点45口径的M1式汤普森冲锋枪在营一级的单位集中使用并装备有必要使用的个人。一些游骑兵们还设法得到了M1928A1式手枪。还可以看到许多人在直接固定在裤腿上的刀鞘中插着装备给突击队司令部的费尔班-西科牌(Fairburn-Sykes)“突击队”军刀。这名士官还装备了M1938式剪钳。

A3:下士,排属特种武器班,第4游骑兵队,意大利安齐奥,1944年1月

每个游骑兵营都装备了20台2.36英寸口径的M1型“bazookas”火箭发射器用以摧毁坦克和碉堡。第4游骑兵队在意大利的行动期间利用上了粗麻布制成的钢盔套。这些游骑兵们身穿M1941式野战上衣和特殊装备的登山靴以及裁掉只剩5英尺高(这是游骑兵中很流行的做法)的M1938式护腿。人物的织物腰带则是标准制式的。

A4:上士,突击班班长,第1游骑兵队,突尼斯塞奈德谷,1943年2月

第1游骑兵营在北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奇袭中,游骑兵们通常戴毛线织的套帽或橄榄棕色的M1941式毛线织“吉普”帽。另外,本图人物身穿着相当流行的坦克手夹克。

 

B1:5级专业技师,自动步枪手,第2游骑兵营,法国奥克角,1944年6月6日

当时三支突击连每个连只携带了4挺点30口径的M1918A2式勃朗宁自动步枪(BAR)。正规的游骑兵训练中两脚架是被去掉的以减轻这种武器的重量。12只20发装弹夹装载在M1937式腰带上。第2和第5游骑兵营通常情况下使用人字呢夏季杂役服以及M1941式野战夹克。两个营的人员都在钢盔后部画上带有营的数字番号的橙色菱形。军官和士官更是在橙色菱形下方分别叠加上了纵向和横向的白条。人物身前的海滩上散躺着一支从登陆艇上火箭发射的爪钩,它未能钩住本应钩住的峭壁是因为潮湿的环境增加了绳索的重量。

B2:一等兵,机枪手,第5游骑兵营,德国伊尔施-采夫(Irsch-Zerf)公路,1945年2月27日

1944年至45年的那个冬天,大多数步兵部队开始装备上了M1943式野战夹克以替代原来的M1941式。它作为陆军野战夹克的基本样式保留至今。厚重的野战裤连同夹克一起装备。这名士兵还穿了一双M1944式寒冷/潮湿气候用军靴。点30口径的M1919A4式勃朗宁轻机枪是小型作战单位中的主打火器。

B3:一等兵,步枪手,第29游骑兵营,挪威,1943年

由第1游骑兵营骨干训练出来的第29游骑兵营也保留了许多第1游骑兵营的着装习惯。然而,在与英军突击队一起进行的突袭行动中,英国的战斗服装搭配美国的伞兵靴一起使用。上着M1905式刺刀的点30口径的M1步枪是游骑兵部队最通常使用的武器。“杆子炸药”是用来插进碉堡的射击口里的,它用的是帐篷杆顶端固定上两枚MkIIIA1型冲击波手雷。人物左侧的小图是第29步兵师的徽章及其上方的该部队的非正式铭条章。

 

C1:一等兵,狙击手,第6游骑兵营,吕宋岛庞阿迪安(Pangatian)战俘营,1945年1月29日

每个游骑兵排的排部都配置了一名狙击手,他们装备的M1903A4式步枪是M1903A1步枪中特殊挑选出来并经过改进的版本,同时还配有2.5倍M73B1型瞄准镜。图中士兵身穿几乎随处可见的M1943式人字呢杂役服,头戴M1941式野战帽,脚上则是1944年末得以全面装备的新式战斗靴。人物身侧则是一把M3型战斗刀。

C2:少尉,小队长,白杨侦察队,菲律宾,1945年

他身穿M1943两件式迷彩服,戴M1945式野战帽,不过侦察队更多的是穿橄榄绿色的人字呢杂役服。少尉的武器是点30口径的M1A1型伞兵卡宾枪和M1911A1手枪。为了摆脱敌人,他还携带了一枚M15式白磷手雷和一枚MkII爆破手雷。人物下方半正式的白杨侦察队的徽章往往佩戴在右臂上,而它的设计者是一等兵哈利·戈登(Harry Golden)。

