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坦《傍晚钟声》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3-07-02
《傍晚钟声》 1892 年 87x107.6cm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列维坦,俄国19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他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基巴尔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铁路上的低级职员。列维坦幼年时父母就双亡,生活无着落。12岁时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学校半工半读,师从萨符拉索夫和波连诺夫。1884年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特列恰科夫以重金购买了他的毕业创作。从此他以独具风格的风景画家登上俄国画坛。1891年30岁时正式加入巡回展览画派。37岁开始回母校执教,是位优秀的教授画家。
列维坦的风景画一般以农村的平凡景色为题材,赋予大自然以特殊的含意。24岁的年轻画家 与大作家契诃夫成了莫逆之交,在契诃夫的启发下,列维坦更加接近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使自己的风景艺术更具时代意义。
他和契诃夫一样,在作品中表现出激动和喜悦的情绪和对生活的信心。列维坦创造的作品总是有纪念碑式的构图和朴实简练的艺术语言。他对自然景物进行高度概括,创造出俄罗斯大自然具有深刻思想的综合形象。他一生历经坎坷,但在他的画中却充满希望、欢乐,闪烁着 “能使疲倦的心灵愉快起来的阳光”。
《傍晚钟声》的画面上,夕阳的余辉映照在乡村蜿蜒的小河旁,也映照在耸立于杂树丛生的林间教堂上,教堂悠扬的钟声,穿越宁静的旷野,掠过如镜的水面,在人们耳边飘荡,格外清脆嘹亮。这是画家31岁时的作品。表达了他向往和平安静,欲从激荡不安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的心境。
列维坦在作品中注入了人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潜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最温柔的诗意,并将这诗意上升至哲理,从而与整个民族水乳交融地沟通,与人类同爱共苦。他把自己的每一分喜悦与苦恼,都同俄罗斯的大自然联系起来,在领略自然的过程中领略艺术,领略生命,并在领略苦难后抵达崇高与美丽。这正是列维坦毕生的追求。
作为俄罗斯的色彩抒情诗人,列维坦的风景画深得巡回展览协会画家的赞赏。特别是在列维坦生命的最后五年里,他的风景基调由忧伤而转为欢快。作家契诃夫曾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独树一帜的天才,他的作品多么清醒有力,本该引起一场变革的,可惜他死得太早了。" 不久,列维坦由于健康原因,去意大利、瑞士和法国疗养,接触了西欧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运动,对他晚年的风景画也有一定影响。列维坦于1900年6月因感冒而致心力衰竭,至7月22日离开人世。他没有结过婚,因而身边十分凄凉,享年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