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

伊甸园 [yī diàn yuán]
基本翻译
garden of eden
根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祖先,男的称亚当,女的称夏娃,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在圣经的原文中含有乐园的意思。圣经记载伊甸园在东方,有四条河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这四条河分别是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River)、底格里斯河、基训河(Gihon)和比逊河(Pishon)。现存的只有前两条。
伊甸园的传说
造人,是上帝最后的也是最神圣的一项工作。最初的时候,天上尚未降下雨水,地上却有雾气蒸腾,滋生植物,滋润大地。上帝便用泥土造人,在泥坯的鼻中吹人生命的气息,就创造出了有灵的活人。上帝给他起名叫亚当。但那时的亚当是孤独的,上帝决心为他造一个配偶,便在他沉睡之际取下他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上帝用这根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取名叫夏娃。
上帝把夏娃领到亚当跟前,亚当立刻意识到这个女人与自己生命的联系,他心中充满了快慰和满意,脱口便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啊!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他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男人和女人原本是一体,因此男人和女人长大以后都要离开父母,与对方结合,二人成为一体。
亚当的含义是"人",夏娃的含义是"生命之母"。他们是中东和西方人传说中人类的生命之初,是人类原始的父亲和母亲,是人类的始祖。
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和夏娃造了一个乐园。那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树上的果子还可以作为食物。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还有河水在园中淙淙流淌,滋润大地。河水分成四道环绕伊甸:第一条河叫比逊,环绕哈胖拉全地;第二条河叫基训,环绕古实全地;第三条河叫希底结,从亚述旁边流过;第四条河就是伯拉河。作为上帝的恩赐,天不下雨而五谷丰登。
上帝让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让他们修葺并看守这个乐园。上帝吩咐他们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死。"
亚当和夏娃赤裸着绝美的形体,品尝着甘美的果实。他们或款款散步,或悠然躺卧,信口给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取名:地上的走兽、天空的飞鸟、园中的嘉树;田野的鲜花。
他们就这样在伊甸乐园中幸福地生活着,履行着上帝分配的工作。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讲的是分离与失落的故事。我们不妨相信这是一件真事;我们不妨将这个故事看做是一种道德范式;我们不妨可以在其中看到一种寓言,那就是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脱离了母体。这件事情在许多层面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的许多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说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天堂里,我们必须承担起世俗生活的重担。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离家远行故事。
上帝在东方造了一个伊甸园里,并给里面配上了许多种活物。园中央有两棵树:生命树与智慧树。上帝造了亚当,让他去园中,告诉他说,除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外,其他果子他都能吃。上帝派所有动物到亚当那里,亚当就给所有动物取名。之后,上帝就让亚当好好睡一觉。亚当睡觉的时候,上帝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骨头造了夏娃,这样,亚当就不会孤单了。亚当和夏娃光着身体,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上帝和谐相处。
可是,所有动物中最邪恶的一种是蛇,蛇问夏娃,问她可否能吃任何想吃的果子。“那当然,”夏娃答道,“除开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想吃什么果子就吃什么果子。但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吃了便会死。”
“才不会哩,”蛇说,“如果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发现善恶有别,这样就跟上帝是一样了。上帝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让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的。”
夏娃带着渴求看着那棵树,被那水灵灵的果子诱惑得受不了,因为那果子会使她聪明。最后,她再也忍受不了,就摘下一枚果子吃了。之后,她再摘一枚递给亚当,亚当也吃了。之后,他们彼此对望,意识到自己是裸体,也明白男女身体有别,就有了羞耻之意。他们急忙摘下一些无花果叶盖住身体。
天黑下来,有了凉意,他们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来到了园中,他们就藏了起来,上帝看不见他们两个。可是,上帝喊亚当,问他在何处,为何藏起身来。亚当答道,他听到上帝的声音,但很害怕。上帝说:“如果你害怕,那一定是吃了我禁止你们吃的果子。”
亚当立即指着夏娃说:“是这女人让我吃那果子的。”
“是的,”夏娃答道,“可是,诱惑和欺骗我的是那条蛇。”
这样,上帝对蛇下了诅咒,并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善恶,那就必须离开伊甸园了。如果你们留下来,那你们可能会去吃生命之树上的果子,那你们就会永远活下去了。这样的事情是我所不能允许的。”上帝就把他们赶到尘世里,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必受分娩之苦。在伊甸园的东边,上帝派一个天使驻扎在那里,手拿冒火的宝剑,守住了伊甸园的入口,保卫着生命之树。
伊甸园在哪里?
