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芙蓉石螭钮 宝亲王宝”御用玺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11-16




清雍正
芙蓉石螭钮
宝亲王宝”御用玺
3.2x3.2x5.2cm

乾隆皇帝一生藏印颇丰,多达一千八百枚,青宫时拥印七十有余,曾分装十三匣,宝藏于景山寿皇殿内,然晚清时因动乱散佚。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雍正皇帝下谕封皇四子弘历为亲王。同年二月,又进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弘历从此开始参与政务,综理军机,谘决大计,并多次被雍正帝派遣出京代为举行祭祀礼。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弘历的印章中出现了“宝亲王宝”、“和硕宝亲王宝”、“皇四子章”、“弘历图书”、“长春居士”等名号章;“乐善堂”、“随安室”、“芝兰室”、“抑斋”等殿名章;“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嘉兴与人同”、“胸中常养十分春”、“文章有神交有道”、“众花胜处松千尺”、“大块假我以文章”、“掬水月在手”、“耽书是宿缘”、“得句因新意”、“微言晰纤毫”等诗文印及“正谊明道”、“居敬存诚”、“立修齐志”、“不为物先 ”等成语印等印文,至雍正十三年其继承皇位,短短两年多时间,弘历共刻制宝亲王印章达 11方。
此件“宝亲王宝”材质为芙蓉石,高 5.2 厘米,印面 3.2 厘米,印文为阳文“宝亲王宝”四字。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着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材质、体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宝薮中的记载完全符合,完全可以认定为是乾隆皇帝御用宝玺真品无疑。
顶部作瓦钮样式雕双螭钮,螭身遒健,须发飘逸,为典型的清早期寿山石印纽雕刻风格。此玺刻有制钮者的名款,这在清代皇帝玺印中是非常少见的。按照惯例,服务于宫廷的御用工匠承做活计,很少有在作品上署名镌款的,而这方玺印却有“尔矩作”隶书款。“尔矩”是莆田人黄毂的字和号。虽然乾隆皇帝一生用印多达1800余方,但是其皇子时期的用印仅有 70 余印,反而更显珍贵。此件“宝亲王宝”材质为芙蓉石,高 5.2 厘米,印面 3.2 厘米,
印文为阳文“宝亲王宝”四字。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
中有明确着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材质、体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宝薮中的记载完全符合,完全可以认定为是乾隆皇帝御用宝玺真品无疑。

顶部作瓦钮样式雕双螭钮,螭身遒健,须发飘逸,为典型的清早期寿山石印纽雕刻风格。此玺刻有制钮者的名款,这在清代皇帝玺印中是非常少见的。按照惯例,服务于宫廷的御用工匠承做活计,很少有在作品上署名镌款的,而这方玺印却有“尔矩作”隶书款。“尔矩”是莆田人黄毂的字和号。虽然乾隆皇帝一生用印多达1800余方,但是其皇子时期的用印仅有 70 余印,反而更显珍贵。

下一篇:欧洲雕塑艺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