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顶级玉器——清代玉器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
晚清 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
炉翠玉质,圆形,束颈,鼓腹,下承三足。有盖,盖圆撇顶,雕太狮少狮为纽。微侈口,厚唇,肩两侧饰对称龙耳,各套一环,腹下有三狮首吞式足。
此炉以上乘而硕大的翠玉料雕琢而成,掏膛规整,精雕细琢,莹润通透,为翠玉器中之极品。
翡翠在清十七世纪顺治年间由缅甸流入中国,当时翡翠多为皇室所有,流散到民间甚少。自乾隆帝开始,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位皇帝及后妃们均对翡翠情有独锺,宦官和商贾以翡翠收藏丰俭来衡量财势,故翡翠又称之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石之上。
清乾隆 御制白玉雕如意常青松枝瑞鼠纹笔筒
此件精美白玉笔筒乃和田上等羊脂白玉琢制。筒身取古松段作主体,加以古松、灵芝、松鼠作纹饰,笔筒外壁浮雕松干曲折盘绕,松树下盛开灵芝数朵,以及松鼠嬉戏其间,使笔筒洋溢出一股如书画般清新、优雅赏心悦目的画面,加上高超的雕工,实令人爱不释手。松——遇霜雪而不凋,遇干旱仍能生机盎然,犹如文士坚毅不屈的风骨,自古以来已被文人、雅士所称颂,古人视松为坚贞之引喻,并不断被作为文学、艺术的创作题材,从整体看来,此白玉笔筒神形兼备,构思精妙不露俗气,隐约中可感受到有如深藏着浓浓的文人品味于其中。
纵观乾隆一朝,玉器产量虽因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后,玉材渐量增,但供入朝廷的玉材一般还是以青玉、碧玉居多,脂玉稀罕最不易见,更别论如斯般的羊脂白玉大料。
清乾隆 御制白玉雕十二辰双喜纹活环奁
清乾隆 翡翠浮雕夔龙纹双耳龙钮方鼎
翡翠里具有玻璃光泽,半透明至透明,产于云南西部及缅甸等地。因含有不同颜色离子而呈现各种不同颜色,通常有白、红、绿、紫、黄、粉等色。纯净无杂质者为白色,还有铬元素呈现艳丽的淡绿、深绿色为翠,含锰则呈现淡紫色、深紫色,常称为翡,含铬铜呈现淡黄、淡青色称橄榄水。
好翡翠颜色好,质地极其细腻,一般的鲜嫩漂亮,质地较透明,玻璃光泽强,质地纯净,显晶莹剔透,属高档品中之极品。
清乾隆 和阗白玉活环双龙耳万寿纹盌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瑞兽鱼雁纹铺首衔环耳壶
玉质青色,温润滋肥,有绺及白色瑕。玉材罕大,形制华丽大气。仿古彝器壶形,颈较细,饰三道凸弦纹及卷云纹、夔龙纹各一周,壶腹饰玄武、鳞鱼及宝鸭纹,分上下两栏,以三道带纹区分,全以浅浮雕工艺雕成。颈两侧及下腹部饰高浮雕兽衔环耳,其下套活环。绳络纹圈足。整体雕刻繁复,深浅均匀,制作精细规整,可见玉师的一番别具匠心,制作时损料颇多且倍加雕工的难度,为乾隆时期仿古玉器的顶尖之作。
清乾隆 白玉万年如意奁
白玉料,色泽温润。体呈圆形,有盖。盖面琢四组如意云团,花形盖钮,八组如意头为花瓣,心中空。器体外壁琢四对鲶鱼,鱼回首,体呈S形,体态相反,如意形尾。两体相连,两鱼首中饰如意头,两尾中雕云雷纹,底承四矮足。此器雕琢精美,线条流畅,古朴清雅,寓意吉祥。
奁为古代妇女盛香物或梳妆用品之器,而此奁为标准的清朝制品。
清乾隆 碧玉夔龙纹兽耳衔环狮钮盖瓶
该器采用上好碧玉制成,色泽温润,细腻苍翠。造型仿青铜器,器型庄重,运用浮雕雕琢纹饰,繁复华美,装饰效果极强。盖钮及颈部出戟,顶部圆雕狮钮,傲立雄踞,望天吼啸,卷尾飞扬,灵动张扬气势非凡。瓶肩生双兽耳,饰以大内经典装饰,下衔活环,静美异常,瓶身仿青铜器兽面纹,下为夔龙纹。处处彰显古雅朴拙的唯美,具有乾隆宫廷治玉的风范。瓶底落“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清乾隆 白玉雕太平有象吉祥万年如意
白玉如意以整料和田原石一体成形,作云叶式首,首面四周起云头纹边框,边框内正中央先以剔地技法勾勒出宝象驮瓶的形象,然后再以压地隐起技法琢刻宝象的细部纹饰。宝象回首摇鼻,首及身躯系有璎珞,四肢直立,象背并披有垂穗鞍毯,鞍毯上浅浮雕瑞芝蝙蝠江崖海水纹,寓意「福寿如意」。另外,象背所负的瓶内插有折枝灵芝,又与宝象连结为「太平有象」的美好祝祷。
宝象之外,先减地一匝,然后分别浮雕包括:犀角、艾叶、玉磬、书册、古钱、方胜、画卷、卍字宝珠等在内的八宝纹,八宝又称杂宝,是古人眼中八种祥瑞的象征。其中犀角寓意胜利、艾叶可以避邪、玉磬具喜庆之意、书册隐喻智慧、古钱代表富有、方胜可致优雅、画卷彰显文雅风韵、卍字宝珠则有祥光万丈的兆象。又如意柄身中部隆起,通身基本光素,只在隆起的柄身外壁浮雕「吉祥万年」四字秀美的篆书。趾部则呈尖头状,上有几何形浮雕结饰,趾端并钻有象鼻穿孔且垂系红色双穗流苏。
清乾隆 白玉圆雕辟邪摆件
清乾隆丙申年 (1776) 白玉仿古嵌宝「御制诗」匜
清 乾隆 白玉双马摆件
清乾隆 黄玉仿古乳丁纹双联璧
清时匠人或以宫中旧藏古玉连璧为蓝本,然活动镂空璧心,则似为清朝新创。此品璧心,一饰太极图,象征宇宙本源,阴阳混沌,周而复始,另一璧心则雕黻纹,是谓明辨,有帝王明辨是非、知错能改之寓。相连二璧之小玉套环,背面凸雕谷粒排列而成之「洛书」图案,古又称「九宫图」、「九宫算」,或西方所谓之「魔方」或「幻方」,其竖排、横列或对角总和皆相同,此套环上之每列总和则为十五。洛书,最早见于西汉 ,相传乃苍天授予贤君之图象、数列。二璧心镂宇宙、贤帝之征,配以套环之饰,犹如天赐明君洛书,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