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3-05-15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 布面油画 纵198厘米 横355厘米 1928年一1930年间 徐悲鸿纪念馆收藏

这是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之一,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大构图创作。作品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说的是战国时代齐国的旧王族田横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率众五百人入居海岛,刘邦建汉后派人招降,田横告别众人赴洛阳,途中拔剑自刎,五百壮士闻之也全部自杀殉节。画面描写田横与五百壮士告别时的情景,身着暗红紫袍的田横昂头拱手、正气凛然,众壮士或摩拳擦掌或低头饮泣,气氛悲壮。当时画家虽然不可能对这一行动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但借此历史事故表达出针对当时的反动统治和社会黑暗的愤恨以及对威武不屈的反抗精神的歌颂。很有意思的是,徐悲鸿把众壮士中那个身着黄衣者画成了自己的形象,这也是画家不畏强暴的正义感的一种形象表达。

田横五百士”取自真实历史事实。《史记·田儋列传》载,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家族也拉起一支抗秦武装。等刘邦消灭各路起义军后,田横率起义军残部五百人退守到一个孤岛上(位于今青岛市)。刘邦派使者前去招降田横,保证只要田横归顺汉廷,就赦免他并封其为王侯,如不投降就派大军剿灭他们。田横为保存手下将士性命接受招降。在去长安路上,走到“尸乡”时,终因不肯屈服于刘邦的淫威而自杀。岛上五百壮志听闻田横自杀的消息后也集体自杀。千百年来,“田横五百士”为了人格尊严而从容赴死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

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表现田横宁死不屈的神情。身着红袍者为田横,他昂首挺胸,面容肃穆地向岛上的部下拱手告别,眼中闪着凝重、坚毅、自信和视死如归的光芒。送行的部众群情激昂,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天真无邪的孩童,他们深知与田横这一别将会凶多吉少,也许成为永别;有一年轻勇士举手反对,似乎在说:“我们愿意在大王指挥下杀向长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瘸腿老者,右手拄杖,左手微伸,嘴角嗫嚅,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似再向田横做最后的劝说。执剑的壮士,双手似乎要将剑身攫折,无助和悲戚的目光射向画面之外。尤其是人群中穿黄衣者正注视着田横的神情,似乎要从中读出田横真实的心思,这位年轻人的容貌被认为是徐悲鸿的自画像;年轻人身边有一位少妇和孩童,他们不约而同地注视着田横,据说她们的模特就是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和他们的儿子。徐悲鸿将自己和家人画入场景,表明了其对田横“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品格的敬意,也是面对恶势力宁死不屈的精神写照。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