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来了 女人们纷纷缩短裙摆
金融海啸波及时尚圈,以为女人也会因为低迷的经济“自暴自弃”?这早已不是“裙摆效应”通吃的时代,人们非但没有改更长裙,反而对裙摆的极限充满渴望。今天,还有谁能够扼杀我们时尚的权利呢?即便是荷包大幅缩水,也不能将跃跃欲试的女人挡在门外。
大浪扑向了时尚的地盘
金融海啸只让华尔街闻风丧胆吗?经济学家一朝揭示“多米诺骨牌”带来的连带效应,纽约的第五大道、巴黎的香榭丽舍、东京的表参道、代官山……所有聚集时尚的地方还能安然地稳坐泰山吗?老牌时装屋、行业大亨接二连三地“举旗阵亡”,时尚界也开始人人自危,“海啸”的阴霾顷刻间已经笼罩到了时尚业的天下。
事实上,用“海啸”取代“风暴”来形容这场经济危机绝不仅仅是在程度上更加危言耸听。如你想象到的:风暴总是疾驰而过,而海啸却是一浪未平一波又起。
今年的经济类诺贝尔奖获得者曾戏谑地将金融海啸后产生的连带反应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生动地向所有人亮出了黄牌——没有人能够轻松地站着看笑话。也就是说,那些披着Fendi皮草,挎着Birkin手袋,蹬着Jimmy Choo,在第五大道上逛得起劲的时髦女郎们,也许她们从来不关心政府的赤字或者经济负增长这些枯燥的话题,但是没准哪天这些乏味的坏消息就会“连累”她们心爱的时装屋人间蒸发。甚至,就算她是女王也拿不到免死金牌。伊丽莎白二世成了“倒闭潮”第一个“开刀”的对象。据英国某家媒体报道,不久前担任了几十年英女王御用裁缝的英国高级定制时装生产商哈迪-艾密斯已经濒临破产。消息传来,听说一向对穿着挑剔讲究的女王着实难过了一阵子。“地基”坍塌,“上层建筑”也跟着受累,大萧条时代的窘境似乎又回来了。
被“海啸”吞噬的远不止个把虾兵蟹将。大浪打来,海底龙王也得翻个底朝天。万圣节前,《花花公子》还硬撑着在纽约最繁华的地段搞香艳派对,寡淡的“星”光拥着一堆老掉牙的把戏在舞池里对宾客廉价地献媚,就连最忠实的拥趸事后也在网络上抱怨“Playboy”越来越不会“play”了。潮人们哪里知道,他们的私房最爱自身难保,当然没空想出时髦的乐子取悦他们。华尔街失陷,83岁的风流老头赫夫纳和他一手创办的《花花公子》也没能逃过劫数,目前他的股票已经跌破了七成,据说老头的三个同居女友听闻噩耗,头也没回就扑向了其他“山头”,在时尚行业里得宠了半个世纪之久的色情帝国就这么走向了土崩瓦解的边缘。以后谁还能让冷艳的女上尉和清纯的超模赤裸着调剂男人们白开水一样的生活呢?
