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步辇图》观跋 1080年 元丰三年
《步辇图》
作者:唐·阎立本
尺寸: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馆
《步辇图》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
图卷主要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右半部分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阎立本对其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画面中,唐太宗五官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严,充分展现出正值壮年的唐太宗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帝王威仪。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以画卷中轴线为界,作者有意地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左边三个男士从前到后,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
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簇拥两旁的众多仕女,以及“屏风扇”、“旌旗”、“步辇”等装饰物,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衣袂飘飘的仕女和迎风招展的华盖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亲切、祥和、友善的氛围。
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小心谨慎、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左右两部分一张一弛、相辅相成又和谐有序。
【释文】襄阳米黻
米芾行书,集纳了晋唐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30岁题阎立本《步辇图》的这两行观跋,是他最早的行书书迹,起笔收笔用力顿按,结字紧结,字形耸峙。后来写的《三吴帖》《乱道帖》《砂步诗》《苕溪诗》仍然保留着欹侧耸峙的体态,可见欧阳询行书的影响。另外还汲取了颜体的宽博和褚字的骨力,“去颜肉,增褚骨”,风格有一小变。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阎立本的绘画,一是线条刚劲有力,二是色彩古雅沉着,三是人物神态刻画细致。一般被认为出自阎立本之手的画作共有4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的情形;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历代帝王图》,共绘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贡职图》与《萧翼赚兰亭图》,分别绘有各国使者向唐朝皇帝进贡的图景、唐太宗派监察御史萧翼以巧计从和尚辩才处赚取王羲之书法名迹《兰亭序》的故事。
《步辇图》描绘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中的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左边所画的一排三人,中间一位人便是禄东赞,他被前面一位穿红袍的典礼官引见给唐太宗;后一穿白衣者为译员(或内待);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画家笔下的唐太宗,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胡须,表现了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帝王的自信与威严。
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步辇图》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这幅传为阎立本所做的《步辇图》,对它是唐代阎立本所做还是唐代其他画家的原创摹本,或为宋人波本有许多争议,而书画鉴定界对《步辇图》的讨论认为,《步辇图》的绘制年代不晚于宋代,定其为宋人摹本。但不管是唐代、作品的绘画水平都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