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景德镇历代制瓷画瓷名家简介

来源:金玉米 编辑:小河流水 时间:2019-04-15

 1、古代名人(16人):
赵慨 何稠 陶玉 霍仲初 周丹泉 崔国懋 昊十九 童宾 吴麂 藏应选 郎廷极 唐英 年希尧 朱琰 寂园叟 陈国治  
赵慨
字叔朋,生于西晋。东晋时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当过官。赵慨为人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后为奸臣所害,降职贬官,遂隐居于景德镇。来镇后,他运用在浙江了解和掌握的越窑制瓷技艺对景德镇陶瓷的胎釉配制、制坏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陶瓷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尊敬他,爱戴他,称他为"制瓷是师主"。赵慨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于明洪熙时,在镇内建起了一座"师主庙",世代奉祀。
何 稠
隋代著名建筑家、工艺家。何稠为研制琉璃瓦,曾专程前来景德镇进行试烧。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使烧成温度大为提高,成功地造出了琉璃瓦。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使景德镇陶瓷生产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陶 玉
景德镇钟秀里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陶玉在镇郊设窑造瓷,所造瓷器"土埴白壤,体稍薄、色素润"。唐武德中(公元618-626),陶玉将所产瓷器载入关中,进贡于朝,被称为假玉器。陶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陶窑
霍仲初
景德镇东山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霍仲初自办一窑,所造瓷器"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进御",使新平瓷器一举名天下。霍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霍窑"。
周丹泉
字时道,苏州人,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周氏善仿古器,所制定鼎、文王鼎等器,足以乱真;所制陶印、文式、避邪、龟象、瓦钮、连环,其成色概如白定。周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周窑"。
崔国懋
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他所制的瓷器,多仿宣德、成化之器,制作精细。崔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崔公窑"。
昊十九
又名昊为,景德镇人。生于明嘉靖前期,卒于明万历后期,明代制瓷名家。昊聪明过人,工诗善画,所制瓷器,精美绝伦。他制作的流露盏,明如朱砂,色如晚霞;制作的卵幕杯,薄如蝉翼,晶莹透亮;制作的瓷壶,造型优美,风格典雅。明万历间,御史樊玉衡曾赠给昊十九一首诗,诗云:"宣窑薄甚永窑厚,天驰名昊十九;更有山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这首诗高度赞扬了昊十九的制瓷才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仍藏有昊十九所制的凸雕九龙方盂,口有铭文,文曰:"钧尔陶兮尔质,龙函润珠旭东壁,万历昊为制"。
童 宾
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烧瓷技师。童从小投师学艺,从事烧瓷行当。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镇督造大龙缸,烧造许久,终不成功。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为抗议朝廷,一日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翌日开窑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瓷工们为纪念这位秉性刚直的英雄,称颂他为"风火仙师",并在御窑厂的左侧建了一座"风火仙庙"。
吴 麂
字粟园,安徽省歙县人,清初绘瓷名家。吴氏善绘山水,同时善仿越窑的秘色器。他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吴窑",与当年官窑中的唐窑、郎窑、年窑齐名。
藏应选
清朝廷派驻景镇镇的督陶官。清康熙十九年(1650年),朝廷派遣藏应选等人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造御器。在他督陶的7年中,御窑厂所造瓷器各色俱全,其中尢以鲜红、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最佳。藏氏督造时,其窑称为"藏窑"。
郎廷极