金融海啸的余波不仅横扫欧美大陆,远隔重洋的亚洲也不能幸免。拥有全世界最大奢侈品购买市场的日本迅速表现出了消费能力的疲软。虽然某些当红的设计师店铺仍然人满为患,但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没有几双手是拎着崭新购物袋的。38岁的高级白领高桥私美在购物商场Via Bus Stop对Jean-Paul Gaultier的夹克和Alexander McQueen的上衣爱不释手,但她说不景气的经济已经让她放弃购买这些原来钟爱的大牌,而宁愿选择一些较便宜的牌子。在她的周围,年轻情侣和结伴的女生手里提着的都是中等品牌购物袋,其间也许只装有一些小饰品。在经济萎缩的形势下,偶尔买一些奢侈品的小物件已经是给自己最大的犒劳了。
据说,现在在日本六本木已经少见年轻人和女性消费者了,金融危机似乎让她们已经无法负担那里的昂贵商品了。她们会恋恋不舍地走过Gucci、Chanel、Bvgari、Hermes的橱窗,穿过那些令人心碎的丝质纱裙、手袋、闪闪发亮的首饰,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向银座新开张的平价品牌H&M里。
五百块的风骚vs五万块的奢华
缩水的荷包并不能够成为人们牺牲时尚的借口。真正懂得时尚的人从来不会将炫耀奢靡与名牌当作终极目标,更不会将衣架标签上的价码与潮流和风格划上等号。能够将Prada与Chanel穿出风格的女人,用H&M照样也可以让别人惊叹她的品位。而另一方面,那些真正占据财富金字塔顶尖的人们,虽然他们的身价从200亿跌倒了2亿,但是那仍然不会妨碍这群人将Hermes手袋列入圣诞节的礼物清单。也许,时尚的输出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就其消费者本身而言,永远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扼杀人们的时尚欲望。
11月的英国版《Marie Chaire》刊登了英国女作家India Knight针对金融危机的犀利见地。她轻蔑地直言:炫耀式的消费快要终结了,只有足球明星和独裁者的女人才会以晒成橙色皮肤和使用大量的鳄鱼皮为荣,真正的时髦人不会乱花钱,因为摆阔一点都不优雅,反而显得庸俗而蹩脚。言下之意,热爱打扮的姑娘们大可不必对金融海啸过于紧张,糟糕的经济不会扼杀真正的时尚。
India Knight口中“真正的时尚”仿佛从来不需要与钱包的“胖瘦”扯上瓜葛。即便是经济景象一片繁荣的日子里,也不能把买得起Prada和拥有好品位划等号。时尚与否始终建立在是否拥有特立独行的风格上,它不应该受到任何环境因素的制约。当下最惹眼的时装偶像Agyness Deyn还不是经常穿着从伦敦跳蚤市场里花五美金淘来的“破烂货”,从一群造作的名牌“衣架”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某些时尚杂志也一改往日居高临下的姿态,从“你必须拥有”变成“你不妨这样尝试”。如果你担心收入缩水,也许不必非得拿Jil Sander的羊绒衫搭配MaxMara的大衣,Topshop里同样的款式不仅能把花销降下好几成,而且看起来在设计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精明的买手还会建议你以旧换新,或者在其他人过度谨慎的情况下大胆投资,要知道经济萧条导致小批量生产的货品很可能在日后迅速升值。总之,似乎所有情况都在指向,对于钟爱时尚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金融海啸并不是灭顶之灾,它只不过是替我们更换了另外一种态度对待时尚而已。
当然,对于那些睡惯了三万美金一席的纯手工刺绣床单、只有伴着Hermes香熏才能入睡的人,因为经济危机而放弃奢侈的生活方式更加只是随便说说罢了。在美国大选尚未尘埃落定的时候,民主党人便以此抓住了佩林的小辫子。有人偷出了共和党竞选开销经费的列表,上面赫然列出在短短几个月中娇俏的副总统候选人竟然支出了15万美元用于装点自己的“门面”。这其中包括上万元的Valentino套装、和动辄几千元Amarni、Yves Saint Laurent外套。最荒诞的是,在这之前我们还在听着这位标榜朴素的“冰球妈妈”,喋喋不休地拉拢选民们:在经济危机面前新政府将会节约一系列不必要的开支,口气义正言辞。出身豪门的Paris Hilton显然和佩林一样,才不会因为经济形势的好坏,扎进简朴生活人堆。即便脱口秀的出场费从80万缩水到3万,我们还是能看到万圣节前夕,她抱着一大堆战利品从百货公司尽兴而归的身影见诸报端,也许对于这位希尔顿酒店的继承人来说,酒店入住率永远比不上一条Roberto Cavalli的豹纹裙更值得她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