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王羲之《丧乱帖》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6-11

 

【名称】:丧乱帖

【类别】:字画
【年代】:唐朝
【文物现状】:今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凡尚藏馆

【简介】: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墨迹(响拓本)。纸本(白麻纸)。《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现日本皇室收藏有一件摹本,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长28.7厘米,横63厘米,共八行62字,据考证早在圣武天皇之时便已传入。经过中国和日本专家联合研究,判定其为唐朝根据梁代徐僧权藏本的押缝原样双勾填墨的摹本。
其上释文为:“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盖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此帖早在唐时就传入日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丧乱帖》八行,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摹于一纸。上有梁徐僧权、姚怀珍签押和日本恒武天王延历(782~805)年号三郎。此三帖内容均为书简,摹填精良。《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用笔结字与《兰亭序》比较,略带古意,有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所以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
《丧乱帖》流落日本1300多年,一直藏于深宫之内,从未示人。《丧乱帖》上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中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由此可以断定此帖确是唐代传入日本的,至于是否与鉴真有关,尚无任何证据。
《丧乱帖》为包括《二谢帖》《得示帖》在内的誊写于一纸的三件王羲之手札,今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凡尚藏馆。《丧乱帖》早在我国唐代已流入日本,久为皇室所藏。据帖上所钤三方“延历敕定”朱文印可知,此帖在桓武天皇(公元737-806)时代已被延历内府收藏。延历正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至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间。
因此,《丧乱帖》早年流入日本的直接原因,极有可能与当时日本国派出“遣唐使”的历史事件相关。“遣唐使”之史实盛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止于乾宁元年(公元894),其间派遣大使、副大使、执节使、判官以及画师、医师、僧人、留学生等各类有身份有技能者,总计20批5000余人,其时人员往返来回不断竟长达264年,几乎贯穿了整整有唐一代!
除此之外,有关此帖的流传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彼时唐代僧人鉴真(公元688-763)应邀东渡的另一段史实。鉴真渡海始于唐开元中期,至天宝十二载(753)经过五次艰难曲折第六次方得成功。从时间上看,虽不致相悖,但因此断言此帖便由鉴真携去日本,毕竟缺乏确切可信的依据。
自从《丧乱帖》流至日本之后,千年以来,此帖从未见诸任何著录之记,其最初为世人所知,是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当时,身为晚清书法名家的杨守敬出任驻日使节随员,在彼地搜罗自国内散出的文物图书时,偶然发现这一惊世之作。后经重新描摹勾勒,于1893年编入《邻苏园帖》一书之后,方使国人大开眼界。人们无不感慨这一几同真迹的王氏摹本的非同寻常,无不期望能够亲睹实物的那一天!
《丧乱帖》的确堪称难得一见,其运笔结体的精准程度,墨色间的枯湿浓淡,和由此生成的奕奕神采,令观者无不信为真迹。难怪此帖乍一面世,便有自以为识者的大喜过望和毋容置疑的指认。客观地讲,现今存世可相互媲美者,唯辽宁省博物馆藏品等极少几件而已。由此也可获知,即使当时内府专司其职之工,其描摹水准的高低优劣之谓,亦大有讲究之处。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