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行书《六法》欣赏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文徵明此幅行书作品,就“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展开论述。提出:
“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






释文:1
2流危栈,断桥绝涧,吐其胸中而泻之笔下。如孟郊之鸣于诗,张颠之狂草,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
3第一,开以后诸家法门,学者罕窥见其涯际。余所见《万壑松风》《夏景》《山口待渡》卷
4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未见者无论,幸而得见,不求意而求迹,余以为未必然。
嘉靖己酉九月十
5又二日
全文:六法中气韵笔力生动;至李北海,而神逸兼到,其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吐其胸中而泻之笔下。如孟郊之鸣于诗,张颠之狂草,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开以后诸家法门,学者罕窥见其涯际。余所见《万壑松风》《夏景》《山口待渡》卷
嘉靖己酉九月十又二日
【简介】
文征明(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停云生。长州(今江苏苏州吴县)人,曾官翰林待诏。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擅长诗文书画,为"吴中三家"之一。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文征明功力深厚,楷书法度严谨,不仅深得《黄庭经》、《乐毅论》之诣,更多地则是采用欧阳询的笔意和体势,但在用笔上又更加削劲、挺健。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又】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