字柴垣,清康熙间的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陶官(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兼职督陶7年)。郎氏对陶瓷史研究颇深且酷爱古器。郎氏督陶时,其窑称为"郎窑"。清人刘廷玑称郎窑乃"柴垣中丞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又称郎窑所造的描金五爪双龙酒杯、脱胎碗等器"诚可谓巧夺天工矣"。当年郎窑所创的一种红釉瓷器,极为名贵,被称为"郎窑红"。此外,郎窑还创烧出一种颇为珍贵的素三彩。
唐英
字俊公,别号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君士人、陶人、榷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清代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雍正六年(1728年),奉命驻景德镇协理陶务,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结束陶务离镇。他在景德镇协理陶务的15年中,为发展陶瓷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雍正六年秋季,唐英一到景德镇,便来到瓷工当中,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制瓷的要领。在此基础上,于雍正八年(1730年)绘制《陶成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著成《陶成纪事》。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撰成《陶冶图说》,并制图20幅,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总结。唐英的这些著作,对指导、促进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镇督陶期间,唐英还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传世作品甚多,他的力作"白地黑彩篆书寿字笔筒"、"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瓷板"、"粉彩三果盘"等,现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为了纪念这位曾为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督陶官,1987年有关部门在市郊盘龙山兴建了一座庄严、古朴的"唐英纪念室",室内陈列了唐英的画像、塑像及著作。
年希尧
清雍正间的淮安板闸关督理兼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在他兼管窑务的10年中,其窑称为"年窑"。当年,"年窑"所造瓷器"极其精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堆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这段时间,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其中尤以胭脂釉瓷为最佳,其胎骨极薄,在器外胭脂釉色的映照下,器内的白釉也隐隐透出粉红色,极是好看。清人查俭堂在《年窑墨注歌》中称道:"国朝陶器美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
朱 琰
字桐川,别号笠宁,海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曾任江西巡抚幕僚。朱氏在江西任职时,对制瓷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陶瓷史--《陶说》。全书分说今、说古、说器上、说器中、说器下六卷。该书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朱琰除著有《陶说》外,还著有《金华诗录》、《明人诗钞》、《词林合璧》等等。
寂园叟
清代人。著有《陶雅》一书,该书对陶瓷的起源,古代瓷器的胎质、釉色、装饰以及陶瓷销售情况均作了记述,特别是对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所产器物的记述更为详细。这部书对研究中国制瓷历史,特别是研究清代制瓷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国治
安徽省祁门县人,清道光、咸丰间的雕瓷名匠。陈氏善在瓷板、文具等半成品上雕以龙、马,并在画面上施以各种色釉,烧成后极是好看。《说瓷》一书云,清道光至光绪期间,"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
2、清末浅绛派艺人(3人):
程门   金品卿   王少维
程 门
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生卒年不详。张鸣坷《寒松阁谈艺录》卷四记程氏曾为鸣珂画纸绢山水册页,"后雪笠辞世,其功册有人出重价购去"云云。鉴于鸣珂《谈艺录》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故知程门卒年应在1908年以前。关于程门的文献,除前揭《谈艺录》外,尚有民国12年版《黟县四志》和刊于1933年的邓之诚《骨董琐记》以及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江思清于1959年编著的《景德镇陶瓷史稿》等书。《景德镇陶瓷史稿》云: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号雪笠,五都田段人。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谦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国初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幅零缣什袭藏之,杜工部所谓"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传世无疑。子名言,字次笠者,工山水,潇洒出尘;名盈字小松者,工仕女,风神映丽。各秉庭训,得其一艺之长,均在江西景德镇以画瓷资生。所画瓷品迄今犹名贵也。后桂林人程士芬、碧山人汪棣效怯之,亦有声。
