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青铜记忆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4-15

 青铜器是古代文物中的一个大门类,它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青铜礼器、青铜兵器和青铜工具、农具四大类。青铜礼器最为引人注目,礼器是宗庙中和宫室中陈设的器物,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仪式的场合,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和祭祀有关的器物,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在许多青铜器的铭文中,宗庙中的许多礼器称为"宝尊彝",尊彝就是礼器的通称。礼器有的是不能够动的,所谓"重器不出门",就是对家族有重大意义的器物如不能保住,就意味着一个家族的消亡。礼器用于各种礼仪活动,使用者还是参与礼仪活动的人,因此它和日常生活中的器用不能相提并论。礼器包括酒器、饪食器、水器、乐器等,每一种器类又可分为十几种或二十几种器名。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乃至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会演变成很多种形式。仅酒器和饪食器两大类中的器物,粗略统计,就有近四十种不同的名称。每种基本器形,又有许多变化繁衍的式样,这些式样大的有几百种之多,这样,青铜礼器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器物体系。每种器形的发展,一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在铸造技术上由不合理到合理,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出土或传世的青铜器有数万件,这只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小部分。单是中国青铜礼器的发展史,就已经能描绘出那遥远的,一个非常辉煌的青铜时代。

青铜礼器包括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个大的门类:
(一)饪食器主要的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铺、盂、俎、匕等器。

 

司母戊鼎


毛公鼎铭文

鼎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等各种用途。最早的青铜鼎见于夏代晚期,以后历经各个时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器,因而变化也很大。大致有圆鼎、方鼎、扁足鼎等形式。

伯簋

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利簋

簋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青铜簋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但数量较少。商代晚期,特别是西周时代,簋是重要的礼器之一,在祭祀和宴飨场合,它和鼎配合使用。自西周早期起出现一种方座簋,就是在簋的圈足下连铸一个方座。天子用九鼎八簋 

 

戈父工鬲

伯矩鬲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西周中期以后盛行,常成组出土,到战国后期自然消失。

 甗(yan,音演),蒸饭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商代中期已有铸造,到商末周初较多。

 

象首纹簠

簠(fu, 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器。簠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基本形制为长方体,口外侈,四短足,有盖。自口至足器壁斜坦,器盖相同,分置可成二器。

 

 蟠尯纹盨

盨(xu, 音须)  
盨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基本形制为椭圆体,敛口,双耳,圈足,有盖。可仰置盛物。

三角云雷纹敦

敦(dui,音对)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期。其基本形制是上下皆圆,盖与器相合成球体,也有上下不完全对称,或完全对称的。


豆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但很少见。基本形制是上有盘,其下长柄连圈足,有的有盖。青铜豆盛行于春秋战国。

铺盛放肉酱的器皿。外形与豆相相似,但盘边狭而盘底平,圈足甚粗而矮,多为镂空,青铜铺见于西周中期到春秋时代。

 

 

燕侯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
盂大型盛饭器,它与簋配合使用,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簋中之饭取自盂中。青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晚期,形制一般为侈口、深腹、附耳、圈足,形体都比较大。

俎切肉、盛肉的案子,与鼎配合使用。青铜俎传世和出土都很少,或当时所用的俎多为木制,朽蚀不易保存,目前所见皆为商末、周初之俎,形制为长方形案面,中部微凹,案下两端有壁形足,也有案下附铃的。

 

 

匕挹取食物的匙子,考古发现匕常与鼎、鬲同出。青铜匕最早见于商代晚期,传世很少见。体呈桃叶形,有长柄。

(二)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瓿、盉、枓、勺、禁等。

爵饮酒器,青铜爵最早出现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晚期。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注,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下有三足。

 

角,音决(jue)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青铜角流行于商末周初。

 

觚(gu,音姑) 饮酒器。


其形制为喇叭口、细腰、高圈足的容器。青铜觚初见于商代早期,主要盛行于商末和周初。

觯(zhi,音志) 饮酒器。有椭圆体和圆体两种形式,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青铜觯初见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亦甚流行。