C3:下士,自动步枪操作手,第5307混成部队,缅甸,1944年

这名“掠得者”(Marauder)穿人字呢杂役服,戴野战帽,它们都是该部队的流行装束。虽然在艰苦的热带环境中,“掠得者”需要轻装简行,但他们还是配备了少量适当的特种装备,甚至包括替代了可折叠的M1943式挖壕铲的M1910式挖壕铲。这种妥协还造就了帆布/橡胶丛林靴以及M1922式勃朗宁自动步枪(BAR)的使用。BAR最初是设计给骑兵使用的,相比通常的M1918A2式,它的枪身较短,弹重也轻一些。许多部队使用降落伞布制作的围巾,因为它具有的四种颜色(红、白、蓝、绿)可以分别指代不同的战斗单位。非正式的“美林掠得者”('Merrill's Marauder)徽章展示在人物右侧,它出现在5307部队刚解散之后该部队的人员身上;而他们的正式徽章则为“中缅印”徽章。

 

D1:中士班长,第2游骑兵连,韩国,1951年1月

M1943式野战夹克和裤子一直在使用,但很快会被M1951式所取代。广受欢迎的皮毛帽子的使用是战后对冬季服装改良的成果。配轻便装备穿橡胶套靴的这名游骑兵在后方执行站岗执勤任务。半自动和全自动的M2型卡宾枪在1945年开始采用,而此时它已经广泛装备。这名士官还装备了一支M4式刺刀。并不流行的2英寸宽式样的V字章从1948年开始使用直到1951年二月被标准尺寸的海军蓝色底橄榄棕色V字章的版本所取代。战斗部队使用金黄色底的蓝色V字章,非战斗部队则为反转颜色。当第2游骑兵连成立之后,其成员从当地的剩余物品商店购买了第2游骑兵营的卷轴标,然后将上面的“BN”(营)字样抠掉然后缝上“CO”(连)字样。这种状况一直到他们采用了图K8的那种卷轴标之后才停止。

D2:下士,掷弹手,第3游骑兵连,韩国,1951年夏

一款只对二战时的人字呢杂役服做了些许改进的制服在1948年开始采用。海军蓝色底橄榄棕色V字章新近开始重新采用,但在野战中,许多部队实际上是一直佩戴着它们而没有采用小号的金色V字章。织物装具本质上来说与战前的没什么两样,但橄榄绿色装备几乎完全替代了土黄色的版本。人物拥有一支M1943式折叠挖壕铲以及新近得到的带三个口袋的手榴弹包。他的M1式步枪上配备了M7A1型榴弹发射器和M15型榴弹瞄准器,而他准备发射的标准型MkIIA1型爆破手雷固定在了一支M1式榴弹发射架上。在地上展示的是M9A1型反坦克榴弹和M19型白磷榴弹。

D3:一等兵,步兵,第4游骑兵连,韩国汶山里(Munsan-ni),1951年3月23日

在二战时期的T-5型基础上加以改进的T-7A型降落伞于1948年开始采用,它使用的是24英尺幅面的圆形迷彩色或白色伞衣。在备用伞下面是M1945式战斗包裹,一条点30口径子弹的弹链对它加以额外的固定保护,这种弹链的子弹则是供他的M1919A6型排用轻机枪来使用的。士兵的制服由M1943式野战夹克和裤子以及M1C型伞兵头盔所组成。

D4:一等兵,第10游骑兵连,路易斯安那州波尔卡军营,1951年

有少量的游骑兵连队在朝鲜战争中真正佩戴了黑色贝雷帽,而这种帽子在当时还是非正式的。第1到第8连都没有得到它们,而其他的后期连队中也仅有第10和第13连已知戴了它们。起源自特种部队的贝雷帽识别标当时则没有使用,取而代之的则是各连队通用背板上展示的跳伞飞翼章以及游骑兵的铭条章。为什么贝雷帽选择为黑色一直是个谜,但黑色早已和游骑兵部队结缘(最初的卷轴标的背板是黑色的),而事实上,“夜晚是一天中游骑兵钟爱的时刻”这一说法更诠释了黑色是最匹配他们的颜色。

 

E1:4级专业技师,高级侦察/瞭望员,第5特种长程侦察巡逻连,西德,1961年

第5和第7特种长程侦察巡逻连都使用法国造的栗色贝雷帽,但只在野战和本土军营中穿杂役服。栗色贝雷帽被大多数其他北约国家的长程侦察巡逻部队所使用。1964年,克莱顿·W·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W. Abrams)中将禁止了它们的使用。20世纪50年代末采用的杂役服使用OG 107号橄榄绿色棉布制作。第5特种长程侦察巡逻连使用一种加上了黑色边框的特殊版本部队徽章;1963年时它被废弃使用代之以蓝白两色的空降兵铭条章。他的个人装备是整个陆军通用的M1956式LBE(个人携行装备)。作为它的补充的是M1951式山地背包,需要它的原因是它的巨大的装载量很适合长程侦察巡逻部队长时间且独立的任务特点。另外,他装备的武器是北约的7.62毫米口径M14步枪。

