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坑山水端砚
一说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大凡是个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笔墨纸砚”。 在进而说到砚台, 一般人也能说个四大名砚。但是再更进一步细研究,“四大”指的具体是哪四大砚石, 端,歙绝对是板上定钉,不论在哪种版本中绝对都会位列其中的。可是其它两大砚石包含谁家,历来都版本不同. 有说红丝,有说澄泥,有说洮河,还有说松花的,等等等等。
“下”指的是砚台把墨块研成细小颗粒的速度,换一种看法就是把清水变黑的速度,相同力度转速下,放入砚堂中的清水变的越黑就是下墨越好。下墨,书家一般比较在意。
“发”指的是,经过砚台的研磨作用,墨块中的各种物质,主要是细小墨颗粒、胶、和其它成分,和清水的结合情况。换一种看法就是研磨成的颗粒的大小均匀程度。相同力度转速下,肯定是颗粒越小越均匀,和水的结合程度就更好。发墨,画家一般比较在意。
下发之间是一种相背的关系,一般下墨快说明石质越粗,而发墨就欠佳。发墨细说明石质细,但细而必滑,下墨不顺。如果一块石头能够巧妙的平衡下发这两种关系,就是好砚台。
端砚的知识我就不多说了, 五大名坑中上三坑:老坑(水岩)、麻子、坑仔均是大名鼎鼎。说上三坑之前,先要说说“正肉”这个概念。任何坑口采石,首先采石的工人会把石头开采出来,之后区分可用之石和非可用之石。非可用之石就是普通的大石块,很多亲自去过肇庆各个洞口的,可以看到各洞口外都有大量这样的废石料,而且现在还有很多人去哪里挑拣这样的废石,希望能够捡到宝贝。可用之石也要继续经过精挑细选万里挑一,只有石质细腻的部分石材部分才真正值得做砚台。按照细腻的程度,可以分为:顶板->地板->顶肉->底肉->正肉。正肉才是所有石料中最细腻的部分,据说古时候,只有正肉才会做砚,即使是顶肉/底肉也会丢弃,更不用说什么顶板底板了。
正是有这样的严格选择正肉的传统,很多现在的肇庆师傅不承认“顶肉/底肉”的概念,认为只要不是正肉品质,全部都是顶板底板。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已经不是这样严格的情况了,因为确实现在上三坑的资源非常少了,并且很多做砚台的人发现,非正肉的部分,有些料子也不是那么的粗糙,介于顶板底板和正肉之间,切掉很可惜,拿来仍可用。所以现在的市场绝对不会把这样质地的上三坑料子切掉,绝对会一并连着正肉做砚台。甚至很多只有顶肉/底肉的料子也会单独拿出来作砚台。这个概念其实和翡翠一样。学术意义上,翡翠一般只有豆种,糯种,冰种,和玻璃种。但是市场上发现,有些好的冰种虽然到不了玻璃那么纯粹,但是比一般的冰种好,就叫做“高冰”。翡翠的高冰,上三坑的顶肉底肉。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一块XX坑端砚,可能他没有说谎。但是他也可能没有告诉你,这块XX坑的石头,是什么料。比如确实是XX坑的石头千真万确,但是正肉和其它石质的石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