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展之于全国的战略意义
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拉开了新世纪天津发展的序幕,从此,形成了南深圳、东上海、北天津,这样“三极鼎立”、“三架马车”的经济格局。
在中国经济大棋盘上,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无疑是走出一步事关全局的妙棋。1980年国家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经济特区,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战略棋局就开始不断落子了。作为我国在探索改革开放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深圳特区,也是最初几个特区中最成功的一个,成为了中国区域经济改革开放拓荒者,它第一次允许非公经济的进入,也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作为第二棒的选手,90年代的浦东新区,则将利用外资,吸引外资推向了一个高潮,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大大促进了周边的发展。然而,一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其他方面的问题却出现了,诸如东西差距,南北差距,收入差距,行业不均衡,外资过度,“内力”不足,制度瓶颈,环境污染等,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排头兵的新的一轮改革便应运而生。
一,区域平衡
这一波改革中,分别有天津、上海、武汉、重庆等几个区域和城市,这些“点”分别是各区域的中心,经济均有一定基础,但尚待发展,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这些“点”中,天津无疑是最大最重要的一步棋,因天津所处的环渤海地区,正是东西不衡和南北不均的交界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在这“点”成功过渡,今后的发展则可顺利辐射到西部山陕等地以及北部的东北地区,从而将全国一大盘棋走活。也正因如此,天津的发展有着广阔的腹地作为支持,有着无比巨大的潜力。
二,区域协作
曾有报道说,在京津两个较发达的特大城市周围,存在着一条长度较长范围较广的“环京津贫困带”,表面上看这是发展不平衡,但究其根源则反映出了地区之间的不协调,就如北京、天津、河北,一度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最终落个两败俱伤,制约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环渤海地区,几乎是全国的通病。因此,滨海新区的改革中也着重强调了区域互补,错位竞争的任务,并且国家在大方向上也分别给北京、天津、河北这三个地区研发中心、研发转化中心、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这同一产业链上不同的功能定位,为将来各地的协作打下了基础。
三,行业协调
如同在京津及河北三地进行产业配合一样,天津也承担着对自身行业协调发展的探索任务,比如从基础的农业、制造业到与其相适应的金融和服务业,一步步踏实稳健地发展,为其他城市乃至全国的发展的起到探索和带头作用。
四,民族产业竞争力
在深圳和浦东这两个特区的发展中,外资都起到了强力助推器的作用,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企业发展不健全,产品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对外资依赖程度高,因此其抗风险能力较差,当外界环境和资金发生各种变化时,蕴含着极大的危险。一个国家强大与否,要看其是否有过硬的“内功”,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有强大的民族企业做支撑,才能在世界上站得住脚,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强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因此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中,就强调了产品研发转化,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等方面,其中,自主创新就是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研发转化就是真正地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民营企业的发展更是培养将来优秀民族产业的摇篮。三者自上而下,相互配合,为企业 “内功”的发展和增强提供了一条完整的途径,同时渤海银行、渤海产业基金,以及最近刚刚批复的在天津建立全国统一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系统(OTC),更凸显了在金融方面对民族产业和民营企业的强力支持。
五,环境污染
在以往的发展中,过分看重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影响,形成了一种先发展后治理的习惯,包括长江、黄河、海河,以及洞庭、鄱阳等各大湖各大水系,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恢复生态消耗巨大,另一方面,如果治理困难或不成功,将很大地影响将来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所以,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天津发展探索的重要课题,首先是改变先发展后治理的思维模式,转变为边发展边治理,或者在某一循环的过程中做到对外界的少污染和不污染,形成在环保方面自给自足的循环经济,然后在此思想指导下,大力发展环保相关科技,给其一定政策或资金的扶持。比如最近开始准备的“中新生态城”就是未来城市结构的模型,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制度瓶颈
