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肖峰作品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10-16

 肖峰作品:(1932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950年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学习,1954--1960年赴列宾美院学习,获“艺术家”称号。回国后,继续在浙江美院任教,曾任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美协主席。199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对人类科学艺术有特殊贡献”勋章,1999年获俄罗斯文化部授予的“普希金文化奖章”,被聘为列宾美院名誉教授,2002年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鲁迅文学艺术奖---特殊贡献奖”。)

 

 临摹伦伯朗《穿红衣的老人》1960年

 《女人体》1959年

《黑衣女子》1955年

 《伊万大叔》1957年

《乌克兰姑娘》1957年

 《阳光下的老人》1958年


《素描像之一》 1958年

 

 《船之一》 1959年


《池塘》 1958年

 


留学生在苏联期间学习生活场景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有两件值得记载的“留洋求学”大事:一件即民国时期上百位艺术家先后自发前往法国、日本等国家求学西洋画,成为归国后构建现代主义绘画的第一代;第二件即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举国之力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赴苏联学习西方写实绘画和艺术教育。两次留洋求学之路,奠定了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其现实主义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西方油画艺术真正在中国扎下了根。

   苏联美术在上世纪20--30年代期间,已由鲁迅、徐悲鸿等陆续向国内美术界作过介绍。其美术教育真正引进国内的,是在当时“以苏联为师”、“全面学习苏联”的国策下,新中国百废待兴的“五六十年代”。

   在向苏联派出大批理工科留学生的同时,国家选送了33名美术专业留学生前往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最大是39岁的副教授罗工柳,最小的是不倒20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多数是各美术院校有一定创作经验的青年教师),自1953--1963年,先后在油画系、舞台美术系、雕塑系、版画系、美术史系等专业学习,通过五年制或六年制教育,分别完成本科生、进修生学业,学成回国后,成了国内各美术院校的“顶梁柱”。

   前往苏联留学时的本国国内经济背景,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坐火车到莫斯科需要7天时间;一个留学生一年的费用(供给制),相当250个中国农民一年的耕种所获。国情是相当“艰难困苦”的。

   这些留苏学生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和期待,在苏联度过了艰苦和快乐的求学生活。除了克服语言关和适应当地的生活,下乡写生实习、深入基层参加劳动,与普通俄罗斯人打成一片,还在学习上系统地跟上了课程进度,多位留学生还获得了优异成绩或“艺术家”称号。

    应该说,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油画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引进俄苏经验(基本是欧洲写实油画体系一部分),对中国油画教学走上“正统正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说,“留学到苏联”,是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走向正规化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美术教育及学生(画家们)留学欧美、到海外求学的路子已越走越宽,中国美术家及其相关艺术的多样性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水平也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本博客记录那个“难忘的岁月,珍贵的记忆”及其留学生的成长经历,展现那个年代艺术家们的仅存的作品(多为写生),呵呵,不仅仅是为了感慨一下,更希望朋友们喜欢,多少能萌发一点“关心历史,珍惜当下”的情怀呵。

上一篇:周正作品
下一篇:教堂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