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的发展历史
来源:金玉米 编辑:小河流水
时间:2019-04-07
按《孙子·算经》记载: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在传说的皇帝“设五量”中,权衡既为五量之首。夏禹的“声为吕,声为度,称以出”;“循守会稽,乃审权衡,平斗斛”等,均说明了在我国古代称重技术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在公元前,人们为了对货物交换量的估计,起初采用木材或陶土制作的容器来作为交换货物的计量。以后,又采用简单的秤来测定质量。 中国衡制起源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了。黄帝造做器物之说虽不免有传说的色彩,但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度量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应该是不成的问题的。
衡器是怎样产生的?衡器的制作主要在权上,以权衡之。《尚书"舜典》有“同律度量衡之语。”《孔传》载:“律者,候气之管,度量衡三者法制皆起于律。”这就是说权衡之制也是起于黄钟之律。“权者,铢、两、斤、钧、石,所以称物以知轻重也。”
在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量迅速称量散料物品的自动秤。第一台定量自动秤约在1880年获得型式批准的,它是由倾斜象限杆秤发展来的。每次约可称量500kg。这种自动秤的称量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a,打开装满散料的容器; b,把散料输入到秤斗里进行称量;c,到达平衡位置时,关闭进料闸门;d,自动卸空料斗;e,秤斗和气动联动装置回到初始位置,自动地启动下一个称量程。
电子秤的发展过程与其它事物一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密,由机械到机电结合再到全电子化,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过程。特别是近30年以来,工艺流程中的现场称重,配料定量称重,以及产品质量的监测等工作,都离不开能输出电信号的电子衡器。这是由于电子衡器不仅能给出质量或重量值的信号,而且也能作为总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承担着控制与检验功能,从而推动工业生产和贸易交往的自动化和合理化。
近年来,电子衡器已愈来愈多地参与到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之中。现代称重技术和数据系统已经成为工艺技术,储运技术,预包装技术,收货业务及商业销售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电子衡器已愈来愈多地参与到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之中。现代称重技术和数据系统已经成为工艺技术,储运技术,预包装技术,收货业务及商业销售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衡器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还全是机械式的,40年代开始发展了机电结合式的衡器。50年代开始出现了称重传感器为主的电子衡器。由于称重传感器各项性能不断有新的突破。为电子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外如美国,西欧等一些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0.1%称重准确度的电子秤,并于70年代中期约对75%的机械秤进行了机电结合式的电子化改造。到目前为止,电子秤的发展方兴未艾,并向着群控,程控和智能化猛进。
我国电子秤技术在70年代中期由于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技术上的突破,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各种电子秤如雨后春笋,被国民经济各部门逐步应用。如冶金工业中生产过程的物料配比称重和钢水包浇灌铸件的称重,轻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称重和打包计量,煤炭能源工业中的连续物料称重计量和能源结算,储运物资部门的材料核算和物资称重,食品工业中的自动检验和分选称重,饲料的配料称重,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的计数称重以及日常生活中商业贸易流通领域的计价称重等均离不开电子秤技术。另外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汽车机车的轮重,轴重计量,建筑起重吊装设备的超载保护的也离不开电子秤技术。在医疗领域为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的调节机能,以获得人体因出汗和因心脏脉动而引起体重减少的多种连续曲线等也离不开电子称重装置。以上仅是电子秤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几个方面,从这些例子已足以看出电子秤技术的重要性和它应用的广泛性。总之,电子秤技术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它的作用,并且已为人们越来越重视。
下一篇:精美玉雕欣赏(龙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