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部电影 让你弄明白美国大选
话说,如何成为美国总统,这些年来在好莱坞也讲了不少故事。紧张的故事情节,不断反转的剧情和代入感,让这些影视剧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这些局外人的“大选入门指南”。无论是“选举人票”、“摇摆州”等术语,以及明面上的谩骂,私底下的黑幕,银幕上应有尽有。
先从初选开始...
推荐影片《总统杀局》
初选,就是美国各政党,主要是民主、共和两党先选出一个代表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如果对面党派的候选人处于劣势,拿到本党的候选人资格,离当总统也就不远了。在乔治·克鲁尼自导自演的《总统杀局》里,就演绎了一位民主党候选人——莫里斯。
如果赢下党内初选,前途一片大好。
不过,他需要先搞定一位手握大量票源的俄亥俄州参议员,如果这位参议员倒向对手,一切将功归一篑。
这名参议员却向莫里斯提出交易,以国务卿的要职换取支持。问题在于,莫里斯并不喜欢他,二人政见也不和。关键时刻,瑞恩·高斯林饰演的竞选经理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
但他不得不面临“为理想毁掉前途”和“为前途泯灭操守”的抉择。最终,和很多美国政治电影一样——理想大崩坏,灵魂大出卖。
俄亥俄州,是美国大选最著名的“摇摆州”之一。
那么,该如何拿下“摇摆州”?
美国大选期间,每个州选民的投票结果只能决定该州“选举人票”的归属。选举人票全美国 538 张,得票超过半数当总统。该州人口的多少,确定选举人票数的多少。俄亥俄州面积不大,但人口全美第七,拥有 18 张选举人票。同时,民主共和两党在这里都没有明显优势,所以为了这 18 票,他们都不惜斥巨资去争夺,这就叫“摇摆州”。2000 年小布什与戈尔的竞选中,戈尔就是因为最后在佛罗里达少拿了 537 张普通选票而丢掉了这个摇摆州,最终以 266 : 271 的选举人票数输掉了竞选。
在《关键一票》中,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小人物就是一位自己的一票将决定美国总统归属的人物。
然而,这位老兄却是一个要啥没啥的Œ屌丝,离婚、失业、酗酒……投票就是为了哄女儿开心。突然之间,他成了全国的焦点,究竟自己要投给谁?如果票数一样,该怎么办?
推荐美剧 《副总统》
可以说,美国大选的一切,都在这部戏里。这部剧围绕一位极其不靠谱的副总统和与她同样不靠谱的团队展开。映射了当今美国社会在一群不靠谱人的领导下走向更加不靠谱……
故事中的女副总统原本是个摆设,但总统中途被弹劾,她竟一夜间升级为总统……可是还没来得及高兴,又要马上投入连任。
这过程中洋相、黑幕、狗血段子齐飞……还出现了两次平局。 最终,一个你看剧觉得最没存在感的人当了总统…… 川普还真不是笑话
推荐影片《天生赢家》
你可能会有疑问,川普口无遮拦,侮辱女性,侮辱少数族裔,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他?
