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时尚>生活>

春天的感觉究竟从哪里来?

来源:金玉米 编辑:迪拜 时间:2017-03-28


 


 
明媚春光
   所谓“春天的感觉”,我们往往会想到暖洋洋的午后躺在草地上。其实,这种感觉并不是来自于上升的气温。

 


 


 
白天变长 使人清醒
   不断变长的日照时间才是“春天的感觉”的触发器。随着肉眼接受光照量的上升,人体内促使人产生睡意的褪黑激素减少、使人保持清醒的血清素浓度则上升。这一现象在高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嗅觉的盛宴
   我们的嗅觉也能很好地感知到春天的到来。随着温度的上升,植物会释放更多具有香味的气体分子,从而带来一场嗅觉的盛宴。当然,花粉过敏患者往往会反驳这种说法。

 


 


 
花粉过敏者的噩梦
   在德国,大约20%的人群受到花粉过敏症的困扰。呼吸道、眼球等处的粘膜与空气中飞舞的花粉接触,产生打喷嚏、搔痒等过敏反应。尽管有很多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却无法根治。

 


 


 
冬去春来 拂灰掸尘
   德国家庭具有开春大扫除的传统。有些人家还会借此机会抛弃许多旧物。对于过敏症患者而言,这同样也有好处:室内尘埃也是重要致敏源。

 


 


 
视觉盛宴
   这主要是针对男性而言。随着气温上升,女性的着装越发清凉,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也显著活跃起来,这一过程将持续到夏末。届时,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浓度将达到一年中的峰值。

 


 


 
荷尔蒙的力量
   科学家发现,显著增加的日照时常,能够促进人类性激素的分泌。这也是许多人都会在春天相爱的一大原因。

 


 


 
繁衍生息
   动物界也有类似的现象。春天是许多动物求偶、繁衍的季节。比如图中的白鹳,通常选择在春季共筑爱巢。

 


 


 
复活节的来历
   西方国家的复活节,其实出现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古日耳曼人在春天庆祝万物的繁衍与生殖。在日耳曼神话中,奥斯特拉女神(Ostara)主管生育。Ostera也是现代英语(Easter)、德语(Ostern)等日耳曼语言中"复活节"一词的词源。如今复活节期间有关兔子(生殖力强)、鸡蛋(繁殖的象征)的传统,也都能追溯到古代日耳曼社会。

 


 


 
奇风异俗
   当然,并非所有的春日习俗都能和日照时长、激素分泌扯上道理。比如本图中所示的纽约复活节游行,人们穿上奇装异服肯定和生理因素无关。

 


 


 
春眠不觉晓
   春天到来后,许多人都会感到“春困”。这是因为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不断变长的日照时间、显著增强的光照强度、明显上升的气温。对于过敏患者而言,服用的某些抗过敏药物显然也是春困的一个诱因。

 


 


 
体能充沛
   通常而言,春困至多持续一两周时间,随后我们就会感到有了更为充沛的体能。这是因为随着气温上升,人体不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维持体温。许多人都会在春天增加体育运动量。

 


 


 
不负春光
   即便不增加运动量,趁着春天好天气多在户外进行活动也有许多好处。明媚和煦的阳光下,许多增进我们幸福感的激素都会增加分泌量。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