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画?
委拉斯凯兹《宫娥》
究竟该如何欣赏一幅画?在看画的时候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画中的细节意味着什么?镜像在东西方艺术史上有何种地位?
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这张画是充满隐喻性,要看细节。盘子上面只有一根蜡烛,代表上帝,耶稣代表着光,耶稣的牺牲换来的光,所以这一支蜡烛照亮了现场,意味着上帝与人同在。地下还有鞋,上帝说人是在一个圣洁的地方,要把鞋脱掉,所以这个跟圣洁有关系。包括女人头上白色的头巾,也和这个相关。
马奈《奥林匹亚》
从印象派开始,马奈不再谈透视。他说绘画就是绘画,不要去做一个假定的空间,所以马奈的《奥林匹亚》,就是给观众一个平面的东西,就是让绘画本身面对着观众。绘画本身也不具有过去那种传统的宗教、或者是神话传说里面叙事性节奏。
卡拉瓦乔 《喀纳西斯》
这是一个希腊神话里非常经典的故事。水面上他的手臂和影子的手臂合成了一个圆形,以示他的完整性。渥特豪斯也有《喀纳西斯》。在当今自拍文化盛行的时代,徐累认为每一个人都是都是喀纳西斯,都可以从手机自拍里面看到自己的完整形象。
达芬奇手稿
达芬奇对镜子也有很多研究,他的书里有镜子这章。他说镜子是画家的老师,因为绘画是一个平面,镜子也是一个平面,所以他研究了很多关于镜子对世界的反映。
伦勃朗自画像
延续喀纳西斯和拉康的镜中我,徐累认为可以看到画家和镜子之间的关系。
戈雅自画像
梵·高自画像
陈丹青自画像
荷尔拜因《大使》
除了镜像,徐累还讲到一种变形。比如荷尔拜因的《大使》,有很多荣华富贵的东西,但下面有一个变形的骷髅。隐喻人们终究还是要跟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自画像有时候会变成死亡像。
毕加索《镜中女孩》
后来到了现代艺术当中,这个镜像的变化跟原来的完整性不同了,它的哲学意义变得不同。尼采说上帝已经死了。所以毕加索画《镜中女孩》已经完成变成了碎片化的表现,是立体派或未来主义的画法。
毕加索《宫娥》
还有一个有趣的是毕加索的《宫娥》,是仿照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另外画的一张,我们说这张画的结构在那里面都有体现。这个叫重新解构,变成立体派的一种集合性持续的组合。组合得也非常的零乱。
埃舍尔《画廊》
埃舍尔的《画廊》,画廊里一张图片变成镜子的变形,不仅变形,而且变得循环,他变成一种悖论。
顾恺之《女使箴图》
在谈论了很多西方作品后,徐累转向中国作品,探讨在中国的绘画中,镜像的主题如何得以表达。大英博物馆里的《女使箴图》中有个照镜子的场景。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李后主后面是一个屏风,屏风后面反映着场景,还有屏风,也许反映几个女人的内宫,也许是他想象的。这里的镜像对中国人来说,跟西方那种现实的反映是不一样的。
徐累《虚石》
徐累认为东西方文化是互融的,他现在试图找到一种东西方的共通性,以致于最后能够求同存异的,把文化的基石用一种方式联系在一起。
徐累《龙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