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精选机制币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3-04-13
1.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质样币
1991年6月,美国加州长滩,著名东方货币收藏家顾德曼藏品拍卖会正在进行,一枚标示为“仅见”的“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 “癸卯”纪年背大坐龙银币,成为买家激情追捧的对象。这枚中国晚清银币最终以18万7千美元的惊人价格成交,当年折合人民币160多万元,是当时中国国内最高银币成交价格的十几倍以上!从此之后,这个百万级的价格保持了十几年。有趣的是,当时用天价拍得这枚银币的台湾收藏家,事后却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因为他原来准备出价到50万美元。
说到这枚俗称为“奉天一两”的银币,不能不说到奉天造币厂。 而当年的盛京机器局正是奉天造币厂乃至后来沈阳造币厂的前身。 它创办于甲午战争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月二十三日动工兴建,次年六月底进行银元试铸。光绪二十六年(1900),盛京机器局的扩建已略具规模,并开始生产机铸带方孔的紫铜元。也正是这一年,在东北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沙俄帝国主义以维护俄国在华“权益”为名,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很快占领了奉天,盛京机器局也被俄军焚毁并占领。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经与俄方交涉,收回盛京机器制造局,经过一年多的整修,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七月正式恢复生产,出品有重七钱二分的正规龙洋和当十、当二十的铜元,这就是奉天机铸铜元的开始。
为什么要铸造这枚“奉天一两”银币,当年铸造了多少?史料上统统没有记载。但是,就在它出世后的第二年,即1904年,已经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中国收藏品展览会上公开露面,之后便匿迹数十年,二十世纪50年代初复现于香港,钱币收藏家张璜先生得到此币的图样资料,请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判定真假,马老确认此币确为真品,后被耿爱德购得。1971—1972年耿爱德藏品先后三次在美国拍卖,其大部分藏品包括这枚奉天一两被顾德曼拍得。
据称,奉天一两直径43mm,重37.1克,而台湾收藏家收藏的这枚银币,重量26.7克,直径39mm,重量和尺寸都不符合库平一两的规定,图象和文字也有出入。也许是它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破解的身世,也许是人们对真品的强烈期望,这枚钱币坐上了十大精选的头把交椅。
2.1900年(庚子)京局制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质样币
中国流通的机制银币,是从1890年广东省造七钱二分开始的。在此之前,白银只是一种称量货币,后来虽然有了马蹄银等标重的银块,但因为各地铸造成色不一,使用仍然很不方便。清代末期,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沿海地区,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外国银币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从此,中国机制银币才由广东开始流通到全中国,全国部分省份也相继跟进,设厂铸造。于是新式银元很快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主流货币。
新式银币因为“市面行用,商民称便”,各省群起效尤,竞相设厂鼓铸,迅速在全国展开。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有天津、广东、湖北、北洋、江南、新疆、安徽、湖南、奉天、吉林、黑龙江、福建、云南、台湾等十余个省区设厂铸币。随之也出现了各省各自为政、钱法混乱、银币成色重量不一,各省之间互相抵制进而流通不畅等问题。为铸币的丰厚利润所动,清廷力图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遂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下令除保留广东、湖北两地造币厂外,其余造币厂全部裁撤。同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筹办“京局”(即中央造币厂)。
然而,如同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晚清政府一样,“京局”也是命途多舛。1900年,北京城迎来惊天动地的庚子事变,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最后导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险遭瓜分。北京银元局还没有正式生产,就遭逢拳匪之变,又被八国联军劫掠,铸币厂房被毁,生产计划胎死腹中,仅留存少量银币存世。过了数年,清政府才改立造币总厂于天津。因此“庚子”京局制造光绪元宝银币的铸造时间很短,铸额极小,留存传世者极其稀罕。
京局制造的银币共分五种面值,分别为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和三分六厘。也有人认为,北京银元局被焚之际, 造币厂工人抢出四种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雕制的钢模和几枚一角, 二角的试铸币, 后来工人将此套钢模连同几个试样币带到天津,卖给方药雨, 方药雨又售给上海大收藏家陈仁涛, 陈仁涛请上海王守谦鉴定。王守谦就用原来的钢模私铸了几套, 这样私铸了一元、五角、五分三种。1947年陈仁涛与王守谦移居香港之后, 又开了店,可能再用这些钢模再私铸几套, 因为由遗留下来的一元及二角有二种不同数目的齿边。一说是钢模后来在香港再铸时打坏了, 有一说是陈仁涛卖给中国博物馆之所有藏品包括这些钢模。
正是京局制造银币存世的稀少和它们身世的诡秘,才使它位列排行榜的第二。
先看看大收藏家是怎么说这枚银币的。近代著名钱币鉴藏家张璜在其《中国银圆及银两币目录》中写道,“作者亲近中国钱币近一甲子,与此币之真品缘吝一面,虽屡经追求一真品之照片或拓片亦未能如愿,故此处暂无照片尚祈读者原谅。”张氏虽然未见真品,但是,仍给予此样币四万美元的估价,是其著作中银币的最高定价。美籍著名钱币收藏家耿爱德(E.Kann)在其《中国币图说汇考》中说:“此为一枚单独的壹元硬币(意为没有辅币),铸造于1910年,是清代云南铸造的最后一枚硬币,铸额甚少,存世罕见。”
中国钱币以干支纪年不足为奇,但注明季节则是绝无仅有。这枚银币币铭有“庚戌春季”四字,“春季”让人产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虽经多年苦苦探索,人们至今仍末发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有人从现代纪念币发行的理念上推测,认为1910年春季,云南省有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发生,时间在春季。顺藤摸瓜,还真的发现有这么一件大事。这年的4月1日(宣统二年岁次庚戌二月二十二日) ,滇越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长465公里,为米轨铁路(轨距1米,比全国标准轨距1.6米窄),在云南境内称“滇段”。此铁路全线以越南海防为起点,在越南境内称“越段”。自1871年提议修建,到l910年正式通车,历时三十余年。滇越铁路是人类近代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也是当时中国的第二条跨国铁路,是云南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开始,推动了云南经济的发展。铁路正式通车时间是该年春分(3月21日,庚戌年二月十一日)之后不久,与币面铭文“春季”吻合,以此推论,“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可能是当局为纪念此重大工程而准备,后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发行。但这也只是猜测而已。
这枚银币是目前海内外公认的孤品。据了解,它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即密藏于云南籍藏家之手,五十馀年间,仅以少量拓片赠送同好,供作研究之用,马定祥氏亦曾获赠一纸,并在其上钤“定祥审定”、“稀世之珍”两枚印记。唯一一枚被公认的真品首次出现是在2002年4月的拍卖会上,以人民币108.9万元的成交价格一举成为首枚价格超过百万元的中国钱币。2007年4月它再次出现在拍卖会上,以人民币319.2万元的高价成交,仅仅过了七年时间,价格就翻了三倍,成为钱币收藏界的一大传奇。
6.&1896年四川楷书(缶宝)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1896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又称“四川楷书”,采用广东光绪元宝为范本,传言此币在国外制作。正反面均带湖北式样的花星,用楷书篆刻七钱二分字样,造型精美,存世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