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瓒《六君子图》(上海博物馆藏)
《六君子图》轴,元,倪瓒,纸本墨笔,纵61.9厘,横33.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主体部分是坡上的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用笔简洁疏放,枯而见润,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简净清淡的画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逶迤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面远景。紧挨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陁,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万顷湖水尽收眼底。“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缓的石坡陁,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六君子图》是倪瓒在形式上成功的探索与摆脱前人窠臼所作出的努力,对以后的《渔庄秋霁图》等作品三段式的绘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图作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画幅中还有元黄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人题诗。诗塘中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荣等题跋或观款。
董其昌诗塘题跋:“云林画虽寂寥小景,自有烟霞之色,非画家者流纵横俗状也。此幅有子久诗,又倪迂称子久为师,俱所创建,真可宝也。壬寅重九后二日观。董其昌。”
倪瓒左侧自题:“庐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
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陂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大痴赞云林画。”《六君子图》因此得名。
吴兴钱云题诗:“黄公别去已多年,忽见云林画里传。二老风流辽鹤语,悠然长卷对江天。”明代文人李日华在题跋中认为:“六君子乃松、柏、樟、楠、槐、榆。”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幼霞子、荆蛮民等,又自号风月主人,无锡(今属江苏)人。元代后期著名诗人和画家。性好洁而迂僻,有“倪迂”之称。博极群书,工诗善画,精通音律。其画以“天真幽淡”为宗,其诗描绘山水不事雕琢,自然清新,自为一家。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