E2:4级专业技师,高级电台操作手,第425步兵团F(长程巡逻)连,密歇根州格雷灵(Grayling)军营,1968年

这名电台操作手穿着改进版的OG 107号杂役服(袖口带纽扣是它的主要改进之处),戴1964年开始采用的总不那么流行的OG 106号高温环境用“棒球”野战帽。椭圆形跳伞飞翼章一开始被第225步兵团第1营所使用,之后被第425步兵团F连一直使用的1986年。他的电台是单边发射的AN/PRC-74B型。而他手中的可按键输入加密信息的是AN/GRA-71型代码/脉冲信号传输设备磁性输入器;每分钟它可以脉冲传输300个词的信息。M1956式个人携行装备和轻便的带铝制框架的尼龙背包相搭配。长程侦察巡逻部队、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是国民警卫队中最早得到5.56毫米口径M16A1步枪的部队。

E3:上士,巡逻队队长,第58步兵团C(长程巡逻)连,西德,1967年

越野滑雪经常成为在雪区驻扎的长程侦察巡逻部队训练的一部分。除了M1951式野战帽、夹克和裤子之外,这名上士只套了一条白色外裤而没有穿大衣。这种装束能够提供在林地中的一定的伪装效果,因为白色的裤子可以与雪地混为一体,夹克的橄榄绿色则与常绿树林地的颜色相似。他穿黑色的隔热橡胶靴。左胸口袋上方是高等级伞兵徽章,右胸口袋上方则是西德的跳伞飞翼章,那是他们与西德的第200远程侦察连(联邦德国军队中三支长程侦察巡逻部队部队中的一支)进行合作项目所留下的成果。另外,他的武器为早期版的M16步枪。

 

F1:中士,巡逻队队长,步兵(空降)长程巡逻连,越南,1968年

这名士官可以是数量众多的临时或固定的长程侦察巡逻部队中任意一支的成员。“虎皮纹”迷彩服与橄榄绿色或迷彩色丛林杂役服一起被广泛使用。很少有任一种类的徽章佩戴在它上面,这是出于安全原因,也是因为这些服装很难坚持使用到两到三次任务完成之后。帽具的选择往往由个人的品味所决定,但更多的是根据部队的标准操作规定的要求而定。橄榄绿色和多种迷彩色版本的丛林帽(“boony”帽)最为普遍。扣扳机的手指套被裁掉的制式皮手套——也就是“侦察手套”——保护着手部不被荆棘和藤蔓刺伤,还不妨碍对武器的操作。出色的丛林靴在1965年开始采用。在越南,巡逻队的队长通常携带队中的其中一台AN/PRC-25型小队用电台,或者是它的改进型AN/PRC-77。高级电台操作手会携带与队长同型号的第二台电台或者如果距离实在太远则使用AN/PRC-74B型。电台是小队“存在的关键”,因为需要它向炮兵、空中打击力量、武装直升机直接提供情报,对于联络医务直升机或请求紧急撤离也是必须的。标准的M1956式携行装备根据越南的实际情况做了改进,比如可装更多的弹药和水,而与它搭配的当地生产的背包则来自于特种部队。手雷包括了M26A1型爆破手雷和可以发黄色、红色、绿色和紫色烟雾的M18型彩烟手雷。而人物的武器则是一支M16A1步枪。

F2:一等兵,侦察/瞭望员,第75步兵团游骑兵连,越南,1979年

战争的这一阶段出现了无数种经过改进的服装、装备和武器。当然,这些在服装和装备上的广泛变化是依据任务、天气的需要,至少是依据一时的“时髦”需求或个人品味而定的。发带由制式的三角形绷带或毛巾制成,而前者的做法非常普遍。有时候会用绳子捆住裤腿以防止松散的裤腿挂住树丛,当然这种做法也很有“味道”。在确定了制式迷彩服并不符合越南地区的植被环境的实际情况之后,陆军在1967年开始重新设置丛林迷彩服的设计和装备。甚至是丛林靴也被重新设计成“巴拿马式”鞋底,这样理论上可以防止鞋底挂到更多的泥土。1969年,“现代化”了的个人携行装备开始采用,以提供对于热带环境来说比原来版本更轻便耐磨的选择。水壶套可以用来携带额外的弹药。几种型号的2夸脱装水壶也在使用。一种杰出的热带尼龙背包(虽然有时候对于长程侦察巡逻部队来说容积太小)也开始采用。人物右背带固定着空军版的生存军刀,左背带上则是一只SDU-5/E型闪光灯,用以对飞机标识夜间的巡逻地点。甚至手雷也是经过改进的M33型爆破手雷。M34型白磷手雷——可以生成弹片和具有杀伤力的白磷喷雾,并形成密集的烟雾——则用于遭遇战中。士兵装备的5.56毫米口径XM177E2型冲锋枪相比著名的CAR-15冲锋枪来说使用更普遍。

