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
最不易阐述清楚的是现在流行的波西
波西米亚原为Bohemian译音:一般译为波西米亚,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派的文化人。追求自由的波希米亚人,在浪迹天涯的旅途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哲学。如今的波希米亚不仅象征着流苏、褶皱、大摆裙的流行服饰,更成为自由洒脱、热情奔放的代名词。安娜·苏因推出一系列专为夏天节日时穿着的服装,从而领导了这一场T台民族服饰革命。不到一个礼拜,这股风潮就席卷全球,从圣保罗到巴塞罗那的T型台上全都呈现出同样一幅景象:无一件衬衫不被赋予花草、珠串、拼贴的华巧,无一条长裙不搭上流苏、荷叶边和彩色裤袜。
波西米亚风格:指一种保留着某种游牧民族特色的服装风格,其特点是鲜艳的手工装饰和粗犷厚重的面料。层叠蕾丝、蜡染印花、皮质流苏、手工细绳结、刺绣和珠串,都是波希米亚风格的经典元素。
波西米亚风发展到今天代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浪漫化,民俗化,自由化。也代表一种艺术家气质,一种时尚潮流,一种反传统的生活模式。
波西米亚(Bohemia)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地区,原属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是行走于世界的吉卜赛人的聚集地。关于波西米亚人有一个模糊的定义:波西米亚人就是吉卜赛人也即茨冈人包括颓废派的文化人。以流浪的方式行走世界,不信奉上帝,通过流浪人的手艺谋生,擅长“星象占卜”和“顺手牵羊”。
在叛逆自由的六十年代,“波西米亚”是嬉皮士向中产阶级挑战的有力武器,其行为特点在于以纯手工对抗工业化生产。在今天“波西米亚”已成了一种象征,代表流浪、自由、放荡不羁、颓废……,在服装领域是那种保留了某种游牧民族特色的风格,以鲜艳的手工装饰和粗犷厚重的面料引人眼球,特别是饰品,多以缠绕的串珠、流苏项链为主。配合的妆容则代替了巴洛克和拜占庭式的华美,讲求憔悴而漂亮、黯然而浪漫、贫穷而时髦的脸庞。
波西米亚风格服装的特点是兼收并蓄。波西米亚人行走世界,服装融合了多地区多民族的特色:俄罗斯层层叠叠的波浪多褶裙,印度的珠绣和亮片,摩洛哥的皮流苏和串珠……种种最丰富的色彩和最多变的装饰手段等手工打造的精巧被统一在不羁和流浪中。波西米亚风格的主要特征就是流苏、涂鸦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神秘气氛,这种被称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小资情调”的服饰风格对简约风格形成了巨大冲击。但波西米亚风格,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流苏花边绳结,棉麻褶皱来武装的穿着方式,它崇尚自由个性,把没有原则当成原则的方式。把一石一木一珠一布组成时尚,是波西米亚的精髓。
时装舞台上,波西米亚风的表性特征是:层层叠叠的花边,无领袒肩的宽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边和细绳结、皮质的流苏、纷乱的珠串装饰、还有波浪乱发;其用色是运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宝蓝与金啡,中灰与粉红……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复,注重领口和腰部设计。不仅在T台,波西米亚风格在近几年被大众很普遍的接受了,诸如女孩子腰间长长腰带的流苏、身上针织镂空或者薄纱面料的手绘、露肩宽松上衣,以及层层叠叠的褶皱裙……
波西米亚风与BOBO至少是近亲,都强调人的艺术气质、叛逆和自由。但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自然,吉普塞人的豪放,包含适度的颓废文化和一定“反社会”性的波西米亚其根本是个性的表露。波西米亚风格的流行范围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它在时尚领域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它自由不羁的风格内涵,即以狂放自在的流浪色彩为主体,又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地精益求精的做法。
另解: 波西米亚,现捷克境内西部地区。捷克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连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波兰,西与德国相邻,由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捷克的人口只有一千多万,超过80%的是捷克族,其他民族有摩拉维亚族、斯洛伐克族、德意志族和少量的波兰族等。你看,没有波西米亚族……
顺便说一句,捷克的域名缩写是cz。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就会直接写道:波西米亚是法语中对吉普赛的称呼。除了查法语字典来证实这一点,你还可以发现,在《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介绍自己身世的时候,唱的那只曲子,名字就是“波西米亚”。
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那些吉普赛人以歌舞艺术和占卜为生,一路散播着印度文化,同时也在不断吸取着各国艺术的特色,最终在西班牙产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弗拉明戈舞蹈,这基本上全都是来自于吉普赛人的功劳。他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总之你能想到所有的辛苦词都可以放在他们身上,但是他们似乎天生就是艺术的化身,他们的生命就蕴含在艺术当中,如果说如此的成就来自他们的执著追求仿佛倒多了几分刻意。那应该说是天性,活泼豪放、诱惑和激情,以及对美的无拘无束的热爱,都可以说是吉普赛特色。或许这也是《La Boheme》又译做《艺术家的生涯》的可行性吧,剧中人看起来并不像是吉普赛人,但是他们却有吉普赛人的性格和追求。米亚风格服饰。吉普赛人善于收集他们所经过的地区的特色,因此到达欧洲中部时的吉普赛民族风格服饰已经是各种民族风格的杂糅。多褶大摆裙应该是本地的斯拉夫特色,东斯拉夫、后来的俄罗斯也是类似的装束,各种闪亮的碎片、首饰大概是从印度带出来的,流苏和坠饰可能来自于取道中东波斯、北非摩洛哥的那一系人。吉普赛风格决不能是简约派的,他们无法去追求一件上好质地的衣物,然后小心翼翼地供起来,他们只能一点一点地添置和补充,从而形成了繁复的风格。他们也无法总是保持衣着光鲜,年轻的吉普赛姑娘喜欢的鲜艳衣裙也总是很快在流浪中变得黯淡破旧,但是他们会想办法让这些旧衣服看起来尽可能地美。这是这些人的真实状况,是现代社会里的人无法复制和模仿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