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顶级宴会
10月,因诺贝尔奖而成为了一个全球高智商人群翘首企盼的月份;12月则更因诺贝尔奖颁奖礼宴会而为世人所瞩目。12月10日诺贝尔奖创立者尧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窑诺贝尔的忌辰之日注定属于世界最高智商人群。1000多人参加的宴会便成为了身份和智慧的象征。当然,这个宴会并不是有钱就能参加的,因为这只属于全球最高智商人群的聚餐。
奢华的宴会不仅在于它是全球高智商人群最集中的一次宴,同样,该宴会大厨多达35位以上,侍者220多人,侍者总管近10人,洗盘工20多人,此外还有20多人专门看管来宾外套,也将是最为壮观和豪华的。这些人员都经过严格挑选,而且已经接受了数月的培训。


诺贝尔颁奖宴这项传统要追溯到1901年。那一年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后的宴会充满了神秘和迷人的色彩:男士打着白色领结,身着燕尾服;女士则身穿晚礼服,佩戴着珠宝;虽然诺贝尔颁奖宴的菜并不复杂,历来只有三道:冷盘、热菜和水果冷饮菜,但它的美食会任然会让你—连几个星期都馋涎欲滴。
晚上7时整,宴会开始。乐队奏起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进行曲,1000多位客人全体起立。这时,以国王、王后、议长、首相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及其夫人们为主的40多位宾客,缓步进入主宾席就座。主宾席在宴会厅正中,可容纳54人。两边各设8张横桌,每桌38人,靠墙还有30张小桌,每桌10人。宴会由诺贝尔基金会主席主持,客人都是科技界名流和特邀嘉宾。
作为和诺贝尔各奖项一样神秘的菜单,将会直到宾客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蓝色大厅里就座之后才公布。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诺贝尔宴会也是一样。不过,它的特别之处是包括新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549名特邀贵宾是不用自掏腰包的,费用由基金会出,其余824名客人均需付费。好在与如此豪华的宴会相比,收费并不算高,每人875瑞典克郎(约合91.2美元)。而且,宴会的费用年年都在增加。
座位安排


与往年一样,诺贝尔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提前三个星期就开始研究如何安排宴会座位。参宴者都非一般人物,怠慢了谁都不行。他们用纸片代表餐桌,将客人姓名标签夹在纸片上来调整座位。原来,基金会会提前征求客人对座位的“特殊要求”。有的人要求很高,比如“能否挨着王后?”“不挨着王后,能看到她的正面也行。”当然,大多数人还不是很过分,比如“离我的同事远点”,“我还没结婚,请给找一位年轻的女士做邻居”,“坐在好人旁边”等等,这样的要求基金会往往都会满足,并且注明在那张卡片上。尤其是贵宾席上的座位,最难安排。许多贵宾地位相同,错后一个座位也会遭来指责。
宴会前一天,服务员就开始摆餐桌,25个服务员要连续干上8个小时。宴会时,有220名服务员为客人服务。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总管拉尔斯·安德森说:“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宴会,也是最难组织的宴会。我就像个舞蹈指导,服务员像是芭蕾舞演员。”
应邀参加的男女贵宾被限制在规定数量之内名。有近千人要求出高价买票赴宴,但都遭到了婉拒。“人人都想来参加,但遗憾的是地方有限。参宴人数经常超过大厅容量。”自1984年以来一直负责诺贝尔宴会席位和发请帖事务的安丽拉·拉格费尔特·伯格女士如此说道。
当然,其他人也并非一点希望没有,他们可以向诺贝尔基金会写信申请,不过受到邀请的几率未必比中彩票高。
诺贝尔奖获得者被允许每人带12名客人赴宴,参加宴会后的舞会还可多带7人。但也有不遵守规定的。如在199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布洛贝尔,就一人带来了49名客人。碍于面子,组织者破例安排了其中17人的座位,超了5个名额,称下不为例。其余的32人全被安排到附近一家饭店就餐。不过,宴会后,布洛贝尔的客人全被邀请参加了舞会。
在诺贝尔宴会贵宾席上就座的约有90人。新诺贝尔奖得主和他们的夫人、欧洲的王室成员及沃尔沃、SAS等赞助商的首席执行官们。按照惯例,坐在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旁边的应是物理学奖得主的夫人。
晚宴上,有的桌子放不下,甚至被挤到蓝厅外面。因为厅内不仅要坐满1000多位来宾,还要留出缝隙供数百位服务员穿梭。据说每个人活动的空间宽度只有40厘米。试想下,在40里面的宽度内,要用刀叉汤匙,想必就餐起来也不太方便。即使是贵宾席也是如此。国王和王后也得和大家一样,胳膊肘碰胳膊肘地挤着进餐3个小时。诺贝尔晚宴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晚宴”。
最保密的菜单
拟订菜单的准备工作每年4月份便开始,由10位厨师向诺贝尔基金会递交提案。然后,把挑选范围缩小到三份菜单,并由十为专家在9月份进行品尝。选定主菜和甜食之后,还要品尝配餐的葡萄酒。筵席的菜单基本在10月确定。
作为保密等级较高的宴会,按照惯例,连烹制菜肴的厨师也只到宴会前三天才会拿到菜单,并且绝不能透露一个字。直到12月10日晚7点才会揭晓,否则算泄密,接着几十位大厨要在市政大厅忙碌三天。伺候1000多人吃饭不是简单的事。配菜的负责人被称为“宴会指挥官”,往往由他决定上菜的顺序。