F3:上尉,南越军队游骑兵教官,游骑兵训练中心,越南德美(Duc My),1967年

委派到游骑兵部队的具有游骑兵资格的美国教官往往佩戴游骑兵徽章,有时候也会穿他们自己的制服。图中这名教官穿着使用南越军队的游骑兵/特种部队迷彩服面料制作的美式杂役服,南越军队的游骑兵资格章佩戴在左胸口袋上方,而南越军队的游骑兵徽章在它的下方。衬衫的前襟位置佩戴着南越军队中对应人物军衔的军衔章,这是美国教官和特种部队军官必须的一项习惯。贝雷帽和帽徽是南越游骑兵的标准样式。南越人的游骑兵卷轴章(也有黑色背板的版本)只被美国的游骑兵教官佩戴,而南越的游骑兵人员则不适用,他们佩戴的是“黑豹”图案徽章。团和营的教官佩戴卷轴标时其左侧搭配部队的数字番号,右侧则为“GP”(团)或“BN”(营)字样,也有可能是团属侦察连所使用的“RCN”字样。上尉的臂章是越南军援司令部的徽章,所有的美国籍教官都佩戴它。

F4:4级专业技师,高级电台操作手,第75步兵团L(游骑兵)连,越南,1956年

第75步兵团的游骑兵连(以及一些早期的长程巡逻部队)在基地有限且非正式地使用黑色贝雷帽;它们在这些部队任何可能出现的场合更多的非正规地出现,其原因或是新连队司令部的一时兴起,或是得到更高级指挥机关的默许。并没有设立黑色贝雷帽上佩戴徽章的具体规章,但它们有三种通常的方式。首先是图中的这种,它展示的是第75步兵团众多的徽章中的一种,衍生自“美林掠夺者”部队的徽章,而当地制造的几种不同盾牌形状的这种徽章也同时存在。另一种帽徽的佩戴形式是装饰上第75步兵师的金属徽章,其图案与前一种徽章类似。跳伞飞翼章也经常佩戴在这种徽章上方。具有游骑兵资格的个人也往往在这两种形式的徽章上方佩戴游骑兵铭条章。最后一种佩戴式样是在跳伞飞翼章或椭圆形帽章上方佩戴连的卷轴章。

 

G1:一等兵,电台操作手,第75步兵团O(北极游骑兵)连,北极冰帽地带,1971年3月4日

1971年冬北极游骑兵们伞降到北极冰帽地带从事调查和营救训练。训练尾声,一场欢迎一批重新入伍人员的典礼举行。由于是在冰帽地带,也就是被重新入伍人员认作是国际“水域”的地点举行的,所以他们所收到的奖金是免税的。而这一短暂实施的规定后来被禁止,那些重新入役的老兵也不得再重新回到永久的冰面上。在当地,需要站岗执勤以警惕北极熊的出没。特殊制式的点30口径H&H“温切斯特格南”(Magnum Winchester)70式步枪得到装备,而我们的人物所穿着的是寒冷干燥气候用制服。这套制服拥有不同的层次设置,它们包括:长内衣、毛料衬衫、带内衬的野战夹克和裤子、带内衬的北极大衣和裤子、保温帽、带一圈皮毛的套头帽、内置皮套的毛料手套和带一圈皮毛边的北极手套。图中人物穿北极白色保温靴,与同类的黑色版本相比它们加上了额外的保温层。他的睡袋是装在可充气外壳内的M1949式山地睡袋。

