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蒙《天香深处图》

明代沐氏家族书画收藏欣赏之七十九:
《天香深处图》轴
类别:中国书画
作者:王蒙
年代:元1351年
尺寸:28×112.5cm
材质:纸本设色
款识:鹤山老樵蒙。
钤印:王蒙印
沐璘(1431-1458):沐璘廷章(两次)
王世贞(1526-1590):王世贞印
周亮工(1612-1672):曾藏周亮工家
翁嵩年(1647-1728):萝轩审定
乾隆皇帝(1711-1799):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五,同治辛未十年(1871),第十八至二十页。
《艺术赏鉴选珍续辑:书画鉴影(清李佐贤编)》,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中华民国60年(1971)2月,第319-323页。
《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四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8月,第723页。(四库全书集部御制诗集3集卷34第七页:题王蒙天香深处图。)
此图绘满山桂树下,潺潺流泉边,数间茅屋,竹窗前有一高士凭案而坐,读书品茗兴味长,“桂子香中鹤梦清”。画面右上为 山村老人楷书款:“桂馆秋高香满帘,有人 点易乱牙签。功名有待三槐旦,幽处无惭五柳潜。压酒掇花金作液,熏茶拾蕊玉为奁。几番醉我西风里,清夜敲诗掀紫髯。山村 老人。” “熏茶拾蕊玉为奁”,以桂花蕊熏茶,放入精美的盒子,可知花茶在元代就有了。其旁有王逢草书诗:“桂丛深处筑茅堂,景入清秋化日长。安坐神游香积界,长吟身到广寒乡。杵花为蕊烦玄思,扫叶烧茶踞石床。见说招溪培植远,满枝风露绿阴凉。王逢。"写山中闲雅,品茗为乐。画面左上自署款:“至正辛卯八月既望写《天香深处图》,黄鹤山人王蒙。”可知此图是王蒙1351年中秋节所画。







王蒙常作‘读书图’,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之《松窗读易图》卷及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之《松下着书图》轴装册页。此卷《天香深处图》附刻上‘王蒙天香深处图’字样之木盒,包巾内侧有‘王蒙天香深处图真迹上等’字样,及玉别子背题‘乾隆御咏王蒙天香深处图’。根据钤于画上之鉴藏印分析,本卷应在民间流传至清初翁嵩年(1647-1728)遂贡之入内府;画上有乾隆皇帝于癸未(1763年)仲秋御题诗一首;按木盒盖内陈介祺(1813~1884)题识:‘…后得此卷于东武刘氏,始知为内府赐出…’,东武刘氏应为刘统勋(1698-1773)与刘墉(1719-1805)父子;从而推论乾隆皇帝于1763年仲秋至1773年间赏赐本卷予重臣刘统勋。《天香深处图》因此重现民间,由刘墉传承,其后为陈介祺收藏,辗转流传至现藏家。
此卷钤有‘石渠宝笈’收藏印,而未见录于《石渠宝笈》内。其释出内府之时乃《石渠宝笈初编》成书(1745年)后、《石渠宝笈续编》编纂(1791年)前之间,因此未见录入《石渠宝笈》内。然而画上乾隆御题诗对照《御制诗第三集》卷三十四‘题王蒙天香深处图’,以及上述此画之宫廷装池,其曾藏内府是不争的事实。《天香深处图》收录于清代知名书画鉴赏家李佐贤(1807-1876)所著《书画鉴影》

王蒙《天香深处图》
此卷《天香深处图 》附刻上王蒙天香深处图字样之木盒,包巾内侧有王蒙天香深处图真迹上等字样,及玉别子背题乾隆御用王蒙天香深处图。根据钤于画上之鉴藏印分析,本卷应在民间流传至清初翁嵩年遂贡之入内府,画上有乾隆皇帝于癸未1763年仲秋御题诗一首;按木盒盖内陈介祺题识:后得此卷于东武刘氏,始知为内府赐出…,东武刘氏应为刘统勋与刘墉父子,从而推论乾隆皇帝于1763年仲秋至1773年间赏赐本卷予重臣刘统勋。《天香深处图 》因此重现民间,由刘墉传承,其后为陈介祺收藏,辗转流传至现藏家。

王蒙《天香深处图》
翠叶繁茂花瓣黄,
三秋桂子十里香。
天香深处人安逸,
月中嫦娥伴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