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莫罗/油画《莎乐美》

莎乐美是《圣经》古巴比伦国王希律王的继女,其兄弟腓力的女儿,希律王夺位后她的母亲希罗底嫁给了昔日的小叔,连任王后宝座。在古斯塔夫·莫罗的《在希律王前跳舞的莎乐美》一画中,莎乐美手执象征众神之母伊西斯(Isis)权杖的白莲,穿戴着性感、奢靡的七纱舞裙,置身于一座宏阔的拜占庭宫殿的中央,正踮起脚尖,在一片血泊中翩然起舞。这位一生创作过八千多件绘画作品的大师曾专门研究过东方艺术,从日本的浮世绘与波斯的细密画中受益颇丰,非常善于运用华丽绚烂的色彩。在这幅作品中,莎乐美的形象与整座用金箔绘饰着印度图腾的哥特式宫殿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东方神秘主义所特有的华丽与诡异气氛。
“她像一只迷途的鸽子……她像一朵在风中抖动的水仙花……她像一朵银光闪闪的花儿。”年轻的叙利亚人这样喟叹。“为我跳舞吧,莎乐美,我求你了。如果你为我跳舞,你要求我给你什么都行,我会有求必应,哪怕把我的半壁江山给了你。”撩人的旋律,正从角落里那位弹吉他的妇人指尖缓缓奏出,在希律王不顾一切的反复哀求下,莎乐美跳了一支七纱舞。只可惜在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之后,王尔德甚至没有透过哪怕一个侍卫的嘴巴来形容莎乐美的舞姿,这让读到她的每一双眼睛因未能亲临其境而感到懊悔与痛苦。就像美妙的音乐让人束手无措一样,肢体之美同样难以付之言辞,那么我想,迈着郑重而魅惑的舞步的莎乐美,她一定美得像一团音乐吧?
七纱舞即为现代舞的滥觞,代表了梦、理性、激情、爱情、胆识、同情与知识。可是爱情这东西,它总是能把一切都搅乱。在巴比伦的传说中,这是月亮的女儿、战争与爱情女神、大地女神伊斯塔尔为了追寻爱人下到地狱时跳的舞蹈,其美艳能令妖魔都为之倾心,她每下一层地狱就脱掉一层纱巾,直到渐渐失去了神性,死神俯身垂吻,万物为之凋零……
仇恨是悲剧的开端。莎乐美这则故事典出《新约·马太福音》:
王后希罗底因为憎恨约翰对她的指责而要求希律王将他打入死牢,这是《圣经》中记载的,由此已注定了莎乐美的悲剧命运。然而这一点对艺术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仿佛必须要为这个美仑美奂的生命注入更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意味,才能满足他们对悲剧美的至高赞美。爱情是悲剧最完美的结局。于是,王尔德别出心裁地让莎乐美爱上了预言家卡乔南,也就是耶稣的使徒,施洗者约翰。
因为希罗底的仇恨,她发誓要杀了乌鸦嘴约翰;因为爱情的失落,莎乐美发誓要吻到高傲的卡乔南的嘴。最终,她用美艳征服了昏聩的希律王,在刽子手的血刃下,从罪恶的盘子中吻到了卡乔南的嘴唇。
也许吧,上天对他所造就的尤物总是爱恨交缠,拿捏不好分寸。
拨开神话的迷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俄国诞生过一位现实版的莎乐美,保尔·李、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泽克曼、陶斯克,这些不可一世的天才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任由美的风暴卷走自己的灵魂,她就是“天才心灵的最佳舞伴”,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父亲是一位将军,她有法、德、丹麦、俄四种血统,有惊人的美貌和出众的智慧。只是爱过她的男人多半没有幸福的结局,三位终身未娶,两位自杀身亡。备受煎熬的尼采狠狠地说:“你到女人那儿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希尔·比耶尔说莎乐美可以在精神上对一位天才全神贯注,却不能彻底与之融合。这或许是她生命中真正的悲剧。从某种深层意义上说,莎乐美是一位未曾获救的女人。
当舞台上的莎乐美俯下她那美到令人心碎的脸庞,亲吻卡乔南的头颅时,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