G2:中士,突击巡逻队队长,第143步兵团G(游骑兵)连,英格兰奥特伯恩(Otterburn),1986年7月

这名突击巡逻队队长的服装是橄榄绿色的丛林杂役服。1987年9月之后它们不再制式装备并被印有林地迷彩的类似款式的战斗服(见图G3)所取代。这支部队是幸运的,因为它有大量的人员有机会同不同的北约长程侦察巡逻部队(丹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一同训练。这一点从人物身上的英国的跳伞飞翼章——通过一项英国空军特别部队(SAS)管理的交换程序获得——和国际长程侦察巡逻学校的口袋徽章得到反映。然而,部队徽章通常不在执行任务时佩戴。他的个人偕行装备是ALICE(全功能轻型个人携行装备)系统以及额外的STABO滑降承载装置。他还携带了一套生存设备,小队的成员每个人会携带其中的一部分。许多部队成员会携带一支印度造的廓尔喀人的MkIII型反曲刀,在建立观察哨位时,它是清理植被和砍除树根的杰出器具。人物左腿部包裹里放的是一只M17A2型防毒面具。“登山家”II型背包是这支部队购买的经过改良的商用版本,因为他们具有相比巨大的ALICE背包还几乎大两倍的装载量。用绳带绑在背包上的一卷鸡笼网是用来伪装观察哨的。每个巡逻队员都拥有一支装配40毫米口径M203型榴弹发射器的M16A1步枪。

G3:4级士官,高级侦察/瞭望员,第7(轻型)步兵师长程侦查分队(LRSD),加利福尼亚州奥尔德堡,1985年

这名第1支正式存在的LRSD的成员穿着所有长程侦查部队都会使用的战斗服(BDU)和栗色贝雷帽。贝雷帽上的识别标帽徽显示了该部队与第10骑兵团第1连的承续关系;许多师属的LRSD部队也可能会使用这类识别标。他使用ALICE系列个人携行装备和巨大的L-1型ALICE系统背包(采用LC-2型框架)。另外,他还装备M19型7x50望远镜和M16A1步枪。

G4:中尉,巡逻排排长,第75步兵团A(游骑兵)连,德克萨斯州胡德堡,1972年

这是附属在第1骑兵师的最后一支现实存在的陆军游骑兵/长程侦察巡逻连。具有游骑兵资格的军官在贝雷帽的军衔徽章上方佩戴游骑兵铭条章,征募军人佩戴的则是第75步兵团的徽章而不是军衔徽章。不具游骑兵资格的人员以同样的方式佩戴金色/黑色空降兵铭条。直到1978年12月20日之后,黑色贝雷帽才成为正式使用的帽具。

 

H1:4级专业技师,狙击手,第75步兵团第1(游骑兵)营,埃及,1984年

部分游骑兵营参与了在埃及举行的年度的“亮星”演习。图中这名游骑兵穿着1982年开始采用的沙漠迷彩版战斗服。他的武器是M21式狙击步枪,作为M14步枪的精准版本,它可配备3到9倍可调瞄准镜。个人携行装备包括了ALICE系统载具,但被老式的MLBE 携行装备系统中的M14式弹药包所替换。

H2:4级专业技师,建筑物清理小队(BCT),第75步兵团第2(游骑兵)营,华盛顿刘易斯堡,1981年

为了使三角洲部队通过安全转运机场进行深度渗透奇袭和人质解救行动,游骑兵各营组织了若干次一级规模的部队去完成这些任务。其中一支BCT的这名成员身穿丛林迷彩杂役服和喷漆成黑色的网球鞋,戴毛料军帽。他的特别装备包括:AN/PVS-5型夜视镜、9毫米口径MP5A3S型消声冲锋枪、一只民用手枪套里装的点45口径M1911A1手枪和替代个人携行装备的突击背心。反光的袖标能够被进行支援的AC-130H“铺路鬼怪”(Pave Spectre)飞机侦测到;一只固定在MP5A3S冲锋枪背带上的化学发光红外线棒可以作为与其他小队成员之间进行身份识别的标志。这些做法和装备的使用的期限基本都不长,它们总是得到新的改进。

H3一等兵,班用自动武器操作手,第75游骑兵团第3营,佐治亚州本宁堡,1986年

5.56毫米口径的M249E1型班用自动武器(SAW)至少在格林纳达战争中就已装备,每个班装备两挺。突击背包中可以放它的200发装弹链,而M16A1步枪的标准20和30发装弹夹也可以通用。作为长期寒冷环境用服装系统(ECWCS)的Gor-Tex牌全皮服装当时也在装备给游骑兵、长程侦察部队、特种部队和轻步兵部队的过程中。Gor-Tex是一种特殊的防水防风材料,也具有透气排汗功能。除了三层面料制成的上衣和裤子,ECWCS系统还包括作为服装内衬穿着的聚酯毛皮材料制成的夹克和裤子,以及同样材料的手套。