可以肯定:筵席上不会出现猪肉和鹿肉。不出现猪肉的原因是考虑到一些来宾的宗教习惯;曾作为诺贝尔颁奖宴厨师的马库斯·卡尔松说:“出于文化原因,猪肉是禁止上桌的。餐桌上的鹿肉也很特别——因为国王卡尔十六·古斯塔夫第二天晚上要设宴款待获奖者,上桌的就是他亲手宰杀的鹿。”
近年来,宴会非常强调展示瑞典的精美菜肴。1895年在遗嘱中设立诺贝尔奖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肯定会为之感到骄傲。诺贝尔晚宴除追求可口外,还追求文化韵味。例如在诺贝尔奖90周年晚宴上,瑞典人用四道不同颜色的菜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科学领域。绿色的汤代表物理学,红色的鱼和沙司冷盘代表化学,黄色的主菜代表生理学与医学,蓝色的甜点则代表文学。
诺贝尔不太喜欢油腻的肉炖土豆等典型的19世纪瑞典菜肴。据说,他惟一喜欢的就是瑞典馅饼。他对自己的法国厨师烹制的法式饭食极为满意,所以在遗嘱中给她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钱财。
据说,到这里就餐的人多来自诺贝尔奖得主所在的国家,例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有近4万日本人点过1994年的诺贝尔晚宴套餐。
第二年才洗的餐具
以2001年诺贝尔宴会来说,其采用的全套餐具是1991年为庆祝诺贝尔奖设立90周年时特制的,共花去160万美元,且一年就使用这么一次。总计有6750个杯子,9450套刀叉匙,9550个盘子。每个客人面前都摆着一套价值197美元的水晶杯子:装葡萄酒的高脚杯,上甜点时饮酒用的矮脚杯,短粗脚的香槟酒杯和水杯。盛主菜用的金边白瓷盘,每个价值40美元。用餐的刀叉匙都是银制的,其中一把刀是镀金的,形状像鱼,柄上镶着一只绿石眼睛,还有喝咖啡的专用匙和吃甜点时用的匙和叉。上面标有“诺贝尔”标志。这些餐具平时都被锁在市政厅的保险箱里,一年就用一次。
这些餐具需每年补充。如水晶餐具时常有被不小心摔坏的。一些餐具有被客人当作纪念品顺手牵羊的。如1999年的诺贝尔宴会结束后,就少了近100把银制咖啡匙。2000年,安德森总管不得不又定购了100把。“总是有人拿,看也看不住,真没办法。”安德森说。
宴会接近尾声时,诺贝尔奖得主们都要上台表示感谢。他们有讲幽默故事的,有谈感受的,甚至还有表示对社会不满的,可谓风格迥异。但不论怎样,晚宴总会在笑声中收场。
宴会结束后,餐具和酒具往往会拖到第二年的1月才清洗。这样是为了防止服务人员太疲惫,打碎了昂贵器具。
平民也可分享
有意思的是,作为保密最严格菜单在宴会结束后第二天起却可以提供给普通民众点餐用,普通老百姓虽然不可能亲临晚宴,但仍有机会品尝其美食。因为每年盛宴之后,平时对民众开放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地下餐厅都会按宴会菜单重新推出筵席上的食物。任何人只要提前一周预约,并支付1430瑞典克朗(约合194美元)就能品尝美味。
当然,参加宴会的宾客享受的待遇也是最顶级的,拿03年的诺贝尔颁奖宴来说,该宴会沿用了1991年诺贝尔奖90周年大典上确定的那套五彩餐具,每位来宾都将有4个水晶杯,分别用来喝香槟、红葡萄酒、吃甜点时喝的佐酒和水。
宴会负责人斯文松说:“组织和后勤工作非常重要,在幕后工作的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在与厨房相连的金色大厅里,三张28米长的桌子就是“装配线”,位白衣侍者就会双双走下蓝色大厅的楼梯。每个人都把盘子托在肩上,走到自己负责的桌前站定。
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宴会之一,这场晚宴场面之奢华、厨艺之精良、礼仪之讲究都非寻常可比。
贵族式的礼仪
瑞典国王和王后喜欢用自己的服务员,因为这些服务员对他们的癖好了如指掌,能提供最适当的服务。如西尔维亚王后不喝红酒,喜欢用她掌握的语言与服务员交谈。专门侍候王后的服务员安东尼奥·卡洛·拉罗萨说:“去年我们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对话,今年用了法语。”
值得一提的是,已80高龄的莉莲王妃(国王叔叔贝蒂尔亲王的遗孀)不喝咖啡,因此专门为她定制了一个茶杯。茶杯和杯碟放在一个手工制作的木盒内,上面刻有王妃的亲笔签名图案。
客人入座后,要遵守复杂的瑞典礼仪。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致词前,杯中饮料不能喝。主席讲话提到举杯时,必须起立。拿杯的姿势十分讲究。需两指捏着高脚酒杯的杯颈,举起酒杯。酒杯的高度,男子需接近西服马甲最上面的一颗钮扣,但不能超过,女士只需稍稍举起,但不要低于第二颗钮扣。稍抿一小口酒后,客人方可坐下。国王讲话时,这一动作还得重复一遍。
宴会期间,最复杂的礼仪要数瑞典祝酒了,幸好这主要是在瑞典人之间进行。祝酒时,双眼必须凝视对方,举起酒杯。抿酒时,还要保持目光接触,抿完后再举一下酒杯。据说这种祝酒方法要追溯到北欧海盗时期。海盗们在吃东西时,只有一件用具不是银器,那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子。海盗害怕在祝酒时对方趁他眨眼时杀了他。
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顶级精英们,能在浩如烟海的科学大洋里游刃有余,可面对如此繁琐的宴会礼仪,却有些无所适从了。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经理迈克尔·索尔曼说:“这是一项巨大的任务。”安德森总管希望最好不要发生任何事故,顺利完成这一延续百年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