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画竹咏竹欣赏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2-01-13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清)郑板桥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清)郑板桥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竹石
清·郑板桥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题画竹
郑板桥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题画竹
郑板桥
四十年来来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题画竹
画松亦是真松树,待我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有三株。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有三株。
题画竹
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
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
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
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
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
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
题竹诗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竹诗
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
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
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
题竹诗
心秉虚兮节挺直,啸傲空山人弗识。
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
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
题竹诗
年年种竹广陵城,爱尔清光没变更。
最是读书窗外纸,为争夜半起秋声。
最是读书窗外纸,为争夜半起秋声。
题竹诗
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
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
题竹诗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题竹诗
两枝高干无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
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立风婆娑。
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立风婆娑。
题竹诗
一枝瘦竹何曾少?十亩竹篁未见多。
勘破世间多寡数,水边沙石见恒河。
勘破世间多寡数,水边沙石见恒河。
题竹诗
一枝高竹独当风,小竹依因笼盖中。
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
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
题竹诗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题竹诗
郑燮
画竹诸家问老夫,近来泼墨怕模糊。
一干疏枝兼淡墨,挺然断不要人扶。
一干疏枝兼淡墨,挺然断不要人扶。
题竹诗
君是兰花我竹仗,山中相对免相思。
世人只作红尘梦,哪晓清风皓露时。
世人只作红尘梦,哪晓清风皓露时。
冬竹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皱,玲珑碎寒玉。
莫被风吹皱,玲珑碎寒玉。
秋竹
竹是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
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
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
夜竹
竹是新栽不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
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
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
新竹
春风春雨正及时,亭亭翠竹满阶墀。
主人茶余巡廊走,喜见新篁发几枝。
主人茶余巡廊走,喜见新篁发几枝。
郑板桥(1693—1765年),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泰州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板桥三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举其诗集里三首题画的诗,来看郑板桥三绝--诗、书、画的高妙。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从这三首诗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确形容得非常贴切。
绘画艺术
封建社会中,士大夫自以为清高、坚贞、虚心,往往在画图中、题画诗中表露其意,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这些士大夫对人生的挫折、社会的不公往往多采取远离生活,逃避现实,隐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态度,作品大都是以闲情寄兴、自娱娱人的为多,即使有感而发的诗题也是泛泛而 谈,有它的局限性。而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的题画诗却有所不同,他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如《柱石图》中的石头,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但很少把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而郑板桥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陶渊明。板桥赞美他刚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使人感到,此处画石头比画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义。
郑板桥最著名就是《墨竹图题诗》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市,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写他在任上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郑板桥整日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起身展纸作画,成就此篇,送与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他又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同时动员官人煮粥赈灾,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
上述种种,都是郑板桥借兰竹石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发生紧密联系,有感而发的创作画,也正是将“文人画”,“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引向“关心现实,注意现实”做出的贡献。题画诗,使比较单纯的花鸟画,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产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了与读画者的距离,仿佛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对话,使“凝固的瞬间”不断延续着,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题画诗在他笔下,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 “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而传统画家的题款跋文,大多题于画的空白处,与画面起平衡作用,但“扬州八怪”的题款已脱传统国画以及“文人画”题款、题诗的窠臼,特别是郑板桥将书法与画糅合在一起,还成了共同表现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关系不分割。如《兰石图》,郑板桥别具匠心地将诗句用书法的形式,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代替了画石所需的皴法,产生了节奏美、韵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现了石头的立体感、肌理美,比单纯用皴法表现立体感更具有意趣。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既深刻揭示兰花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书法艺术替代皴法的艺术美。让人在观画时既享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另在许多兰竹石的画幅上,他题诗的形式变化多端,不守成规,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书佳、行款得体,画亦随之增色。所谓行款得体,即是视画面的实际,进行构思,讲究构图的形式美,因而他将题画诗或长题于侧,或短题于上下,或纵题、或横题、或斜题、或贯穿于兰竹之间、藤叶之间,断断续续地题,观其形态,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欣赏每幅画中题画诗,既是绝妙的书法再现,也是将书画相映成趣的综合艺术,书题与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因而,世人无不赞叹他们是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最佳创作者。
综上所述,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不难发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喜欢有个性,有意境,有创新,有感染力的作品,这就给我们启示: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才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上一篇:米芾最美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