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翎毛小品画
翎毛是宋代花鸟小品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意是指禽鸟翅膀或尾部长的羽毛,后代指以禽鸟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宋人花鸟长于“写生”,这里的“写生”并非单指绘画创作时的对景写生,更是指作品要能描绘出物象的“灵动生气”之意。而在花鸟画众多的题材之中,翎毛算得上是最能体现“写生”的意蕴了。宋人笔下的翎毛小品描绘出了禽鸟生动活泼的情态,这些丰富多彩的画作历来为后世所垂范。宋代小品画特写式的取景角度,加之表现禽鸟羽毛时所用纤毫毕现的“丝毛法”,使其样貌更显惟妙惟肖。同样是翎毛主题,尺寸之间画面的效果亦可大不相同。下面笔者选择了四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宋代翎毛小品画分别加以介绍。
宋 佚名 枯树鸜鹆图 绢本25×2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枯树鸜鹆图》,绢本,25×26.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宋代翎毛小品画作,画上虽无款识,但从其风格判断这应是北宋画院中人所作。北宋院体画较之南宋严整堂正,南宋院体画多轻柔妩媚,这点在花鸟画中尤为明显,此画便是一例。画中鸜鹆正立枝头,与硕大的枯叶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力量感。鸜鹆俗称八哥,自古以来便是画家所爱描绘的对象,宋人尤喜绘之。此画工写相参晕染精妙,属宋画中上乘之作,近代大家张大千、谢稚柳皆深受其影响。
宋 李迪 鸡雏待饲图 绢本23.7×2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鸡雏待饲图》,绢本,23.7×24.6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为李迪所作,署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此年为宋宁宗庆元三年即公元1179年。画面中有一蹲一站两只雏鸡正在等待母鸡喂食,其体形与真物等大。此画虽没有描绘背景环境,却给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作者巧妙地利用雏鸡目光的投向,让观画者产生了画面之外还有物象的错觉。在绘画技法上同样非常高明,丝毛法的运用,轻松自然,规整中又有些错落。绒毛的晕染恰到好处表现出了其蓬松的质感。此画素雅静谧的风格与一般南宋院体画的艳丽颇为不同。
宋 佚名 梨花鹦鹉图 绢本27.6×27.6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梨花鹦鹉图》,绢本,27.6×27.6cm,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本画无款,从其画风推断应属南宋画院画家作品。画中描绘了一树盛开的白色梨花自左向上生长,枝头停着一只红脸牡丹鹦鹉,头朝下正在四处觅食。此画风格华美绚烂,色彩典雅厚重,有北宋宣和画院之遗风,是宋人小品画中的精品。对角满构图让梨花充满了画面,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素白的梨花与艳丽的鹦鹉在色彩上有鲜明的对比,使看似纷繁的景物变得层次分明。梨花的画法非常值得一提,画家几乎没有去分染出花的体积,完全是用平涂的方法。这样可以让画面感十分统一,同时富有装饰性的效果看上去颇有古意。
宋 佚名 霜篠寒雏图 绢本28.1×28.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霜篠寒雏图》,绢本,28.1×28.7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堪称是宋人小品画中教科书式的经典之作,画中描绘了停栖荆棘上的五只雏鸟,荆棘和竹叶交织而生似乱非乱。所画之鸟名为白腰文鸟,因其常常十余只相聚而栖,故又名“十姐妹”。画中五只鸟情态各异,十分生动,前后左右,俯仰高低,作者从各个角度如同课徒稿般地描绘了其样貌。文鸟画法看似细腻,实则简略概括,羽毛的勾勒根据不同部位的结构而变化,尤其是腹部线条错落相交的排列把羽毛蓬松的质感表露无遗。画中竹子与荆棘的颇具写意的画法极见用笔的功力,荆棘变化丰富的线条与竹枝用笔间的空隙,可以看出作者是直接勾画而非依本描摹。这种工写结合的画法为后世小写意画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