过去20年的改革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随着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和深度,目前的很多制度便无法支持,若不及时调整,这些瓶颈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停滞,而很有可能是混乱冲突和倒退,因为制度既是经济的基本支持点,也是经济的领导者,所以,体制和管理的改革创新也是滨海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比如在规划和方案批复中都提到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既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各方优势、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等。而从整体的角度,也能看出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发展不仅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在内在机制上也存在着继承性,由自下而上的摸索改革过渡到自上而下的统筹改革,从经济改革钊氲街贫鹊拇葱隆?br />
七,地缘政治
政治和经济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做出其发展决策时,都不会将二者孤立来看,这也就是为什么将天津发展定位为国家战略,而非一般的政策和地方规划的重要原因。天津地处渤海湾入海口,面向日本、韩国、朝鲜、以及部分俄罗斯的东北亚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版图与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要国家的交界处,一个和谐繁荣的天津,不仅有利于与周边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也有利于扩展我国的影响力。纵观全国布局,从西部中部各中心的分布和产业发展分工,到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区域及其中心,无不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由于海洋在目前经济中的重要性,东部沿海一线,是我国与世界经济版图的主要交界处,发展这条线上南、东、北三个“点”,是我们“走出去”战略,和对外施加影响的体现,在经济上的合作交流互惠互利,对于政治及文化上的影响和制约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天津对东北亚,特别是与日本韩国这些美国影响力的触角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样,最近提出的北部湾经济区,也颇显出对南亚、印度、以及中东的战略思想。另外,在天津、上海发展大飞机、大火箭等项目,从经济上是为了提高本地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发展,且便于出口,而从政治上,也体现了我国领导人大胆的战略精神,以及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综合实力,不断对外拓展战略空间的战略思想。同时,结合中西部各“点”,结合大后方的各种支持和联系,包括产业上的支持,包括交通上的联系(新两纵两横铁路的修建和铁路的提速),这些无论是在和平时期的经济发展,还是恶劣的战争情况下的快速转移和战略调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综合上述诸多方面,天津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布局的关键一步,而天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落子点,又有着他自身的特点。
一,经济基础
天津是我国北方的经济重镇,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均排名全国前列,工业化程度高,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一直是华北地区的制造和商贸中心。而天津滨海新区,面积广阔,发展速度快,其工业产值已与浦东新区不分伯仲,而长远来看,其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更巨大,且就天津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新特区”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此有着这样一种良好的基础,和如此恰当的切入时机,天津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历史文化
天津在我国历史上就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天津的对外贸易量相当于当时中国的四分之一,并且金融业十分发达,在天津解放路上有一条金融街,号称中国的华尔街,拥有四十多家银行,其中外国银行就有十七家,当时天津的整个的金融资本相当于中国的17%左右,因此天津有着很好的商业贸易氛围和传统,有利于开展各种经济活动。
三,地理环境及周边关系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渤海湾海河入海口,拥有良好的港口,具有通商和贸易集散的有利条件。而且通过若干年的发展证明,将北京作为全方位的中心是不科学的,不仅自身难以承受,也不能对周边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紧邻首都,拥有较强经济基础,商业文化浓厚的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的最佳载体,特别是作为新改革的先锋,既能保证首都的经济安全,又便于中央监督和管理。另外,京津地区一侧环山,一侧面海,海上有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把住入口,形成“进可攻,退可守”之势,在此建立制造业基地,发展经济,既安全又方便交流。
2008年3月17日,两会闭幕前夕,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为天津滨海新区大步迈向发展和探索之路拉开了隆重的序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天津,不仅有着其它城市不可取代的优势和特点,也承载着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因而,天津作为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和领头羊,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因如此,天津的发展关乎我国新世纪改革的成败,关乎我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实现和谐社会的成败。这是天津的荣耀和责任,是天津的机遇,更是国家的机遇,是国家发展的新起点和关键点,让我们每一位光荣的劳动者和有识之士,都加入到这令人兴奋的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为我国新世纪更加和谐、繁荣、强大做出贡献,在祖国发展的历史丰碑上刻下自己光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