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清代成亲王书法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05-03

 

有清一代,自始自终都保持着对汉族文化的尊崇与学习,历来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雍正朝开始,为方便皇子们学习,特设尚书房(道光朝改为上书房)。据《清宫述闻》记载:所有皇子及王公子弟到读书岁数,便派遣翰林官为他们上课。尚书房总师傅(尚书房师傅称谙达)以贵臣为之,或一人,或二三人,无定制。有事则至,非日日入值也。” 总师傅一般每月至尚书房两三次,或至各屋稽查功课。
尚书房对皇子的教育素以“严”和“全”著称,每日的学习实行卯入申出,即凌晨 5 点到下午 3 点,长达 10 个小时。而且,尚书房上学期间放假极少,全年仅有 6 天,即元旦、万寿(两天)、自寿、端午、中秋无须上学,其他即使是除夕也仅是提前放学,不放假。皇子们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张。每日入学,先学拉弓数次,然后学蒙语、满语等,然后主要学习汉文化,内容包括五经、通鉴、策问、写字、古文、诗赋之学等等,休息时间极少,“每日至下屋歇息不过一、二次,每次不过一刻。”每次休息,还须征得师傅的同意才行。下课休息时也不得出院闲逛,可以讲书或讨论掌故之事。如有违反者,罚书、罚字等,且各屋都备有夏楚(教鞭),如功课未完成,未征得师傅同意不能随便去吃饭。跟随都侍读则只能在窗外听差,不得喧哗,若有犯者,由总师傅惩办。
瑆 竹静松寒联
永瑆 红滴绿藏联
正是在如此全面且严厉的教育下,清代皇族子嗣都精通文史、书画等,博学多才者比比皆是,永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永瑆自幼表现出对书法的极高天赋,其学书经历与尚书房的教育关系密切,其中对他影响比较的大人物是刘墉。
墉多次担任尚书房总师傅,对永瑆的诗文书画,影响至深。后来,虽然永瑆书名与刘墉齐名,永瑆亦贵为天胄,但终其一生,对刘墉这位老师始终都怀有崇敬之情,自觉地执弟子礼。
永瑆 春兰景风联
在清代书法发展过程中,康熙时期极力推崇董其昌,朝野上下,学董成一时之尚。乾隆时期,一改学董之风,赵孟钣挚汲晌顺吧舷伦烦绲亩韵蟆S垃w早年的书法学习与当时的书法风气关系密切。永瑆对赵孟钍榉て谛哪∈肿罚俪夭欢希阅谛牡淖鸪纾灾滤刮悦项鸣不平:“董思翁中年以前每好短赵,最为失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孟疃运杂跋煲采钊牍撬瑁掌湟簧
永瑆 录赵孟畲笫吭蓿植浚
自唐代以来,欧阳询的楷书对历代书家多有影响,永瑆学习欧阳询以《化度寺碑》与《九成宫》为主要取法对象。客观上讲,成熟时期的永瑆楷书既有赵孟畹那謇鲂阋荩植皇费粞木诖肆郊一∩闲纬闪似涠谰咛厣氖榉绺瘛H粼偕钊胩教值幕埃某<樽髌吩缒攴绺窠咏悦项,学欧及唐楷诸家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又主要以欧楷特征呈现,此外还有一类就是融唐代诸家、赵楷特点而形成的自家风貌。
永瑆 淇水太行联
永瑆最为常见的作品是楷书对联,这类作品明显受到清代馆阁体的影响,相比之下结构端正,楷法较为谨严,用笔更加厚重,用墨较为浓郁,整体气息富于高贵,充满庙堂之气。
永瑆的行草书创作相较于其楷书要更为丰富多姿,这或许是行草书更能体现书法家的才情逸致。通览永瑆的行草作品能看出其一生的学书轨迹,早年呈现出明显的二王书风笔致,其中又不乏赵孟钚锌挠跋臁=哟ゲ芭费粞螅湫胁菔榉绺窀岣唬硐质侄胃嘌徘樵救恢缴希饫嘧髌吩谄淦绞钡氖衷髌分刑逑值酶芾炀≈隆
永瑆 楷书临钟繇帖轴
永瑆 草书临帖轴
相对而言,清代中期四大家中,历来对永瑆、铁保二人的评价褒贬不一。客观上讲,刘墉的书法成就在乾嘉帖学时期最为突出,翁方纲创作与理论并举,自然两人受到的关注程度要高。而永瑆一生虽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但皇室的汉文化修养和传统文人士大夫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以皇子身份跻身清四大家之列,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似无法将其置身清代一流行列加以论述。换句话说,永瑆和铁保一样,评论他们的书法成就,文化史意义要远大于书法史意义,清代皇室书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是满族文化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站在这个点上,我们看待永瑆,甚至乃至整个清代皇室书家的书法,应该置于当时历史的大背景下,而不是仅仅以纯粹的书法艺术标准,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评价。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