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 鸟纹铜羞鼎 河北博物院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09-10

中山国 鸟纹铜羞鼎 河北博物院
鸟纹铜羞鼎,通高11.7厘米,口径9.1厘米,为成组礼器中五件之一。羞鼎又称陪鼎,配用于升鼎,专盛佐羹之物,反映饮食礼制的精细分工。器形小巧规整,鼎盖饰三只小兽,形态生动,具拟生装饰趣味。盖面中央饰两周凹弦纹,内填云雷纹,繁而不乱。鼎盖与腹部上下各饰四圈椭圆形鸟纹,小鸟展翅飞翔,刻划细腻,富有动势。三蹄形足上铸兽面纹,增强整体视觉张力。通体纹饰布局严谨,构图对称,技法娴熟,体现中山国青铜工艺高超水准。
——————————————————
羞鼎,亦称陪鼎,是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体系中专用于盛放调味羹汁或肉酱的小型鼎器,常与升鼎(正鼎)配套使用,用以佐食熟肉,“羞”本意为滋味美馔,羞鼎之设,正是礼制完备的重要一环。相较于用于煮整牲的镬鼎与盛熟肉的升鼎,羞鼎体量最小,结构紧凑,纹饰精美,形式上虽居从属,制度上却彰显礼无不备的精神。鼎在古代礼制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其作为宴飨与祭祀活动的食器功能,更承载了权力象征与等级秩序的制度意义。从新石器时代陶礼器到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化,再到殷周时期以鼎为核心的食礼系统,鼎器逐步制度化、等级化,成为贵族身份的标志。西周礼制成熟后,鼎类以体量、数量、组合方式界定贵族等差,用鼎制度成为维系宗法政治与王权秩序的重要工具,深刻影响后世政治文化与礼仪制度。
上一篇:北宋 白玉双孔雀嵌饰 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