《圣经·创世纪》中记述:“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这四条支流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还有一条“比逊河,那里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红玛瑙”。根据这些线索,一些学者开始探寻伊甸园。但是,学者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圣经》中所说的四条河如今只剩下两条,比逊河和基训河在何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确定。
关于伊甸园的推测还有不少,有人说伊甸园在以色列,有人说在埃及,有人说在土耳其,还有人说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国西藏等地。笔者以为,如果真有所谓伊甸园,扎林斯之说应最符合逻辑,也最为接近《圣经》中对伊甸园地理环境的描绘。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古时,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浩浩淼淼,从西北蜿蜒到东南,沿途浇灌着沃野良田,撒播着丰收和希望。是最早宜于人类生息的地方。
考古学家还发现,苏美尔神话与相当于古犹太人史书的《圣经》故事颇有渊源,它们的造物神话都说人类是用黏土捏成的。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亚当”等词,前者的意思是“未经耕耘的土地”,后者意为“原野上的居住者”。苏美尔神话中也有一片光明的净土,在这个没有疾病和死亡的乐园,水神恩奇与地母女神宁胡尔萨格相爱,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地母女神造出了8种珍贵的植物,却被恩奇偷吃了。宁胡尔萨格一气之下同丈夫分道扬镳。恩奇身体的8个部位患病,宁胡尔萨格终不忍见死不救,便造出8位痊愈女神为丈夫疗伤,其中有一个名叫“宁梯”的肋骨女神,又称“生命女神”。而众所周知,《圣经》中夏娃就是上帝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也是人类之母,与“生命女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也许,伊甸园唤起了人类对文明的肇始和历史的源头一丝本能的追忆,对伊甸园的寻觅,是人类对自身从何而来充满好奇心的探究,反映了人类对始祖的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其实有关人类的起源,直到1809年法国学者马拉出版《动物哲学》之前,主流的观点都是“创世纪”说和类似的传说。马拉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人猿”的论断,当时真是石破天惊。50年后,达尔文相继创作了《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两书,更系统地诠释了人类的来源问题。
应该说,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创世纪”说早已让位于“生物进化论”。然而,有关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等的话题仍频频被提起。这中间,有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也有想通过探索求证其存在的。是因为伊甸园永远逝去了,人类才痛感其弥足珍贵?还是因为当今社会的喧嚣浮躁、尔虞我诈,使人们更加怀念并憧憬伊甸园的恬静安逸和与世无争?人类从诞生到今天,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背负了过多的夙愿与恶梦,承载了无尽的苦难和心酸,无不渴望回归纯真、安宁和幸福。许多人不时回首瞩望先祖们充满诗意的乐土,对它孜孜以求地刨根问底,恰恰体现了这种渴望和希冀的情愫。
依我看,伊甸园究竟有没有,到底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伊甸园已成为人类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图腾的代名词,它蕴含的文化概念的外延要广阔得多。可以肯定,对伊甸园的追寻还会继续进行下去,有关伊甸园的话题也将长久地与人类如影相随,由此衍生出的人文光芒也将生生不息,灿烂而夺目。
埃及禁果--揭开亚当与夏娃及伊甸园之谜(终结篇) 拉尔夫圣经考古风暴系列
作者:(英)拉尔夫·伊利斯
希腊神话中有一则关于戈尔迪斯难结的故事,而上面提到的那个道理可能就是这个故事的基础。这个结据传说是由(希腊神话中的弗利基亚国王)戈尔迪所打,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被绑在一辆手推车的车杆上,效果与Sema i Taui上所的的那个结并7己太大的差别;实际上,如果将Semai Taui的肺和气管呈水平放置的话,因而产生的图像看上去与一辆手推车及其车杆基本相似。不过,戈尔迪打的难解之结据说非常神奇,能入主亚洲者才能解开。亚历山大大帝受其随从的诱导,想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但是,处在他的位置上,承认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将会极大地损害他的威信。最终,从来不畏惧任何诅咒的亚历山大据说挥剑斩断了这个结,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关于这则希腊神话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但是本章开始部分的圣经内容其实更有可能是圣经书记所采用的一种写作技巧,用来描述解开埃及之结的后果。据《摩西五卷》记载,神看到人们做得很好并且很团结之后,人们分散在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过程就加快了。神既然有顽皮的个性,有时候还会有恶意,因而就往人们的工地投放了一把扳手。 ……
编辑推荐:
《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或许是流传最广、最为人知的故事之一,然而, 却没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在历史中的真实情形。本书将解开“人类第一对夫妇”——亚当与夏娃的真实身份,他们生活的伊甸园的真实地点,他们所拥有的美丽梦想以及斗争失败、梦想破灭的悲惨境遇!
人世间最后的伊甸园
伊甸园,这个人类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图腾,千百年来一直被无数人追寻着,许多人渴望重返那片充满诗意的乐土。其实,传说中的伊甸园离我们不遥远,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大自然以其神奇伟力创造出的美景数不胜数,那些纯朴原始的绝尘净域就是人类梦想中的伊甸园的真实体现。
当生命宛如陀螺,周而复始地单调旋转时,你是否甘心局限于一方之地呢?我们在尘世间行走,营造的绝不是脚下这块狭窄的空间,我们的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许我们穷尽毕生精力也难以覆盖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我们可以做出一种个性化、富有魅力的选择,让我们的每一次出行都成为我们生命履历中的一页精彩诗篇。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进行了历时两年的调查,在广泛征询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后,选出的“一生中必须看一次”的50个地方中有一多半是具有原始美的自然景观,这些浑然天成的风光吸引了众多梦想伊甸园美景的人心驰神往。有鉴于此,本书在全世界范围里精心遴选了30个地方,从给予了人类以精神滋养和灵魂慰藉的香格里拉,到许多人心中向往与梦想的南极;从米开朗琪罗挖掘出的蕴藏着躁动生命的阿尔卑斯山的亿年积岩,到孕育了古希腊文明的爱琴海的碧海蓝天;从淘洗着每一个走近它的灵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到原始而充满青春活力的加利福尼亚红杉国家公园……大自然展现给我们的这30幅风景长卷,仿佛有一种历史穿透力,它经过岁月的磨砺,放射出纯朴圣洁的光芒,每一处都值得我们亲身前往,每一处都能让我们从中重新获得生命的能量。正如梭罗所说:“即使是可怜的愤世嫉俗之人,以及最忧郁的人,在自然事物中往往也能找到最甜蜜温柔、最单纯而且令人鼓舞的世界。”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的文明从大自然中层开,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里萌芽。对每个人来说,对自然景观的领悟力和亲和力,在一定意义上也决定了他人生境界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