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考的27个理财问题
谈到理财,总有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在俄勒冈州投资顾问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和加州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isity)金融学教授迈尔?斯塔特曼(Meir Statman)帮助下,我列出了以下一连串问题,让读者好好琢磨琢磨。
平时睡觉失眠吗?下面这27个问题,你可以在晚上睡不著的时候想想。
1.为什么我们会为了节省10美元驱车到7 英里以外的地方买一件30美元的衬衫,而不会为了节省10美元在买一台300美元的电视机时也这么做?
答:没有突破心智模式!同样是10美元在相对的概念下(33%,3%)意义感觉不一样,前者感觉被欺骗被剥削,而后者感觉太小可忽略;但对我们实际支出是一样!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只有跳出问题本身才能看清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2.为什么那些对内幕交易深恶痛绝的人在听到内部消息后也会立即跟风?
答:双重标准!对人一套对自己又是一套。作为当事人是一回事,作为旁观者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会给自己找借口或者安慰自己并不是主动去打探或传播。而且确实市场不可能完全透明、信息不可能完全,稍纵即逝的竞争压力也迫使大家不得不采取跟风行动。
3.如果说外国金融市场风险大,为什么这些国家的居民还会将大把的钱用于国内投资?
答:心理感觉不一样!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能进入视野的可选项也有很大差异!人们大多只会对自己熟悉、相对有把握的事情去花时间或者精力;对未知领域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而且相对国内投资变现的可能性要大一点;毕竟作为居民不是专业人士,投资本身并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方式。
4.当我们觉得持有股票头寸过高时,消除风险的最快捷方法就是将股票立即卖出,但我们为什么总是要一点一点地卖呢?
答:贪!人问题有一种侥幸心理!正是因为人的许多劣根性才使得管理有意义才使得这个世界如何精彩!
5.为什么只有寿险经纪人才认为分红保险是不错的投资?
答:作为顾问有一种的本能的抗拒心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直觉判断人家不可能送钱或其它好处给你;但作为这个市场的供应者或者主要缔造者他必须塑造这些概念他才好赢利,而且会借助一些概率论、心理学、财务等很多工具来为自己包装,当然也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
6.当股市大幅下挫的时候,总有专家投资者在恐慌抛售,可他们怎么从不对买股的人分析呢?
答:人不是绝对理性的!在恐慌的情况下很可能不理性的。而且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会不一样,这才是美丽的大千世界!同一件事对有些人是好事,对另外一些人可能是坏事。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有差异。而且此刻其它人所处的状态未必一样,可能他们判断需要补仓。而且所谓的专家也是人,心理底线突破之后他恐慌性抛售也正常。在恐慌的情况下他本人首先是一种本能反应:抛出以求自我保护,之后才是专业分析。
7.如果一个初创的公司前途无量,那它的创始人为什么还急于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出售股权呢?
答:每个人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部分人追求的并不一定是纯经济利益,或是名气或者只是跟风或者就是把事业做大;有些项目必须要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成功;也有人“但求所在不求所有”!
8.那些理财一塌糊涂的人为什么总拿自己某一次的成功投资到处吹嘘?
答:人的虚伪!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且信息不对称,一般没有人会去追查他话的真实性,他可能因为吹嘘赢得别人的信任或其它机会;更多是为了获得一种内心深处的心理平衡。
9.为什么那些9岁就有远见开始储蓄的人到了90岁还在储蓄?
答:习惯!再者,之前为自己,之后为后代。
10.如果说股票是一种长期投资,那怎么每天总有那么多买盘和卖盘?
答:不同对象切入时间点可能不同!对未来的预期也不同!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会有,而这会影响其它鸟的^_^
11.为什么那些最好的公司往往对投资者来说却是最坏的投资?
答:人人都知道的机会需求多了,相应供给增多也就不是好的机会!竞争太激烈的往往不是好的投资机会。人人都知道的机会一般不能算机会。最好的公司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击的众矢之的,内部可能会自满走进衰退期,而且最好的公司往往要价也比较高,再者成长的空间相对其它公司有限,所以一般不是很好的投资。
12.如果说投资是为了今后20年或30年的生活,那为什么股市一天不好我们的心情都会很糟?