或许,他真的道出了很多美国底层保守派民众的心声。 也或许,真真切切代表了美国越演愈烈的民粹主义潮流,代表了在全球化和移民潮冲击下失去安全感的美国人的声音。在蒂姆·罗宾斯自导自演的《天生赢家》里,他扮演一位民谣歌手。
靠鼓吹“吸毒该死”、“挣钱有理”、“政府都是阴谋家”等煽动性言论最后居然成为了参议员……竞选,最怕的还是猪队友……
推荐美剧 《规则改变》
总统候选人都会挑个副手做竞选搭档,如果自己当上总统的话,那么副手就是副总统。一般来说,副总统其实没啥实权,最大的作用就是当替补,如果总统挂了、残了、变植物人了、被弹劾了,副总统就自动接任总统。
从竞选角度说,一般会选择与自己优势互补的人当副手。比如当年资历尚浅的奥巴马就选择了参议院“老江湖”拜登作为副手。
而奥巴马的竞选对手麦凯恩就被自己的“猪队友”竞选搭档萨拉·佩林坑了。
在《规则改变》里,伍迪·哈里森饰演的麦凯恩和朱莉安·摩尔饰演的萨拉·佩林惟妙惟肖地把这段故事展现到人们面前。
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美国这些政治人物,你可能会知道虽然萨拉·佩林是一个很棒的演说家,还是阿拉斯加州长,但事实上这位姐姐对外交、经济、国家安全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学生。
说白了,谁是普京,哪儿是朝鲜,哪儿是韩国,谁策划了“9.11”,估计还没你清楚。
你可能会问,这么二的人物,怎么能混进总统大选? 《规则改变》也说得很明白—— 萨拉·佩林是女人、是辣妈,共和党需要拉拢女性选民;她一口气生了5 个孩子,反堕胎、虔诚、重家庭、爱国,符合保守派选民价值观;共和党也一时冲昏了头,没做太多考察就选了她。
尽管萨拉·佩林作为政客可以将智囊团为她准备的十万个为什么倒背如流,但纸包不住火,还是遭到媒体的连番炮轰。但从选情上看,萨拉·佩林并没拖太多后退,《规则改变》也没有取笑她的意思。只是如今美国大选的游戏规则早就改变了,选总统一定不是选那个资历最深、最有经验、最正派、诚实、有能力的人,而是选明星,选最出风头,选口号喊得最响的那个人。这也是这部剧的片名和主旨。
会有境外势力干预么?
推荐影片 《满洲候选人》
希拉里应对邮件门的策略之一就是将一盆黑水泼向普京。就连川普也曾经表示希拉里团队对自己的污蔑是受了普京指使。有一段时间我真是心疼我们大帝,吃着鱼子酱还要就着马桶水……
拍摄于1962 年的《满洲候选人》曾被视作最杰出的政治惊悚片。
讲述了一名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士兵被俘洗脑后成为敌方国家的杀人工具。而他的任务,就是刺杀总统候选人,以让一名潜伏多年的苏联间谍成为美国总统……竞选团队究竟有多强大?
推荐纪录片《作战室》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越来越没有主见。美国大选,实质上就是一场经营自身的同时玩命诋毁对手的宣传战……总统候选人只需要做听话的木偶就好,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经过竞选团队的包装。1993年拍摄《作战室》就跟随了比尔·克林顿的竞选团队参与了当年的大选。
镜头里的竞选总部真让人以为是进了传销组织,简陋而嘈杂,文件和报告胡乱堆放,电话响个不停。竞选团队中很多“常春藤精英”们穿着T恤、牛仔裤、大嚼爆米花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不间断的头脑风暴,最终那句打败老布什的话——“这是经济,蠢货”恰恰就出自某个灵光乍现的时刻。政治目标能跟理想主义共存么?
推荐影片《风起云涌》
这部影片在1998 年克林顿性丑闻期间上映,隐喻的是谁明眼人一下就看得出来。片中约翰·特拉沃尔塔饰演的总统候选人到处沾花惹草,连多年好友的亲闺女也不放过。
艾玛·汤普森饰演的妻子则“深明大义”,甘愿为老公擦屁股。
影片以一位年轻竞选顾问的视角展开。一面要面对未来总统的种种下作,一面要昧着良心收拾残局。最终,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老油条。如何在选举中搞个大事件转移公众注意力?
推荐影片 《摇尾狗》
将公众注意力转移,是展现候选人危机处理能力的大好机会。由达斯汀·霍夫曼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影帝联袂出演的《摇尾狗》就讲了一个“人为制造大事件”的故事。
总统在竞选前夕被爆出性丑闻,于是孤注一掷请来一位好莱坞制片人,炮制了一场根本不存在的战争,用爱国热情重新引导舆论。
最后想说一些我个人的看法,电影是电影,我们其实不用入戏太深。 这次大选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希拉里的邮件门,也不是川普的各种丑闻,更不是让测字和算命界汗颜的蔡依林那句“D.T in the house”。
而是当各大电视台,大型报纸一边倒地相信希拉里将会获胜时,网络博客、自媒体(你甚至可以把维基解密也算上),却无声无息地,从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操纵、改变并颠覆了这个世界。
生活在这样的媒体时代,不知该不该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