金品卿
金品卿,名诰,或称品卿居士、寒峰山人,安徽黟县人,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间,并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金品卿擅长浅绛山水和花鸟,山水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人沈石田,花鸟宗华 一派,笔致潇洒,设色清丽。人物仅见一小茶盅,书伏生传经图,颇具黄慎笔意。工行草,有董其昌之遗风。
王少维
(活跃于1862-1908年)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际,曾供职于御窑厂,擅浅绛人物、山水、亦擅写真,并以画猴称著。关于金、王供职同治、光绪厂问题:1989年9月,笔者在镇调查同治御厂总办李瀛州(李为浮梁界田人,又名正凤)的有关资料时,瀛洲后人李奇见告:"王少维与金品卿曾在同治、光绪御厂供职,王少维善写真,为李正凤画有《课子图》瓷板。时称品卿、少维为御厂两枝笔。李定至今还藏有金、王浅绛彩瓷多件。"同年10月调查光绪后期至宣统御厂总办王文宜(昌彬)有关资料时,昌彬之孙王隆夫亦向笔者谈到"品卿为巨笔"之类的传闻,正与李奇所述不谋而合。就景德镇传存的金、王作品来看,金品卿彩绘的瓷器上多有题款,书法亦潇洒,显然受董其昌的影响。一两颗图章,像关氏旧藏瓷板山水画上有数行题字者极少见,就其题款来看,王可能不擅书法。
3、民国初年的新粉彩艺人(2人)
汪晓棠   潘陶宇
汪晓棠(1885-1924年)
汪棣,又名汪棣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江西婺源县叶村人。少时即在杭州以绘制纸绢团、折扇为生。光绪、宣统之际,因妻投水自尽,避祸景德镇自学彩瓷。由于有极好的造型能力与较高的书法素养(汪之书法有"二王"影响),当他掌握彩瓷工艺之后,所作瓷画出手不凡,不数年便使景德镇红店艺徒不能望其项背,以致名人王大凡等都不得不从其学。1922年,喜欢艺事的浮梁县长徐仲亭、知事何心澄(何亦能画瓷、堂名 "雅趣"。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有其作品)倡建"瓷业美术研究社",晓棠当选为副社长。汪擅长粉彩人物,尤长仕女,造型精美,姿态轻盈,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淡雅而又精细,论者以为是瓷坛之改七乡,但享年不长,1924年病逝,年仅39岁。
潘陶宇(约1887-1926年)
字鼎钧,斋名古欢,号澹湖外史,江西鄱阳人。1911年后任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教师(校址在鄱阳),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均出其门下。潘氏世居鄱阳,执教之余,常于假期客景德镇彩瓷,擅画粉彩小件,无论人物山水花卉均精,笔法极为秀丽。1923年,军阀曹锟曾出重金聘潘彩绘文具。关于潘氏情况,民国《鄱阳县志.人物志》有较翔实的记载。
潘陶宇,名鼎均,士茅子,署款以字行,而其名转晦。工虫鱼花卉,直足逼南田之室,而奇秋岳之席也。家贫,旅珠山,以饰瓷为业。能以高不盈寸之水注,口极撮,探笔入内,绘金鱼藻荇之属。瓷胎本卵幕,注水其中,无数游鱼,各有其姿态,跃跃欲活,逼视之以为真,技之神者有如是哉!所出作品,曾参加美国芝加哥、费城博览会,均能为祖国载得荣誉以归。饰器多小品,画细致、须戴显微镜方能着笔。昂贵、人争取之而不可行。平、津、沪瓷商,有先付定金,约至一二年后再来取件者。其业日繁,其神益瘁,年未40而卒。
4、珠山八友(10人)
王琦   王大凡   何许人   徐仲南   邓碧珊   田鹤仙   程意亭   汪野亭   毕伯涛   刘雨岑
王 琦(1884-1937年)
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斋名陶陶斋,江西新建县人。17岁时来镇,以捏面人为生,从学画瓷板像,并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彩绘瓷器,由于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其肖像画曾受各界欢迎。1916年浮梁县知事程安曾题"神乎技矣"之匾额县挂于王琦画室,其声名遂大噪。1916年后曾与王大凡前往上海,得见名家原作,眼界大开,对清乾隆间杨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人物画尤为膺服,遂改变作风,在瓷器上专作写意人物和较长的草书题记,自此便很少为人再画肖像了。1922年瓷业美术社成立,王与汪晓棠一道被选为副社长(据吴霭生墓志,社长为吴,毕渊明著文谓王为社长,恐有误),1928年又发起艺人组成"月圆会",是为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的肖像画笔者未能得见,其人物画则有较多的传世品。王氏早期以没骨法画佛像,后又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彩绘工笔粉彩,其时作品仅画图章,多不书款。中年改画写意人物,用笔挥洒奔放,很有黄慎风格,但其头部多衬以明暗,显然受到西洋画法的影响。故景德镇艺人称王琦派的瓷上人物为"西法头子"。王是八友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艺人。
