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
作者:戴进
年代:明代
尺寸:纵143厘米、横81.8厘米
材质:绢本浅设色
收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风雨归舟图轴》笔墨兼工带写,奔放豪纵而苍劲淋漓,出色地运用了 “水晕墨章” 的技法,以阔笔淡墨,快速斜扫出风雨、竹、树、苇叶、蓑衣等迎风俯偃、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色,林树细笔攒簇,柔韧坚挺,生动地表现了 “风雨归舟” 之意。广阔水面漫天风雨斜扫群峰,林树摇曳不止,间有舟桥贯连。溪桥赶路的农夫、路人,披蓑戴伞撑船渔民,点景人物极富有生活气息。
此画描绘了在风雨交加的山间,行人顶着狂风暴雨归家的情景。
画面远景山峰朦胧,跟雨雾相交融,运用了“水晕墨章”的技法,快速斜扫出狂风暴雨之势。
中景在桥上冒雨赶路的农夫,生动的描绘出了他们匆忙急切的动态。
近景右下角以斧劈皴画出了巨石的坚硬质地,树木细笔勾勒,在风雨中表现得柔韧坚挺。溪中顶风而去的小船,形成画面的顺逆对比,突出了风势的猛烈。画面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虚实相生。

在明人陆深《俨山外集》中,记述了一则画家进献画作,被嫉妒的谗言所害的故事。明宣宗朱瞻基喜绘事,当时画院待诏谢环、倪瑞、石锐、李在皆有名,而戴进尤属其中佼佼者。
戴进在画院遭众人嫉妒。某日,在仁智殿呈画,戴进以得意之笔《秋江独钓图》上进,画中,红衣人垂钓于水次,画家惟红色最难著,文进独得古法入妙,宣庙阅之。
谢环在旁边说到:“此画甚好,但恨鄙野耳。”朱瞻基便放下画,谢环继续说:“大红是朝廷品官服色,却穿此去钓鱼,甚失大体。”宣宗皇帝点头称是,于是挥手,不再观阅戴进的其他画作。
遭人诬陷的戴进,被排挤出画院,流浪江湖。此后,他便隐姓埋名,以卖画为生,过着奔波忙碌的艰苦生活,终于“卒死穷途”。
正是这样的经历和人生,构筑了戴进迥异于他人的艺术生涯,并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绘画风貌和审美情趣。《风雨归舟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此作描绘的是风雨交加中,山川自然景色和行人冒雨归家的情景。在暴雨降临的瞬间,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
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快速斜扫画面,表现出大雨滂沱、雨雾翻腾的气势。同时,他也画出在狂风吹拂下,弯曲的树叶、芦苇,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加强了整幅画的动势。
逆风行走的小舟
戴进的《风雨归舟图》,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可以追溯到南宋夏圭。但和宋代绘画相比,戴进的画在构图上更有动势,笔墨也更加奔放。
《风雨归舟图》近景有树木、山崖、归舟。中景有芦苇、枯树、小桥、村舍、竹林。远景是重叠的高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画中虽然表现的是雨景,但景物自近而远,层次清晰。画面近处的岩石和小船,一静一动,对比鲜明,突出了风雨归舟的主题。
横跨两岸的小桥,使得左轻右重的景物连成一个整体。在桥上冒雨赶路的农夫,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其急切的神态,急归之心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风雨归舟”的主题。

横跨两岸的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