斝(jia,音甲) 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形状像爵,
两柱,一鋬,深腹分段,圆底下有三足,颈、腹间设一鋬可执。青铜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周初。

 

 

四羊方尊

何尊

 


尊 ,容酒器,是一种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酒器,上口侈大,下有圈足,青铜尊初见于商代中期,盛行商末和西周时代,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和鸟兽尊等三类。也有方形尊。

鹤莲方壶

壶容酒器,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扁形等形式,一般有提梁及盖,是酒器中的大类。青铜壶最早见于商代中期,流行的时间很长,自商至战国,秦汉以后尚可见到,器形的变化相当复杂。

 

单子工父戊卣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青铜卣最早见于商代晚期,流行到西周早、中期。

 

盠方彝

兽面方彝

方彝,容酒器,器皆呈方形,有屋顶形盖,截面是纵短而横长,腹部与圈足相连,圈足每一边的中央有一个缺口,分成四个规矩形的足。有的方彝两侧有耳,青铜方彝初见于商代晚期,流行于商末周初。

 

折觥

觥(gong,音公)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口部一侧有流,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觥的另一种形式是整器为兽形。有的觥内附有酌酒用的斗,青铜觥主要盛行于商末周初。

皿方罍


罍,(lei音雷)容酒器,是一种高体的大型或中型有盖酒器,其基本形式有圆体和方体两类,肩部两侧有耳,正面腹部的下端亦饰一耳。青铜罍盛行于商末周初。

 

云雷地乳钉纹瓿


瓿 ,(bu音不) 容酒器,是大型的酒器,敛口、大腹、圈足。青铜瓿流行的时间很短,仅在商代的中、晚期。

 

 

 

楚途盉


盉,(he音禾)酒器,盛玄酒,以调和酒味浓淡。形制为侈口、宽腹、下连圈足或三足,颈、腹间有一斜置的流,后有*、器有盖。青铜最早见于夏代晚期,早期的流置于顶上,晚期的有提梁,流行时间很长,直至战国以后。

 

勺挹酒器,与枓的作用相似。

 

禁 ,承酒尊的器座,有方形和长方形的两种形式,四面有壁,并有长方孔。青铜禁传世和考古发掘都很少见,最早见于西周早期,春秋偶尔也有禁,流传甚少。

 

(三) 水器主要有盘、鉴等形式:

 

散氏盘

御赐散氏盘全形拓

 

虢季子白盘

盘,承水器,与匜配合使用,以之水浇于手,以盘承接弃水。青铜盘初见于商代中期。但为数为多,自商末起一直流行到战国。形制为敞口、浅腹下有圈足或三足,两侧有耳。

 

齐侯匜

匜(yi,音仪) 盛水器,与盘配合使用。青铜*最早见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匜的形制,口的前端有弯曲的流,椭圆形的腹部下有三足,四足或圈足,战国时代为平底。

吴王光 青铜鉴 


鉴,盛水器,也可盛冰为冰鉴。形体一般很大,大口、深腹、平底,也有圈足,两侧有兽耳。青铜鉴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最为流行,西汉时期仍有铸造。

(四) 乐器主要有铙、钲、钟、铎、铃、钩、镦于、鼓等。

铙,打击乐器,形体似铃而稍大,口部向上呈凹弧形,体部截面呈阔叶形,两侧角尖锐,底部置有一个中空圆管状的短柄,与体腔内相通,柄中可置木段。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乐,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五柄成组合的铙,这是至今发现铙组合的最高数字。

 


钲,打击乐器,形体似铙,但比铙高大和厚重,主要出土于湖南、江、浙一带。征都是春秋时代的乐器,在南方百越诸地则甚流行。

钟,打击乐器,在祭祀或宴飨时用,成编悬挂,用木槌打击乐钟的鼓部和鼓右的鸟图案,因此能产生两个音频。青铜钟有钮钟和甬钟两种形式,钟的各个部位都有专门名称。编钟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是三枚一组。

 

下一篇:古诗词中寻芙蓉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