王大凡(1888-1961)
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安徽黟县人。少年时来镇学习给古彩人物,后专攻粉彩。早年拜汪晓棠为师,其粉彩仕女受汪氏影响较大。晚岁得海上画家马涛《画中诗》册,人物构图与造型遂受马氏影响。由于所受影响与王琦不同,故与王琦风格大异。王琦画风豪放,大凡则拘谨,由于大凡高寿,对景德镇粉彩人物画影响至巨。又,从1939年开始,王大凡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之类烧成。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王氏填彩法为"落地彩"。其子晓帆能继承其业,侄王锡良为当代名家。
何许人(1882-1940)
何许人,珠山八友之一,字德达,又名处,乳名花子(乞丐也,取其贱而命长)。从王琦建议改花子为华滋。又用陶潜《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更名何许人,安徽南陵人。少时至镇学绘青花,后改学粉彩。曾在民国初年应詹元广、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彩仿古瓷,得见故宫所藏历代名瓷名画,技法遂大进。何氏善微书,能于径寸印泥盒上书《出师表》《赤壁赋》。后专攻粉彩雪景,用笔潇洒,所作"寒江独钓",意境寂寥空阔,又作"梁园飞雪",雪拥丹阁,雍容华贵。何氏中年以后常往来于景德镇和九江之间,并于九江开店彩瓷自画自销。传世作品不多。
徐仲南(1872-1952年)
徐陔,珠山八友之一,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少时入南昌瓷店当学徒彩瓷,1918年受江西省瓷业公司之聘来镇管理瓷业美术,并结识王琦等人。擅长绘山水,传世品以松竹为多。
邓碧珊(1874-1930年)
邓碧珊,珠山八友之一,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为清末秀才。擅长粉彩鱼藻,其技法颇受日本绘画影响。邓由于有文化,又在书法方面有一定修养,来镇之后颇受绘瓷艺人尊敬。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其人物画虽名重当时,但因幼年失学,也曾执弟子礼向邓学习书法。据说邓在镇最早用九宫格画瓷像,王琦早期瓷像亦由邓传授。邓由于包揽讼事,民愤较大,1930年方志敏军入镇后即被镇压。
田鹤仙(1894-1952年)
珠山八友之一,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少时寄居江西抚州岳父家,民国初年曾任职于景德镇税务局,后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再改行学绘瓷器。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作品梅花为多。
程意亭(1895-1948年)
程甫,珠山八友之一,名意亭,字体孚,别号翥山樵子,斋名佩古,江西乐平县人。1911年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科,从张晓耕画山水花鸟,后至上海,拜海上浙派画家程瑶笙(璋)为师,画花鸟,技法遂大进。毕业后在九江普芳居瓷店绘瓷,1920年来镇开业,1940年前后为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教员。抗战期间返回乐平靠卖画度日,享年仅51岁。程病逝后,人们在其卧室内发现了大量的白瓷板与宣纸画稿。程氏一生勤奋,遗留作品仍很丰富。
汪野亭(1884-1942年)
汪野亭,珠山八友之一,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江西乐平县人。1906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专学堂(校址在鄱阳),先从张晓耕、潘陶宇学绘花鸟,后改学山水。早期作品多受程门浅绛法影响,后用纯钴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是为粉彩青绿山水。其构图多仿自清初四王,笔法健劲色泽绚丽。
毕伯涛(1885-1961年)
毕伯涛,珠山八友之一,名达,号黄山樵子,祖籍歙县,寄居鄱阳,为清末秀才。早年曾师鄱阳画家张云山,从旅居景德镇专攻粉彩,擅长翎毛花卉。其子毕渊明擅长工笔走兽。
刘雨岑(1904-1969年)
珠山八友之一,原名玉成,后改雨岑,尔后又改雨城,斋名觉庵,别名澹湖渔,60岁以后号巧翁。安徽太平人,寄居鄱阳。15岁时就读于饶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种工业学校饰瓷科,为陶瓷名家潘陶宇的弟子。1922年来镇彩瓷,擅长花鸟,并创水点桃花技法(以往粉彩艺人在瓷上画花头,以玻璃白打底,再慢慢用洋红之类染出浓淡。刘则不用洗染法,仅用含料的水笔点出,使花头显得活泼自然),在粉彩艺术上产生极大影响。晚年多见任伯年、新罗山人原作,技法大进,其作品形象生动,设色清新,但传世物不多。
5、与八友齐名的青花艺人(1人)
王步(1896-1960年)
王步,字仁元,号竹溪道人,晚年又号陶青老人,斋名愿闻吾过之斋,江西省丰城县长湖竹溪村人,所作青花常有在底款部位书写"竹溪"或"长湖"者。9岁来镇学绘青花,青少年时代彩绘极为工细的鸟食罐,以后又入吴霭生合兴瓷庄,仿制康熙青花瓷,20年代以后受王琦等人的影响,开始练习中国画,并以兼工带写的笔法绘制青花山水、人物、花鸟,晚年喜绘大笔瓜果、花鸟、虫鱼,并常用釉里红、淡紫金等高温颜料作青花斗彩。