答:心态不平衡,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当我们在买股票的时候,为什么总那么自信,觉得自己对这支股票的看法要比那些正卖出这支股票的人更高明?
答: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行为!
14.为什么人们在商场促销时会疯狂购物,而股价下跌时却忙着卖股?
答:角色不一样!
15.为什么股市预言家在其预言准确的时候会得到好评,但预言不准时就指责别人愚蠢?
答:预测本身不可能完全准确,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客户、竞争对手、变化),预测不准才是正常的。然人们期望预测准确!不敢承担责任!逃避责任!找替罪羊!社--会氛围不允许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带来的损失太大。人是趋得避害的东西!
16.为什么共同基金在做广告时总说能在短期内获得最佳回报,但同时却提醒股东这是长期投资?
答:任何事物有多种属性!要吸引别人才能掏到别人的钱,降低相应的期望才容易超出期望而满意
17.邻居一会儿换新车,一会儿度豪华假期,既然你知道攒钱是积累财富的关键,为什么还会觉得邻居是个有钱人呢?
答:另外一个隐性的标准在起作用;而且一种羡慕的心理在作怪
18.我们以前进行了某笔投资,如果今天再给一次选择机会我们绝对不会再次买进,但我们为什么还坚守着这笔投资不放?
答:敝帚自珍!对沉没成本的概念不清楚!想为翻身作准备,期望着奇迹出现!
19.为什么那些声称投资回报很难跑赢大盘的人总不满足于只购买追踪大盘的指数基金?
答:人都以为自己最聪明
20.为什么明知道卖出亏本的股票、留着赚钱的股票有利于避税,我们还总是卖出盈利的股票,死守着亏钱的股票?
答:人们往往不到黄河心不死!每一股票都想赚钱!对沉没成本的概念不清楚!想为翻身作准备,期望着奇迹出现!没有从全局考虑,不知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21.从长期看,基金管理公司和券商可以通过让投资者发达来使自己更兴旺,可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欺骗投资者呢?
答:One bird in hand is better than two birds in wood.
少得不如多得,多得不如早得,早得不如现得!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近期感觉更安全一些;
而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激烈的行业竞争、不健康的恶性竞争、缺乏诚信体系的社--会等都会导致短期行为的出现
22.为什么那些极其谨慎、只会把钱投资于存单的人也会去购买中奖几率几乎为零的彩票?
答:从期望理论来讲,什么也不做的效用<小额的投资*不中的概率的效用+大额的回报*中奖的概率的效用,即大额中奖的期望效用比较高;收益不单纯是金钱一个方面的,没有中也可能会觉得为社--会做了点贡献;投机的心理在起作用,别人有人中我也可能中,而且人们会在此时作有利于自己的假设;
23.为什么人们在一笔投资取得不错回报后还会继续追逐这项投资,尽管现在的高回报可能意味着今后的回报率会降低?
答:良好的期望,期望历史能重演,浪潮能一浪高过一浪,一厢情愿的良好愿望会使人迷失方向,导致看不到或者缩小浪跌下去的可能;
24.为什么我们总认为新橱柜是一项投资,但卧室的衣柜只是消费品呢?
答:晕轮效应,卧室的衣柜从其功能首先联想到的是衣服,而衣服是消费品,而新橱柜和建筑等大型投资、固定资产联系在一起;
25.为什么人们会因为忘记去商店时带优惠券而沮丧,但在竞价买房时将报价抬高10000美元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答:还是心智模式没有突破的问题;而且心理期望不一样,去商店使用优惠券觉得是一种应得的利益或者损失,已经属于自己的,但在竞价买房时还涉及到一个博弈的问题,而且往往是被环境所影响或感动
26.如果销售员坚信其音响质量上乘,那为什么还向我们推销延期质量担保?
答:任何产品都有一使用的寿命周期;延期质量服务是需要成本的,能多收一笔钱也是一笔收入;想保留住老顾客或者说创造回头客户;销售员可能有相应的回扣激励;为了获取顾客更详细的信息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27.为什么人们会不惜大量时间筹划一周长的假期,却不愿意抽一点时间思考一下自己20年的退休生活如何度过?
答:我生在明日,明日何其多?!
可以从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得到解释;
如同“煮青蛙”或《谁动了我的奶酪》里描述的一样,人们对缓慢的变化总是不太敏感的......您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