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国宝” 赤金走龙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10-19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国宝”
赤金走龙
唐代文物,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赤金走龙为一组小金龙,最高的2.8厘米,最矮的2厘米,身材纤细,阔嘴伸颈,头顶双角,折曲于脑后,圆眼深目,两唇张开,颌腮部位饰长鬃纹样颈弯二曲,身上鼓,尾下拖,末端上卷,除脊背和尾脊有长鬃纹样外,满身皆饰深凹的网点纹,为饰片状鳞纹,通体雕满片片翘动的鳞片,大小均在毫米之间似用钎尖插点而成,阔嘴,长尾卷舒, 作各种姿态的行走状。
唐赤金走龙反映了唐代道教外丹术的兴盛,也为研究唐代道教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也体现出盛唐时的精神面貌,且是首次发现的小型赤金龙型制品。
唐赤金走龙据推断应为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龙祭祀的活动来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惯用“沉埋”形式,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早期用于“沉埋”的祭物,有金银器、铜器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它的一般方式是将写有愿望的文字玉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等器物一块用青丝捆扎,待举行醮仪后,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下一篇: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