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3-07-19

毕加索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创作于1937年,取材于二战时期纳粹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然而此画的对现实的表现,有别于传统在于它的象征性。毕加索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右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的左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空炸中受难逃生者的真实写照。
在画面正中央,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金字塔式的构图);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方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整幅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每一段都有重点: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以及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充满恐惧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人;第四段,绝望伸臂的男子。毕加索将一个个充满动感、刺激、夸张、变形的形象,组织得统一有序——多变的细节中突出了重点。画面的表现上,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颜色仅限于黑、白、灰,呈现出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这幅巨画是毕加索为以进步和平为主题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之西班牙馆所绘制,并且曾到英国、美国等其它国家巡回展览,引发了全世界热爱自由、拥护民主人士的共鸣,同时在画家声明要将该画捐赠给结束佛朗哥政权后的西班牙祖国之种种动作下,使得该画的意义很快就超出了单纯事件的抗议范畴,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示威,甚至成为文化对暴力的一种对抗。 就其意义来说,这幅作品超过了这桩偶然事件,而正好是通过绘画技巧起了象征启示、重要契机的作用。这是由一个触目惊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体所构成的画面;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体感,也正是由於缺乏这一点,它就象征着死亡。这死亡不仅是轰炸受难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
上一篇: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赏析
下一篇:毕加索《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