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中国传统纹样 (二)

来源:金玉米 编辑:小河流水 时间:2019-04-08

1、螭(chi)纹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是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2、龙纹
     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夔ku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双体龙和双尾龙纹等几种。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出现为一爪的纹饰,就被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古代雕塑或者壁画上的龙多是四爪龙,从历史来看,元朝往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唐、宋、元的瓷器纹饰上很常见。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


3、凤纹
凤纹亦称凤鸟纹,包括凤纹及各种鸟纹。古老的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4、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

 

 

5、四神纹
四神又称四灵、四象,古代汉族寓意纹样。汉代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种。四神本是指方向的星辰,《论衡·物势论》:“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汉人以四神为吉祥之守护神,因此,常当作建筑、瓦当、铜镜的装饰,故称四神纹。



6、麒麟纹
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象牛尾。古人眼中是吉祥到来的象征。
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虽外表狰狞,但内在仁厚,由于它性情温和、不伤害人畜、且蹄不踏青草和昆虫,所以《宋书符瑞志》里称:“麒麟者,仁兽也”。
麒麟与貔貅的区别: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貔貅是凶猛的瑞宠,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避邪作用,它以财为食的,能食四方之财。民间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长寿,用貔貅来主招财、镇宅、辟邪。


7、蝙蝠纹
蝙蝠纹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蝙蝠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以此组吉祥图案。


8、鱼纹
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商代的鱼纹,脊鳍和腹鳍各有两个,鱼的形象较为呆板。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常见有一个脊鳍,鱼口多张开,形象生动。鱼纹多施于盘内。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龟鱼蟠螭纹方盘,盘内鱼纹显示出鱼在水波中游动的状态。鱼纹也常见于汉代的铜洗和宋、元的铜镜上。
中国古代用金或玉的双鱼佩饰系腰带以表示官僚职位,故以“配金鱼”表示当官身份。


9、龙生九子纹
       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赑屃:赑屃(bì xì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


螭吻:螭吻由鸱尾、鸱吻演变而来,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后逐渐演变为明朝以后的螭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平生好吞,俗称吞脊兽,喜水,于屋顶厌胜防火。螭吻又叫鱼龙,鱼和龙的结合体,相传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羯鱼随佛教传入后变化而来。


蒲牢: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的形状。敲钟时,让鲸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狴犴:狴犴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饕餮: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它是贪欲的象征。


蚣蝮:好水,又名避水兽,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人们将之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礅上、桥头或桥身,传说这样就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


睚眦:龙身豺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常被凋饰在刀柄剑鞘上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


狻猊:狻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坐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椒图:椒图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第五子。其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明清以前称“铺首”。


螭首: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属于传说中的蛟龙类,螭首又叫螭头,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


貔貅:又名天禄,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金吾:
在汉族神话传说中,太阳里有金黄色的三足乌鸦,古代人们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也称为“赤乌”、“三足鸟”。如唐朝韩愈诗:“金乌海底初飞来”(太阳刚从海底冲出来)。
金乌又称金吾,为守护太阳的三足鸟,传说为龙族,汉代把近卫部队称为金吾,将禁卫御林军的长官称为执金吾。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