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品相6大劫 金银币保管欣赏注意

来源:金玉米 编辑:豪宅 时间:2013-06-02

塑壳蹭伤、取币落地、对币讲话、原封空气、不当清洗、没有防潮是为品相6大劫

一、塑壳蹭伤

摘自葛祖康老师文章《天下为公金币孙中山的鼻子为什么会黑?》: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在试模的时候,打出金样币后,其它各方面都好,都符合设计要求,就是重量超标了,国家标准,每一枚金币都有重量公差,重量的最大正负公差不能超出国家标准。一般币的正面是比较标准的,而有个性的背面图案就各不相同了,整个雕塑面就很难处理。那就只能把币的边缘去掉一点,让重量达到标准,这时候如果去掉过多了,边缘就会低于图案的最高处,这时图案的最高部分就会突出在边缘以上,而与塑盒相碰,产生摩擦。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黑黑的擦痕。

摘自路过蜻蜓老师文章《浅析贵金属纪念币的“原封”和“证书”》:

最常见的有以下:1、额头受损,代表币章:87和88年铂猫、89年钯猫、92和93年1盎司精制银猫、94年5盎司和12盎司婴戏图银币,90慕尼黑金银章;2、鼻子受伤,代表币章:90年1盎司普制及精制银猫、93年1盎司天下为公金币、93年宋庆龄签字版银币;3、肩膀擦伤,89年开国大典金币;4、肚子蹭伤:84年奥运会女排银币镜面和喷砂版;5、胸部碰伤:91年25届奥运会女子乓乓球运动员银币,等等。很多珍贵的币虽然处于原封状态,但品相并不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塑壳盒子耦合度差,引发运输过程中裸币不断地和塑壳发生碰撞摩擦,最后导致品相严重受损。。。

二、取币落地

摘自路过蜻蜓老师文章《浅析贵金属纪念币的“原封”和“证书”》:

由于塑壳本身的耦合度太过松散:经常当我们拿起一枚币的盒盖上方,塑壳的另一部分便会随同币一齐跌落。如果下面没有软垫或者地毯,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对币讲话

摘自《融赤子情深藏中国金币(访陈景林先生)》一文:

我经常会欣赏自己的藏品,但从来不会不带手套就去碰,说话的时候总是会注意要侧着头,以免溅到飞沫。

四、原封空气

摘自葛祖康老师文章《塑封的银币表面为何还会起白雾?》:

收藏银币的人大多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塑料密封的银币,时间长了银币表面仍然回出现一层白雾,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那原封塑料袋就是罪魁祸首!由于在封装银币时,是用压缩空气吹大塑料袋,然后放进10个银币,再热压塑封。如果你不把塑封剪开,丢弃。可怜这么精美的银币就永远被这些含有油污,及酸碱度的压缩空气折磨着。当你发觉银币表面有白色雾状物时,已病入膏肓,再打开塑封用洗银水也无法除去这层白雾,你就后悔吧!

摘自路过蜻蜓老师文章《浅析贵金属纪念币的“原封”和“证书”》:

用来封装币的塑膜通常有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等。其中,聚乙烯和聚丙烯对人体是无毒的。而聚氯乙烯则对人体有毒性。也就是说,用聚氯乙烯封装的币应该要把塑封去掉。此外,塑封并不能保证真空,甚至还不能防潮。我们经常见到以前的币(如生肖币、麒麟币)中还放置了小型干燥剂,足以说明光靠塑封解决不了币和外界空气隔绝的问题。

五、不当清洗

摘自路过蜻蜓老师文章《侃侃金银币的品相》:

同样,对于镜面上自然而生的自然包浆也好,五彩包浆也好,千万不要轻易用洗金水或洗银水去洗。否则包浆一旦去掉,往昔的美丽可能就一去不复返,在品相的评级上要大打折扣。

六、没有防潮

摘自《融赤子情深藏中国金币(访陈景林先生)》一文:

要保护好币品的品相。将币盒存储于恒温、恒湿的书房中。

点评:

金银币保管、欣赏,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品相被毁,以上列举6大劫,实际应该还有其他破相因素,欢迎补充!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