H4:上士,第75游骑兵团司令部和司令部连(HHC),佐治亚州本宁堡,1986年

第75游骑兵团的HHC的贝雷帽识别标与团里的三个营的款式类似。它上面的颜色(红、白、蓝、绿、土黄和橙色)代表了由“美林掠夺者”们组成的六支战斗小队。同种式样的识别标在1974年至1984年期间也被第1和第2营使用,而两个营之间这种识别标的色彩式样没有不同。只是他们的识别标使用白色斜条纹而不是土黄色,其原因是当时穿着土黄色或茶色的制服已经代表了“土黄色战斗小队”。在第75步兵团被重新编成之后,其每个营开始接受新的识别标。白框上分别展示1到3条红色“短杠标记”,而HHC则没有这种标记。同时白色的斜条纹也被土黄色的所取代,因为土黄色(茶色)制服在1985年10月被淘汰使用。HHC最初的卷轴章的右侧“缎带”尾端带有“INF”(步兵团)字样,在该团于1986年4月被新设置成游骑兵团之后,这一字样改为了“RGT”(游骑兵团的缩写)。

 

I:“枪炮吉普”,安全小队,第75(游骑兵)步兵团第2营,华盛顿刘易斯堡,1981年

作为载重汽车的这种自重0.25吨的M151A2型吉普被安全小队用来作为在安全的机场向路障设置点或其他目标快速移动的利器。它们能被C-141和C-130运输机或HH-53和CH-47直升机运载。除了两挺7.62毫米口径M60机枪外,它还可以配置的其他武器包括:90毫米口径M67型无后坐力炮、66毫米口径M202A1型“闪光”4连装燃烧火箭弹发射器、66毫米口径的M72A2型轻型反坦克武器系统(LAW)、M18A1型“双刃砍刀”杀伤地雷以及各种型号的榴弹。障碍物和警告标示(使用当地语言)也被携带。小队成员还装备AN/PVS-5型夜视镜,并在他们的部分武器上配备AN/PVS-4型夜光瞄准镜。

 

J1:军衔不明的游骑兵学员,佐治亚州本宁堡达赫比军营,1951年-86年

并不为大众所知的是,游骑兵学员们在他们的课程中将面对所谓“胜利池塘”的考验。人物可以是从4级专业技师到上尉的任何军衔;即使不佩戴军衔徽章也没有影响,因为此时他们的身份都只是一名“游骑兵”。他们只展示自己的姓名标签和写有“US Army”字样的标记,其他任何部队徽章或专业技术徽章都不允许佩戴。

J2:上士,游骑兵教官,第3游骑兵连,佐治亚州本宁堡,1986年

游骑兵教官手中掌握着游骑兵学员们的生杀大权,而且学员们也会很快很坚定的确认到这一点。他能造成你的痛苦也能给你给予你奖励,比如食物或睡眠,但这真的很稀有。图中这名游骑兵教官穿着热带运动装具。通常,他们穿橄榄绿色丛林杂役服或其他适当的季节性服装。

J3:上士,游骑兵教官,第1游骑兵连,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鲁迪军营,1986年

这名处于“佛罗里达教学阶段”的教官戴装饰游骑兵分队标志章和步兵学校徽章的黑色贝雷帽。上述标志章也被其他一些游骑兵连所使用。游骑兵分遣队佩戴步兵学校徽章时搭配白蓝两色空降兵铭条章。

J4:中士,火力小组组长,第75步兵团第1(游骑兵)营,佐治亚州亨特陆军机场,1984年

这名格林纳达战争老兵穿着陆军的绿色制服。他参加在格林纳达的“紧急狂暴”行动的经历通过他的战斗步兵徽章、跳伞飞翼章上的作战跳伞星徽和带突袭箭头图案设计(标志一次空降或两栖作战)的武装力量远征勋章的略章得以显现。它在左臂上佩戴的卷轴章标志他在这支部队战斗服役的经历。步兵班的每个火力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

K:游骑兵部队徽章

 

K1:第1-第6游骑兵营

虽然是非正式的,但游骑兵营卷轴章仍然被这些部队接受作为自己的徽章来佩戴。第1游骑兵营的徽章是安东尼·弗林特中士(Anthony Flint)在1942年末设计的,它也被日后的大多数游骑兵和长程侦察巡逻部队作为卷轴标来使用。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各营会拥有自己的当地制造的卷轴章,所以它们不是总是出现。黑色、红色和白色的色彩组合并非正式,它们使用的只是传统的色彩。如今(本书出版于1987年,译者注),第75游骑兵团第1、第2和第3营使用的是1984开始正式采用的同样设计的卷轴标。