王氏笔力雄健,其作品常有浑厚苍老之气,在青花渲染方面尢多独创。晚年作大片荷叶,能用青料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极类高手泼墨。故镇中人称其为" 青花大王。王步作品除青花外,抗战期间亦曾彩绘粉彩,常见题材有怪佛、丛菊之类。王步子名希怀者,能传其艺,尤精于釉下五彩,惜其早逝。名恩怀者,擅粉彩花卉与青花花鸟。二人均为当代名家。
与八友同时或稍后的粉彩艺人(7人)
张志汤   方云峰   汪大沧   余翰青   张沛轩   汪小亭   程芸农
张志汤(1893-1971年)
张志汤,斋名亦陶,江西婺源县人,1901年入景德镇余立卿红店学绘粉彩,后被大官僚袁秋舫聘至南昌彩瓷,因而得见宋、元绘画的珂罗版印刷品,技艺大进。1935年入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饰瓷教师,1937-1944年创作极多,以山水瓷板为主。1945年后,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专、景德镇陶瓷学院。张氏擅长山水,早年多参照宋元画印刷品彩瓷,笔法工细、构图谨严,40年代受郎世宁绘画影响,大量绘制骏马,形象逼真,姿态生动,颇受客商欢迎。晚年在教学之余,偶作粉彩花卉小品,姿态轻盈,设色淡雅,尤为精妙。
方云峰(1897-1957年)
方云峰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江西浮梁人,为当地籍的惟一从事瓷器彩绘的艺人。早年在浙江省立龙泉瓷业工厂任绘瓷技师,后入杭州浙江中华美专中国画系学习,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粉彩仕女,用笔纤丽,力追海上画家王小梅。中晚年喜绘猫和牡丹,常见作品有"富贵根苗""耄耋延年"。
汪大沧(1901-1953年)
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并于该校任教。曾得名师潘陶宇指点。为提高文化素养,从毕伯涛学习诗词,后以秃笔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在40年代的景德镇享有盛名。
余翰青(1902-1987年)
余翰青,号拙翁,江西乐平人,30年代画瓷著于景德镇。曾在瓷戒面上绘双蛙并作微书。50年代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擅粉彩花鸟。
张沛轩(活跃于1920-1949年)
江西余干县人。20年代从邓碧珊学绘鱼藻,为邓氏入室弟子,其作品酷似乃师。1949年返回余干,下落不明。
汪小亭(1970卒)
江西乐平人,汪野亭之长子,擅粉彩山水,笔法细腻,构图稀疏,其作风与乃父稍异。"文革"期间逝世。
程芸农(活跃于1940-1950年)
江西上饶人。40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至镇开娑萝画室。50年代初期调上饶赣东北日报任美术编辑,亦殁于该处。擅粉彩花鸟并画马,技法上受张志汤影响。
7、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其他名匠(10人)
王炳荣 王廷佑 李裕元 李之衡 鄢儒珍 黎勉亭 胡颜标 游长子 吴霭生 曾龙升
王炳荣
清同治、光绪间的雕瓷名匠,尤善雕山水、人物之类。
王廷佑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的绘瓷名家。王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人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李之衡
清末民初的诗人,饰瓷名家。李氏对陶瓷颜色釉装饰很有研究,当年他配制出的祭红釉为全镇祭红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鄢儒珍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匠,其制作的瓷器胎质纯白,纹饰精美。
黎勉亭
江西省新建县人,清末民初刻瓷名匠。他善用钢针、钢刀、钢锥在瓷面上刻以各种画面,称刻瓷,此种工艺为黎勉亭所创。当年袁世凯为了实现其个的政治野心,千方百计讨好英国上层人士,于民国四年(1915年)将黎勉亭特地请进北亦为英王乔治刻像,黎氏花去足足半年时间才将瓷像刻成,该像刻得形神逼真,受到好评。
胡颜标
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胡氏能画善填,所仿乾隆古月轩画面,足以乱真。
游长子
福建省人,民国时期的雕塑名匠。善作大型瓷雕和捏像,所作1丈多长的太白醉酒卧像、形神兼备,曾在陶瓷界轰动一时。
吴霭生
名毓麟,广东南海人。生于1886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制瓷名匠。少时在香港经商,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1912年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吴氏在景德镇的17年中,所制的白釉瓷器、花釉瓷器颇负盛名。其作的白釉瓷器,釉层肥厚、柔润,当年景德镇的汪晓棠、潘陶宇、王琦等绘瓷名家所用之瓷胎,多为吴霭生所制。
曾龙升
字龙生,景德镇瓷塑名家,江西丰城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他所作的寿星、观音、罗汉神态和蔼,有亲切感,衣纹流畅、飘逸。他创作的《钟馗试剑》,吸取木雕块面技法,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