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乐叶饼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07-18
何为“薄乐叶”,其实就是柞树叶子,薄乐叶就是个俗称。
柞树叶是柞蚕的主要食物(如同桑叶是桑蚕的主要食物一样),不知是谁发明的,竟然用柞树叶作为包装皮来包裹食物,如同用芦苇叶包裹粽子一样,目的都是借助它们的香味。
前几年吃过一次薄乐叶饼,味道及口感一般,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偶尔见早市上有卖,压根儿也不想买。最近,在早市上见有人卖柞树叶子,当问清来龙去脉后,毅然决然的买了两捆(每捆1元,估计大小不一的十多张,开始听她人对话说1元一个,我理解为一张,后来看人家是指一捆,于是才感觉是如此的便宜),决定亲手制作这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吃——薄乐叶饼(当地人的叫法)。
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当地人叫薄乐叶饼呢?明明是里面裹着馅子的,还得上锅蒸,从工艺角度考虑,应该叫“薄乐叶馅饼”或“薄乐叶蒸饺”比较妥当。
以下是边图边文,更直观一些。
把每个叶子用流水冲一遍,然后用剪刀把“硬头”剪掉,它既是多余的,也是最不卫生的。然后一张一张的在开水锅里走一遭(确实是走一下,也就1——2秒的时间),烫一下就是消消毒的作用。
再说面糊,是最最重要的部分,糊和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听人讲“面粉:淀粉=1:1”,于是我按比例混合完了(我用的是饺子粉和玉米淀粉),直接倒足凉水,可倒的也太足了,于是陆陆续续的加面粉,估计两者的比例快达到了“面粉:淀粉=2:1”但还是允许的,能够保证蒸熟时的晶莹剔透。总结出几条经验:尽量让两者1:1,这样更剔透;使劲按一个方向用筷子搅动面糊,像搅拌肉馅一样的搅上劲;搅好的面糊稀稠度要把握好,即要抹得开,还要不能流,更要有粘性;搅好的面糊要饧发一个小时,这样面糊使用起来更顺手;看看下图的感觉,用筷子挑起来,慢慢的向下流,这个境界很美的。
再说馅料,在饧发面糊时,就可以准备馅了。按需所取,但考虑到需要大火蒸熟,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长豆角做素菜主打,另外我加了猪肉馅和香菇。至于调馅,就按蒸包子的方法进行吧。
万事俱备,就剩下包了,把柞树叶铺在面板上,用筷子或勺子把面糊弄到叶子中间(想吃皮薄馅大的就少放面糊,我开始放的有点多了,所以看上去很厚啊),然后可用勺子把面糊平铺开,但是要留住叶的边缘部分,再把馅子平铺在上面,这时直接对折就可以了,用手小心翼翼的把各个边缘捏紧就行了,只要面糊调的好,不流淌,是好封口的。
在蒸锅的篦子上铺上屉布,然后把包好的薄乐叶饼基本站立着放到里面去(这样省空间啊,如果为了好熟,也不怕浪费空间,可以放的松散一些),然后凉水上锅,就开始蒸吧,根据你自己包的大小,可以决定开锅后20——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啦(我开锅后又蒸了25分钟)。揭开锅后首先闻到了清香,稍稍晾一下,就可以揭开博罗叶开始吃了,没想到叶子是如此的好揭,一点也不粘。如果想吃得完美,还可以自己调个汁浇着吃,我调的是麻酱蒜汁,也可以是其他的汁,各取所需吧。
顺便感悟一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做薄乐叶饼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工艺稍显复杂,但这样的搭配足显民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