K2:官方的游骑兵徽章

第2游骑兵营最初佩戴第2军的徽章。该营的军官设计了游骑兵徽章并在1943年7月26日经核准供所有游骑兵营使用。1943年9月,第2游骑兵营开始佩戴这种徽章。非游骑兵人员称之为“蓝色太阳”,因为它的样式与太阳(Sunoco)石油公司的标志类似。第2和第5游骑兵营一直佩戴它直到1945年夏欧洲胜利日之后他们得到地方上制作的卷轴章。虽然按要求佩戴在左臂上,但照片证据显示它在两臂上都有佩戴。而其他4个游骑兵营从没有佩戴过它。

K3:非正式的游骑兵徽章

在图K2的那种徽章被批准使用之后,第5游骑兵营开始在1943年9月佩戴一种非正式的版本。几个月后它被官方的版本所取代直到1945年6月卷轴标的使用。

K4:非正式的游骑兵标签章

这种徽章在游骑兵训练司令部的指挥官约翰·W·范·豪登(John W. Van Houten)的要求下被使用,因为他认为原来一直被授权使用的菱形徽章并不合适。标签章授予训练司令部中毕业的学员,它同时具有资格章和部队徽章的功用。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在1950年至51年的相当有限的军事基地内被使用。

K5:官方的游骑兵标签章

1950年10月使用的它被游骑兵训练中心的毕业学员所佩戴并同时作为部队徽章来使用,与之搭配的还有佩戴在它下面的金色/黑色的空降兵标签章;白蓝两色空降兵标签章有时也被使用作为金色/黑色版本的替代品。图K4的那种徽章没有得到批准使用显得有些奇怪。在徽章申请过程中,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控诉说其使用的颜色选用了他们母校专有的颜色。最终结果仅仅是非正式的黑色卷轴标和正式的金色菱形徽章的一种折衷。最初的标签章在1950年11月13日授予了第1至第4游骑兵连,字体和边框为亮黄色而非金黄色。它们通常不被士兵们看成是部队的徽章,同时,各连自制了属于自己的卷轴章。游骑兵标签章也开始成为完成游骑兵课程人员所使用的资格章。这里还有两个个人取得游骑兵标签章的方法:在二战时期的游骑兵营中的其中一支或“美林掠夺者”部队中服役过的人员以及赢得过战斗步兵徽章的人员。全彩色的标签章经常在野战服上佩戴,甚至是在暗色版装备以后也是如此。另一种习惯是从游骑兵课程毕业的学员在从事冬季任务时(他们自称是“冬季游骑兵”,这将是一次严苛的经历)会佩戴一种白色丝线缝制的版本。标准的暗色版铭条章为橄榄绿色背景黑色字体并且没有黑色边框,但也有带有黑色边框的例子存在。

K6:第1游骑兵步兵(空降)连

这是朝鲜战争期间使用数量有限的少数几种非正式连队卷轴标中的范例。技术上它们与所附属的军的带数字番号的徽章相搭配,但实践中搭配的则是所附属的师的徽章。

K7: 第1游骑兵步兵(空降)连

这是朝鲜战争期间通常使用的一种连队卷轴标。虽然有若干不同的版本,但其中的大多数都带有“RANGER”(游骑兵)和“AIRBORNE”(空降)字样,而前者的字体更大一些。一些特殊的部队从未使用过其中任何样式的卷轴章而是其他的徽章。一旦这些部队被裁撤,它们的前成员佩戴这些卷轴章去作为战斗徽章使用,并佩戴在右臂上。

K8:游骑兵步兵(空降)连

朝鲜战争期间同样类型的卷轴标可以被任何部队所佩戴。同样是卷轴标,它们也有多种样式,在越战中,情况同样如此。

K9:游骑兵-空降兵铭条章

朝鲜战争期间一些连使用了这种“双排”形式的铭条章,其实就是在当初制式的游骑兵铭条章的下方叠加上空降兵铭条章。

K10:第75步兵团第1(游骑兵)营

1974年成立的第1和第2营本应佩戴源自“美林掠夺者”部队徽章的第75步兵团的徽章,但这一要求遭到这两个营的拒绝。他们各自设计了自己不同的传统式样卷轴章并未经授权自行佩戴。这一现象在1983年12月13日发生变化,由于两个营参与了在格林纳达的行动,以资奖励,他们的这些卷轴章得以正式批准使用。这是第一次有游骑兵的卷轴章被官方正式接受使用。图中这种特殊式样的卷轴章最初被第1营所使用,但之后一种与图K11类似设计的版本出现之后它就被淘汰了。

