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台北故宫馆藏国宝选录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2-01-08

台北故宫收藏的艺术珍品,稀世无价,集四方之精粹,各方面水平空前绝后。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中国历代名家字画;从商周的铜器,到世上最精美罕见的瓷器,这批文物占了全中国文物精华相当大的比重。具有无可比拟且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凝聚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民族思想最闪光的部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

【西周:毛公鼎】
毛公鼎内的铭文
董作宾《毛公鼎》摹本之一
 
《毛公鼎》铭文今释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国宝重器。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周:散氏盘】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西周散氏盘,原藏清内府,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原拓本极其珍罕,海内外学者争求而极难得。

 

【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冠绝古今的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
盆底刻有乾隆御题诗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6.9cm,横23cm,纵16.4cm,口径 23 cm,足径 19.3×12.9cm,重670g,椭圆形盆,侈口,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宁静开朗,纯洁无纹片,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汝窑原为民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长期以来,文物部门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胎”,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
 
   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僧帽壶形使见於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清佚名画“胤禛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瓷枕造型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翠玉白菜】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台北故宫文物65万件,知名度最高的是“翠玉白菜”。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们被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大雁玉带饰】
  长11厘米,宽6.4厘米,正面以多层次镂空技法, 呈现大雁穿梭于河塘苇丛间的景况,塑造出线条层叠的丰富空间。背面则由铜制带扣,供穿系革带之用。这件作品既有元朝带饰的椭圆造型,又只呈现大雁而无猎鹰,可能创作于元明风格交替的时期。器近椭圆形,白玉质,光泽温润莹秀。正面采多层次镂空技法,背面,中央有一长方形框,面上浅浮雕如意云纹,框的两侧嵌有铜质带扣,以供穿系革带之用。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现存此帖怀疑是否为唐代摹本,目前尚无定论。此作纵23Cm,橫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否。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自叙帖】
  唐书法家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祭侄文稿》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南宋国子监《尔雅》刊本】

   此版本《尔雅》由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刊印,保存完整。国子监自五代开始刊刻经籍,但如今五代与北宋的刊本已不多见。这部南宋时代的《尔雅》是孤本,也是研究五代刻书规模的重要物证。值得一提的是,古书的字体与刊印形式也如艺术品一般有其风格演变的历史。这部《尔雅》的字体端庄有力,版面宽大疏朗,又称为宋刻大字本,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此为清朝的收藏,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经的经叶,正反两面均以金泥正楷书写,每函300~500叶,经叶边缘即呈现金泥彩绘的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等图案。
 
【早春图】
郭熙,大约生于11世纪,温县人,字淳夫。绘画从师李成,既运用淡墨手法,又重视大气、明暗的空间表现,创造理想化意境。《早春图》笔墨轻重适宜,技巧娴熟,与范宽“溪山行旅图”合为双璧,为北宋画屈指精品。
【万壑松风图】
李唐(1049—1130)河阳人,字晞古。山水初法唐代李思训,其后变化自成一格。《万壑松风图》气势雄浑,令人神惊目眩,为李唐76岁时所画。这幅传世绘画无论构图、笔墨还是设色均为极精之品。
【富春山居图】
明代,作者:黄公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江行初雪图】
是一幅山水人物并重的作品,展开画幅,首先卷首呈现一行南唐後主李煜苍古的题字:“江行初雪南唐学生赵干状。”由这十一个字标明了这幅作品的画题与作者。全卷描绘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画面上天色清寒, 树木笼雾, 江岸小桥, 一片初白, 寒风萧瑟, 江水微泛, 一派天寒寂静之景。江上渔夫不顾天寒地冻捕鱼, 而岸上骑驴者却畏缩不前, 人物神情描绘逼真生动, 渔人和旅人形成绝妙对比。

【东坡肉形石】

此肉形石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时供入内府。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取自一块黄玉,经人的鬼斧神工,竟然雕成了一块玉东坡肉。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人们似乎都能闻到红烧肉的香味。真正的人间极品,价值连城。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玉荷叶杯】
   苏东坡曾谓晨饮为“浇书”,婉转而幽默的表达出知识分子不得志时,惆怅但又不放弃理想与希望的心态。或许是心有戚戚,明代的陈洪绶遂在其“画隐居十六观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安排了“晨饮”这个主题。图中东坡先生坐在木根椅中,手持的正是一只与此件展品相似的荷叶杯。在此,荷叶杯具有文人不向恶劣环境屈服的象征意义。本器的附件紫檀木座,以多层次镂雕作一把莲状,花叶秀美清雅,益添玉杯之风采。
【番莲多宝格园盒】
  这件园盒外壁用竹丝拼接后,再黏饰缠枝番莲纹竹片,并且利用机轴原理,将园筒形盒分成四个扇形。18O度打开可成一字形小屏风,36O度翻转后,可成—正方形筒状。每个扇形内又分成许多格层,其中园柱形格层,不但又可分成数格,亦可36O度旋转。全器匠心独运,极尽设计之能事。是最袖珍的手卷与冊页,弥足珍贵。

【汉代铜狗】 

    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逐渐普及,青铜器到周代已被广泛应用在厨具酒具到以后的乐器及装饰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有许多1949年以前出土的精品,按照制造年代顺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青铜器的艺术发展史。这里的镇馆藏品有西周的“毛公鼎”、“散氏盘”等诸多传世之宝,然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只铜狗。这只铜狗造型可爱,一对金色的眼睛和脖子上的金项圈与青绿色的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咋一看还以为这只是一件精致的饰品,但仔细看才发现狗背上各有一个圆孔,而且狗的下颚也有一个小洞。原来这是一件酒壶,主人可以从狗背往壶里灌酒,饮酒时可以将酒从狗的下颚倒入杯中,或者可以直接持壶畅饮。这一件铜器是汉代的作品。青铜器后期很多作品多为酒器或装饰品,而这件作品成功的将两者合二为一。

【清乾隆掐丝珐琅天鸡尊】
   铜胎,仿铜器天鸡尊形制,凤首,喇叭口,背和尾部的T形稜脊镀金,馀均蓝地满布各色羽毛、缠枝花、凤鸟及拐子龙等纹饰,以内卷的尾羽和镂制成拐子龙形状的双足为座,器物沉重,釉色鲜明豔丽,是上好的陈设器。属十八世纪中後期的文物。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镀金。
【宗周钟】
铭文自钟身正中起读,接着左下角再转至背面右下角,全篇132字,是商周单件钟铭最长者。钟中因为有一人名可与周厉王的名字“胡”音相通,故定为周厉王之器。宗周钟是甬钟的代表,外形上的最大特征,是钟身两面共装饰36枚高突的长形乳钉纹,极尽华丽之象。此钟音质浑厚宏亮,有宗庙庄严之概。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