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书画的治印文字为什么多为篆书?

来源:金玉米 编辑:月亮 时间:2019-05-22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一般认为大篆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创造,故大篆有时又称为“籀文”。在统一六国后,秦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最早的印章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刻制印章主要出于实用的目的,作为一个信物而存在。最早印章是扣在封泥上,后来才印在纸上面。印章上的文字,早期时一定都是鸟虫书、图腾符号之类的人类早期文字。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规定了八种书体。其中用于印章的叫“摹印”,也许这是为了印章的规范、美观和难以仿制,使得“摹印”与秦小篆书法有所差异。东汉王莽时期又规定了“六书”,印章字体叫“缪篆”。其实“摹印”和“缪篆”指的都是同一种字体,它不同于金文和小篆,是为了适应印章的规范要求,在笔画上多一些方正和整齐,汉印很多都是这种类型。汉印兴盛时,印章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人们有随身佩带印章的习惯。充分体现出古人重印,有印则有信,重要的文件都需要盖印的形式。

这种规范书体的官方治印行为对后世影响很大,形成了印章主要字体为篆书的惯例。这有些类似于如今的政府机构规定印章都要采用圆形一样。

汉代以后,由于纸张的普及,印章开始盖在了纸上。晋代以后,特别是入唐后,印章的一个主要分支官印逐渐采用了九叠文,其特点是弯曲盘折呆板毫无艺术性,但是也没有跳出篆书的范围。唐宋是篆刻印章衰落时期,私人用印传统中断。唐宋楷书的发展与流行也许使得篆书受到了冷落。

到了元代,文人刻印开始出现。明代以后,篆刻真正进入了文人视野,大量的文人开始自己刻印章,流派纷呈,主要用于雅玩怡情。此时,篆刻治印艺术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清代以来,治印文字有了很多创新,出现了很多流派,而逐渐成为继秦汉以后另一个印章篆刻的高峰。


    就入印文字而言,楷书隶书皆有入印的先例,而且现当代还有人探索以简化字入印的,但都没能成为印章文字的主流。印章用字为什么多选择篆书?理由有这样几点。

1、与秦汉官方标准有直接关系,历代沿袭所致;

2、文人好古,逐渐将篆刻的实用性转变为艺术欣赏性;

3、篆书笔画复杂难以被别人模仿;

4、印章的形制多以方正为主,因此匹配篆书字体更为美观。篆书装饰性和可塑性极强,其所特有的排叠装饰手法,短者伸之,长者缩之,笔画少者盘曲排叠,以补空白,曲直疏密,斜正倚侧可以随心所欲,增强了篆书的装饰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精巧平稳、整齐均匀的美。同时篆书还有省笔减笔处理手法,可以删繁就简。而且篆书写法繁多,造型多变,可资选择的余地大,这些都是其它书体所无法比拟的。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