K11:第75步兵团第2(游骑兵)营

第1和第2营的卷轴标也配备了暗色版,也就是橄榄绿色背景黑色字样和边框的版本。彩色与暗色的版本都一直使用到1984年末“新的”卷轴标(几乎与二战时第1到第3游骑兵营的徽章一样)被第75游骑兵团的三个营所使用为止。这一新的卷轴标同样具有暗色版本。

L:长程巡逻部队(LRP)和游骑兵部队的卷轴标

 

LRP和游骑兵部队所使用的卷轴标没有一种是正式授权使用的,但它们往往被更高一级的司令机关多少程度上的默许使用。正式的LRP部队或游骑兵部队可以在陆军、集团军、野战军团、师、旅或州司令部的徽章上面佩戴金色/黑色和白色/蓝色两种版本的空降部队铭条中的任意一种。

L1:第74步兵(长程巡逻)分遣队

这种卷轴的样式和色彩模仿的是游骑兵营的设计。

L2第50步兵团F(长程巡逻)连

附属在第101空降师的第50步兵团F连的卷轴章上反映出了这一隶属关系,该团的E连附属于第9步兵师,他们使用的卷轴章也为类似设计和色彩,但“9TH”字样绣在了卷轴标的两端,当然也有黑底白色图案的版本。

L3:第51步兵团E(长程巡逻)连

矩形而不是燕尾形的末端设计被这种卷轴标所使用。

L4:第51步兵团F(长程巡逻)连

这种式样的长程巡逻部队卷轴章是越战时期最普通的一种卷轴标版本。

L5:第75步兵团H(游骑兵)连

在第75步兵团恢复成立后,普通卷轴标的设计多多少少得到了发展,其起因源于偶然而不是任何指示。图中这一版展示了众多形状版本中的一种。那些在越战期间行动的部队往往在战斗行动期间佩戴形状、字体结构、布局和材料各不相同的这类徽章。

L6:第75步兵团K(游骑兵)连

卷轴形状和所指代部队特征都不相同的另一种式样的这种暗色版徽章去掉了两侧的“CO”(连)和“TH INF”(第X步兵团)字样。除了通常的橄榄绿色底黑色字体版本外,还有一些是用丛林迷彩杂役服面料制作的。

L7:第75步兵团N(游骑兵)连

这种带有“燕尾”尖端式样的铭条章相比那些矩形尖端的版本更普遍。带有“CO”和“TH INF”(“第X连”和“第XX步兵团”)字样的版本也比不带的更多。

L8:第75步兵团O(游骑兵)连

色彩和式样都与通常的第75步兵团的卷轴章不相同的这种徽章在1970年末被O连所采用,当时该连从越南服役完成重新部署回阿拉斯加(在越南时他们佩戴的是第75步兵团的卷轴章)。新的卷轴章反映出该连在北极执行任务的特征,色彩则与佩戴在它下方的美国陆军阿拉斯加地区徽章的色彩相一致。

L9:第151步兵团D(游骑兵)连

这支陆军国民警卫队(ARNG)部队选择使用了第75步兵团的那种卷轴式徽章。采用白色字样的款式也有使用只是不太普遍。被重新指定为游骑兵部队之前,卷轴标上带有“AIRBORNE—LONG RANGE PATROL”(空降-长程巡逻)白色字样。它的姐妹部队,也就是该团E连的徽章也是同样的设计。

L10:第143步兵团G(游骑兵)连

1980年采用的这支陆军国民警卫队(ARNG)部队的卷轴标采用了互相缠绕的HLG字母所组成图案,这是休斯顿国民警卫队的缩写。这一图案设计也以黄铜色徽章形式展示在早期的肩章上。本图徽章的颜色是连的传统色,19世纪80年代的阅兵制服就是红色大衣和带金色条纹的蓝色裤子的组合。卷轴章下面的徽章先后是第36步兵师、第71空降旅和第36空降旅的徽章,这样作为的是保持代表德克萨斯的带字母“T”的徽章的存在(上述三支部队都采用这种徽章)。

L11:第425步兵团F(游骑兵)连

这种卷轴标所选择使用的颜色同佩戴在它下方的密歇根州国民警卫队司令部的徽章所采用的颜色相同。1972年开始采用的它被证明并不太流行,但还是保留使用到了1979年全彩色版本的出现。暗色的版本则于1977年被替换。

L12:第425步兵团F(游骑兵)连

一种更传统的卷轴章在1979年开始采用。还有一种同样款式但暗色的版本在1977年采用。暗色调版本体积稍大,形状不同,并且没有“CO”和“TH INF”字样。1985年,该部队被重新指定为长程侦察巡逻部队之后再次采用了金色/黑色空降兵铭条章。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